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经络养生穴位治疗法(人体经络穴位养生)

时间: 2022-12-29 21:48:06

经络养生穴位治疗法

经络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式,达到舒经理络、交通阴阳而最终实现驱邪治病,使机体恢复阴平阳密的和谐状态。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经络养生的方法及功效。

身体疲劳按承山穴

这个穴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人体小腿后侧正中间,腓肠肌肌腹下。用力伸直小腿或抬起脚跟时,小腿肚上会出现一个类似人字型的凹陷,凹陷的尖角处就是它。顾名思义,承山穴正是承受着人体这座山。

身体站立时,小腿肌肉自然紧张,承山穴所在的位置相当于筋、骨、肉的一个交点,是最直接的受力点。因此,当身体不堪重负时,承山穴也会挺身而出,帮我们承担压力,缓解疲劳。经常按压此穴,可舒筋活络、壮筋补虚,对缓解腰背疼痛、腿疼转筋、小腿痉挛等效果良好。在缓解肌肉紧张的同时,消除疲劳感。此外,经常按摩此穴还能舒畅同一条经络上的经气,散寒祛湿,对痔疮、便秘等肛门部疾患也有功效。

平常可坐在椅子上自我按摩,也可躺着由他人操作,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部位的深处有胫神经走过,按摩力道过大或特别敏感的人可能沿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灼痛、麻木、运动障碍等不适。轻者停止按摩后即可消失,重者症状可持续数天。此外,孕妇、大失血、久病体虚的人需要补养气血,不适合按摩此穴。如经多次按摩无效,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腿抽筋,按人中

腿抽筋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一般发生在人的小腿或脚趾处,发作时疼痛难忍,半夜抽筋往往把人痛醒,影响睡眠。缓解腿抽筋,一般人会捏捏腿肚子、扳扳脚趾。但其实,中医有更加简便的方法,点按人中穴,有利于迅速缓解症状。

将手指或刮痧板角部放置在人中穴上,用连续点按该穴的方法点刺人中穴。人中是督脉穴位,点按它可以振奋阳气,缓解痉挛。稍缓解后,可配合拍打膝盖后窝。膝盖后窝处包含有委阳、委中、阴谷三个穴位,拍打此处能疏通巡行于腓肠肌部位的经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以有效缓解寒湿阻滞经脉引起的腿抽筋。但要注意拍打力度由轻渐重,两次拍打要有间歇。

腿抽筋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寒冷刺激,另外还有缺钙、运动不当等。防腿抽筋应注意以下几点:做好保暖,避免腿部肌肉受寒;运动前先做准备活动,运动时间不可过长;适当补些钙和维生素等。

经络养生穴位治疗法

膻中穴

膻中穴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有宽胸理气的作用。平时经常感到胸闷气短、郁闷不舒,总是唉声叹气的朋友,可以不时按揉膻中穴以疏泄胸中郁滞之气。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它有疏肝理气、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效,可缓解紧张、急躁、焦虑情绪。按揉时将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压捻动,或者轻柔和缓地揉动。双手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

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原穴,主肝经之气血,而它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该穴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所以,情绪抑郁不舒展的时候可以按揉这里。另外,肝在志为怒,当人生气的时候也可以按揉太冲穴来平息肝火。一般每次按揉4--5分钟,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是人体督脉重要穴位,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具有清脑醒神的作用。经常按揉百会穴能解除头痛、头重脚轻症状,也能缓解焦躁情绪。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对于镇定安神、缓解紧张情绪有很好的作用,还能解头晕头痛。

太阳穴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按揉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有解除疲劳、止痛醒脑之功效,更能振奋精神。《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

鉴于经络理论博大精深,人体穴位内容丰富,针刺、灸法、按摩等操作方法复杂,非经专门学习训练者,不宜草率施行,否则,容易酿成事故。

人体经络穴位养生

医学们认为,经常对人体五大保健区进行刺激,能有效地防治,健身强体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经络穴位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人体经络穴位养生法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

按摩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运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

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

如能持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鉴于经络理论博大精深,人体穴位内容丰富,针刺、灸法、按摩等操作方法复杂,非经专门学习训练者,不宜草率施行,否则,容易酿成事故

但作为养生之道,现择其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经络穴位养生方法加以介绍

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

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

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

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

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

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

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人体养生重要穴位 1、命门穴:位于腰背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生命的门户,督脉上的重要穴位,命门蕴藏先天之气,集中体现肾的功能,故对五脏六腑的功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命门内含有真阳(真火)、真阴(真水),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

肾脏是“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命门火衰的人,会出现四肢清冷,五更泻,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虚寒现象

经常温补命门,可以补充先天阳气火力,滋阴肾水

命门穴灸通后,会整个腹部温热

2、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百脉之会,贯达全身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

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举阳固脱,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提升皮肤和五脏六腑的功能起者重要的作用

可调理: 头昏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疾病

坚持每天温灸,有保健长寿的功效等

百会穴灸通后,头部会有淋浴般向下洒的感觉,浑身都感觉温暖

3、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统帅全身的阳气,循督脉上传头颈,两侧传两手臂、向后传到后背督脉,益气壮阳,防治感冒,调理落枕及颈肩不适,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灸通后,上通大脑,旁达两手臂,下达整个背部温暖

4、膀胱经:全身最长,穴位最多的阳经,人体的重要排毒通道,五脏六腑的在体表的反射区

本经腧穴可调理全身五脏六腑,排出体内多余水湿、痰,淤堵等毒素

灸通后,可以从背部热到腿部

5、印堂:有名“命宫”

这是看人相的最重要的部分

是一个人精气元神聚集的地方

从印堂的宽窄程度、色泽、颜色,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运气的好坏,祸福吉凶

印堂饱满,光明如镜是吉利之相

人逢好运此部位有光泽、带红润

运气不好时,印堂晦涩,失去光泽

经常艾灸印堂,可以调理头痛,眩晕,失眠,神经衰弱,散郁等

灸后,会感觉眼前一亮,两目清凉,神清气爽

6、中脘: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可调理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灸通后,整个胃部暖暖的

7、神阙: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

经常对艾灸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并对腹痛肠鸣、水肿、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灸通后,整个腹部温暖

8、关元:位于脐下三寸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经常艾灸可以补充元气,多泌尿、生殖系统,男性、妇科等疾患均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灸通后整个下腹部温暖

9、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艾灸该穴,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灸通后,热量贯穿整个腹部,腿部

10、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井穴,人体的下水道

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可以调理: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怕冷症等

灸通后,沿着腿部向上温热全身

经络养生方法

经络按摩是比较常见的养生 方法 ,不但不用服药无毒无副作用,而且作用范围广不受限制

但经络按摩是有学问的,不妨和我一起来了解下经络按摩养生方法,欢迎大家的阅读! 经络按摩养生方法 ● 按摩四总穴――解决大部分问题 操作:按摩膝眼下三寸的足三里穴、 窝中间的委中穴、手背虎口下一寸的合谷穴,还有双手虎口交叉、食指所压处的列缺穴,每个穴位按3分钟,以微感酸胀为度

点评:中医经络养生专家指出这四个穴位是人体分别对应面部、口腔、头颈、腹部、腰背的总穴,权限覆盖大部分器官和部位,所以人体的大部分问题,都需要这四穴来研究解决

● 轻揉耳轮――打通肾气 操作: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一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点评:中医经络养生专家指出全身精气由各器官收集之后,都交给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又布满全身的穴位,所以按摩耳朵既健了肾,又把全身的穴位疏通了一遍

● 梳头百遍――促进头部血流 操作:用手指或梳子从额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早晨起来后为梳头的最佳时间

古时候被称为“栉发”

点评:中医经络养生专家指出人体的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使这些穴位得到按摩和针灸同样的刺激,达到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的功效

● 三种中药沐浴――润滑经络 操作:透骨草50克加皂角50克,煮上一锅倒在浴缸中泡泡澡吧,不妨再加3滴红花油

颈部经络养生方法 1.前俯后仰 做操前,先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脚略分开,与两肩平行,然后双手叉腰

动作时先抬头后仰,同时吸气,双眼望天,停留片刻;然后缓慢向前胸部位低头,同时呼气,双眼看地

做此动作时,要闭口,使下颌尽量紧贴前胸,停留片刻后,再上下反复做四次

动作要旨是:舒展、轻松、缓慢,以不感到难受为宜

2.举臂转身 做操前,先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脚略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动作时先举右臂,手掌向下,抬头目视手心,身体慢慢转向左侧,停留片刻

在转身时,要注意脚跟转动45度,身体重心向前倾,然后身体再转向右后侧,旋转时要慢慢吸气,回转时慢慢呼气,整个动作要缓慢、协调

转动颈、腰部时,要尽量转到不能转为止,停留片刻,回到自然式后,再换左臂

而换左臂时,放下的手要沿耳根慢慢压下,换好手臂后同样再做,来回反复做两次

3.左右旋转 做操前,先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脚略分开,与肩平行,双手叉腰

动作时先将头部缓慢转向左侧,同时吸气于胸,让右侧颈部伸直后,停留片刻,再缓慢转向左侧,同时呼气,让左边颈部伸直后,停留片刻

这样反复交替做四次

要注意的是,整套动作要轻松、舒展,以不感到头晕为宜

4.提肩缩颈 做操前,先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脚略分开,与肩平行,双手自然下垂

动作时双肩慢慢提起,颈部尽量往下缩,停留片刻后,双肩慢慢放松地放下,头颈自然伸出,还原自然,然后再将双肩用力往下沉,头颈部向上拔伸,停留片刻后,双肩放松,并自然呼气

注意在缩伸颈的同时要慢慢吸气,停留时要憋气,松肩时要尽量使肩、颈部放松

回到自然式后,再反复做四次

5.左右摆动 做操前,先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脚略分开,与肩平行,双手叉腰

动作时头部缓缓向左户倾斜,使左耳贴于左肩,停留片刻后,头部返回中位;然后再向右肩左耳贴于在左肩,停留片刻后,头部返回中位;然后再向右肩倾斜,同样右耳要贴近右肩,停留片刻后,再回到中位

这样左右摆动反复做四次,在头部摆动时需吸气,回到中位时慢慢呼气,做操时双肩、颈部要尽量放松,动作以慢而稳为佳

6.波浪屈伸 做操前,先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腿略分开,与肩平行,双手自然下垂

动作时下颌往下前方波浪式屈伸,在做该动作时,下颌尽量贴近前胸,双肩扛起,下颌慢慢屈起,胸部前挺,双肩往后上下慢慢运动

下颌屈伸时要慢慢吸气,抬头还原时慢慢呼气,双肩放松,做两次停留片刻;然后再倒过来做下颌伸屈运动,由上往下时吸气,还原时呼气,做两次,正反各练两次

经络养生方法相关 文章 : 1. 经络养生手法 2. 人体十二经络养生的方法 3. 中医经络养生 4. 艾灸经络养生的方法 5. 人体经络穴位养生方法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