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老中医独门秘籍从脚部判断你有没有18种疾病

时间: 2022-12-29 21:43:06

老中医独门秘籍从脚部判断你有没有18种疾病

脚部是人体穴位大全,也是身体疾病的信号反应部位,所以懂得如何看脚判断身体疾病,是老中医的独门秘籍,那么如何看脚判断身体疾病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看脚诊病看什么?

1、脚趾

一般而言,脚趾长而大,足部宽厚实大者主寿,脚趾瘦而短,足部狭窄薄小者主夭。

由于小趾为足少阴肾经的起源,因此足小趾粗大厚实者肾气多盛。足小趾细小皮薄者肾气多衰。

2、趾甲

健康人的趾甲:白色的半月形占趾甲长度的1/5,颜色粉红,如樱花瓣。

①指甲颜色苍白,缺乏血色,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患者。此外如果指甲突然变白,则常见失血、休克等急症。

②如果趾甲有纵行条纹,则表示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身体机能低下。

③拇趾的趾甲向上翘起的人,眼睛容易疲劳,或有近视、散光。

④如果5个趾甲都翘起,那可能是承受着相当的精神压力。

3、脚掌纹

如果纹路非常明显,可能精神较为忧郁。拇趾腹侧皮肤有网状粗纹,且有针孔状损害的女性,可能会有性腺内分泌失调的各种症状,如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

如何看脚判断身体疾病?

1、脚部频繁痉挛

脚突然抽筋,或是肌肉的猛然收缩,可能是由锻炼或脱水引发的短暂情况。有时,在躺着的时候,一块肌肉或周围一片肌肉会突然痉挛,之后会伴随有酸痛。

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那么你应该增加钙、钾和镁的摄入。可以试着弯曲脚,按摩疼痛的部位,也可以用冷毛巾或消毒酒精来使肌肉放松。睡觉之前伸展脚,喝杯热牛奶来补充钙,是很好的习惯。

2、指甲厚重发黄

这是由指甲下面的霉菌感染而引起的。甲癣患者通常毫无知觉,所以会持续好几年都不会发觉。但是这种感染很快会波及到全部的脚趾甲甚至手指甲,导致指甲发出难闻的味道,颜色变深。

糖尿病患者、有循环问题和免疫系统问题的人容易感染该疾病。如果老年人走路有问题,有时候也可能是这个问题,需要你去看专业的治脚医生,经常去医生那里做治疗。

3、脚趾甲有凹痕

大多数的牛皮癣患者的皮肤病表现为指甲有很多小洞,可深可浅。但是有3/4的牛皮癣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和皮肤都会受到影响,通常表现为不光滑的有痘痕的指甲。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及早治疗,还可以恢复。

4、脚趾用力不均

走路时,脚掌、脚趾用力不平均,也有其特定的涵义。例如鞋底拇趾侧会磨得明显变薄,这种人可能易患肝病。小趾侧鞋底磨损较明显者,可能心脏有病。脚后跟鞋底明显磨损者,暗示肾脏有毛病。

5、脚面脚趾无毛

循环不畅通,可能是血管疾病。当动脉硬化使心脏不能把足够的血液输送给脚时,脚上就会寸草不生,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供血不足还会让人感觉不到脚的脉搏,站立的时候,脚可能是鲜红的或微黑的。上升的时候,脚马上会变得苍白。可通过运动和食疗方法改善身体循环。及时治疗,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

6、脚掌疼痛顽固

这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升高的血糖浓度会导致脚部神经的破坏,表现为由压力或不小心的摩擦而引起的刮伤、切伤或刺激。糖尿病的其他表现还有经常口渴、尿频、易疲劳、视力模糊、易饥饿或体重减轻。最好马上治疗溃疡,并做个糖尿病的检查。

7、双脚麻木

双脚没有知觉,这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多原因,但是最大原因是糖尿病、滥用酒精、化学疗法。不断升高的血糖破坏脚部神经,让人对脚伤没有太大反应。这种麻木会延伸到手,让你感觉似乎戴着手套似的。如果不及时处理,最终会导致截肢。要看医生,找出原因。虽然周围神经病变没有治疗方法,但是可以通过镇痛剂和抗抑郁药来缓解疼痛症状。

8、脚关节疼痛

风湿性关节炎,通常首先会被小关节如脚趾和手指节感受到的一种关节性病变,疼痛的同时通常伴有肿胀和僵硬,而且这种疼痛是对称性的。风湿性关节炎多发于女性,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4倍。患者需要做过全面检查来确定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很多药物和疗法可以治愈关节炎。

9、脚部寒冷冰凉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女性身上。女性的核心身体温度会比男性低,所以即使她们很健康,对寒冷也会很敏感。40岁以上的女性如果有寒腿的现象,那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不足,因为甲状腺会调节身体温度和新陈代谢。循环不畅和贫血也会导致寒脚。脚冷的同时还会感到疲劳、抑郁、皮肤干燥。绝缘的天然材料保暖最管用。如果你有除了寒脚之外的健康问题,建议你去看医生。

10、脚趾稍微下陷

脚指甲轻微下陷,有勺子形状的压痕,这是贫血的表现。因为没有足够的血红蛋白引起的。内部出血(如溃疡)或严重的月经不正常也可以引发贫血。如果体内缺铁,脚指甲就会显得苍白、易折断,出现不规则的凹形或勺子状的压痕。

脚总是感到寒冷、疲劳是贫血的首要症状,其他症状包括站立时呼吸短促、头晕或头痛。可通过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可以诊断贫血。补铁时最好同时服用维生素C,加速铁元素吸收。

11、大脚趾突然增大

可能是痛风,这是关节炎的一种,通常由过多尿酸引起。尿酸通常存在于体温较低的身体部位,而全身体最凉快的地方莫过于离心脏最远的大脚趾。40到50岁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更易患有痛风。向医生咨询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

12、脚后跟不能抬起

足下垂预示着神经或肌肉被损坏,常伴随麻木和疼痛,并会扩散到后小腿或脊背下部,一直延续到背部、肩膀或颈部。某些用于化学疗法的药物也会导致走路或站立的时候脚的前部抬不起。同时也会伴随着疼痛和僵硬。有时候这种疼痛会发生在后小腿或脊背下部分。要看医生,足下垂可以治愈也可以成为永久性的疾病,这取决于其原因和治疗方式。

13、脚趾呈现三种色

在寒冷的天气里,雷诺病会引起四肢先呈现白色,然后变成绿色,在变成自然色之前会变成红色。可能由于这些部位出现了血管痉挛。雷诺病还会引起手指、鼻子、嘴唇和耳垂的变色。女性和经常在寒冷气候生活的人易患雷诺病。向医生咨询,询问可以拓宽血管的药物。

14、脚趾尖向上肿起

杵状指(包括手指)是肺疾病的惯常表现,包括肺纤维化和肺癌。心脏疾病和胃肠疾病也和此有关。要根据内部起因采取治疗,所以一定要看医生。

15、脚部疼痛难走路

未确诊的应力性骨折是脚部疼痛的普遍原因,经常表现为脚的侧面疼痛或脚掌疼痛。这通常是由骨质减少、营养不良,包括维生素d缺失、不易吸收钙或厌食症。有任何疼痛都要看脚病医生。

16、皮肤干燥易脱落

虽然你脸上或手上的皮肤经常会干燥,但是千万不要忽视脚上的皮肤干燥。因为真菌感染通常是由干燥发痒的皮肤开始的,之后会发展为炎症和水泡。当有水泡的时候,感染就会扩大。

如果不是很严重,经常清洗脚,然后让其彻底干燥,可以在鞋子里和袜子里使用脚粉。如果2周后还没有起色或感染更严重,可以向医生求助寻求抗真菌药物。

17、脚疼得迈不开步

一般为应力性骨折,表现为脚侧或脚掌疼痛,通常由骨质流失、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钙引起。

18、脚后跟刺痛

有可能是足底筋膜炎。老穿高跟鞋、常在坚硬的地面走都容易诱发此病,最好换双舒适的平底鞋。

10个脚部变化竟是疾病征兆,对号入座看有没有你

双脚是支撑人体全部重量的器官,每只脚平均每天要承受大约100吨的压力,因此脚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可是,相比其他器官,脚很容易被我们忽视

事实上,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

关注双脚的细微改变,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健康问题,甚至挽救生命

根据有关医学网站,总结出双脚透露的10个健康问题

1、脚寒 脚趾冰凉的一大原因是血液循环差,有时候与吸烟、高血压或心脏病有关

糖尿病失控导致的神经损伤也会导致脚寒

其他病因还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贫血

出现脚寒最好看医生,查清病因

2、脚痛 长时间穿不合脚的鞋子会导致脚痛

然而,脚痛还要当心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骨折)

篮球和长跑等强度过大的运动容易导致脚部骨折,骨关节炎患者危险更大

脚部灼痛在发生外周神经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

脚部灼痛的其他可能病因包括:B族维生素缺乏、脚气、慢性肾病、下肢血液循环差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脚跟疼痛的最常见病因是足底筋膜炎

关节炎、运动过量、鞋子不合脚等也会导致脚痛

3、脚肿 站立过久、长途飞行、妊娠等都可能导致脚肿

脚肿的其他原因还有:血液循环不良、淋巴系统疾病、血栓、肾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脚痒 脚部瘙痒和脱皮可能是脚气真菌感染所致,在20~40岁年龄段较常见

接触性皮炎也会导致脚部瘙痒、发红和脱皮

另一大原因可能是牛皮癣

5、溃疡 难以愈合的脚部溃疡是糖尿病的重要信号之一

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应该洗脚并检查脚部异常

6、脚抽筋 锻炼过量或肌肉疲劳是导致脚部突然抽筋(痉挛)的常见病因

其他原因包括:脚部血流量减少、脱水,或者钾、镁和钙失衡、维生素D缺乏等

孕期激素紊乱或甲状腺异常也容易导致脚抽筋

适度锻炼可缓解肌肉疲劳,睡前伸展双脚及经常喝牛奶补钙,都有助预防

7、脚趾疼痛 痛风容易导致大脚趾突然疼痛,并伴随红肿

骨关节炎和拇僵症也会导致大脚趾红肿疼痛

小脚趾(通常是第三第四跖骨)疼痛常与摩顿神经瘤(又称趾间神经瘤)有关

女性患该病的几率是男性的8~10倍

病因通常为外伤或脚趾压力过大

8、杵状、爪状或勺状趾 肺纤维化和肺癌等肺病是杵状趾最常见的病因,但心脏病、肝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感染也会导致

爪状脚趾的可能病因包括:糖尿病、酗酒或神经性疾病

运动拉伸、穿特种矫正鞋或手术可以治疗

勺状趾的病因包括:外伤、缺铁或经常接触石油类溶剂等

9、趾甲发黄或发白 真菌感染容易导致趾甲发黄和增厚

趾甲黄厚还可能是淋巴水肿、肺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趾甲发白的原因包括:外伤、感染等

趾甲完整但大部分变白,则可能是肝病、充血性心衰或糖尿病的症状

出现异常应去医院检查,如果及早治疗,趾甲多可恢复正常

10、拖脚走路 走路拖脚可能是因为周围神经损伤导致脚部感觉失常所致

研究发现,大约30%的拖脚走路与糖尿病有关

其他原因还包括:脚部炎症和脑血管疾病等

体内有病,脚部先知!这5个部位疼痛,对应这5种疾病,应这样治疗

双脚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患有疾病的风险比其他部位高,稍有不慎就会扭伤或割伤,从而引发疼痛

有的人脚底痛,有的人疼痛集中在脚趾或脚跟,疼痛的部位不同,背后的疾病也有很大差异,不妨来具体看一看

1、足跟上方疼痛 足跟上方疼痛要么是跟骨滑囊炎,要么是跟腱炎,也有可能是跟骨高压症

滑膜炎早期足跟后上方有红斑,稍微变硬且有压痛感,随着发炎的滑囊逐渐增大,跟腱上会有疼痛的红色肿块,同时伴有红肿热痛;跟腱炎的特征是足跟部上方和内部有疼痛感和酸痛感,同时伴有晨僵,活动后有所加剧;跟骨高压症的表现是静息时跟骨部位有酸胀感,特别是早晨醒来下地负重时最为显著,疼痛范围广,没有固定的压痛点

2、大脚趾痛 大脚趾痛有可能是痛风或拇外翻,前者出现在大脚趾关节,也有可能发生在足背或足跟、肘关节、膝关节或腕关节等,其典型症状是半夜突然出现疼痛,同时伴有红肿热痛,以至于无法忍受;后者又被称为大脚骨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出现拇囊炎,导致大脚趾内侧有疼痛感和红肿

3、脚跟痛 脚跟痛有可能是脂肪垫炎和足底筋膜炎,前者跟长时间走路、不正确的姿势相关,因为骨骼持续磨损脂肪垫,从而导致无菌性炎症,也就是足底脂肪垫炎;后者是因为足底筋膜持续受到牵拉引起的,其主要症状是脚跟和脚底深部痛,尤其是早晨起床时的那一刻疼痛感最强烈

4、前脚掌疼痛 前脚掌疼痛,同时伴有前脚掌中间有较厚的脚垫,这十有八九是跖痛症,这跟足部异常的结构、跖趾活动异常息息相关,如穿的鞋子不合适、持续慢跑、足底脂肪垫变薄或发生退化等

5、足背痛 足背痛常见于跖附关节损伤或是距舟关节炎,也有可能是腰椎疾病

突然做剧烈运动所引起的脚痛是正常现象,只要多注意休息,泡泡脚,一星期左右就能缓解

若固定的部位疼痛且持续时间长,如痛风痛或脚后跟痛,一个星期都没有好转,还需及早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和治疗

疼痛急性发作时应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和负重,对局部理疗或热敷,也可以口服抗炎镇痛药、外敷膏药等,必要时还需采取封闭治疗

值得提醒的是,脚疼痛是否跟外部因素有关,如扁平足或穿的鞋子不合适、高弓足等

j脚底有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域,跟全身脏腑器官紧密相连,所以保护好双脚至关重要

坚持用40 的温水泡脚,每次泡脚10~15分钟左右,能加快全身血液循环,缓解腰腿酸胀痛、麻木等不适;也可以对脚底按摩,能加强气血流通和疏通经络;适当的做甩腿运动或踮脚尖,能让脚部肌肉得到锻炼

与此同时应选择舒适且柔软的鞋子和袜子,注意双脚卫生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