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入门24种基础手法)

时间: 2022-12-29 21:48:24

推拿按摩

小儿推拿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下面来了解下小儿常见疾病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除了基本手法外,在几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家逐步总结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称的操作方法,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种手法在一个穴位或几个穴位上进行,故现称复式操作法,如黄蜂入洞、打马过天河、运水入土等。

小儿常见疾病推拿手法

小儿疾病的常见症状为泄泻、呕吐、厌食、发热、咳嗽等,可四诊合参,按照中医儿科学辨证。现以小儿泄泻为例,试述推拿选穴。可根据病史及大便性状初步判断证型。

泄泻的基本推拿处方为:推脾经、推大肠、揉脐、摩腹以调和脾胃,助运化湿;运内八卦以调中理气,并加强其他手法;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调中止泻。

1、伤食泻

证见泄泻前有伤食病史,大便量多,气味酸臭,常夹不消化食物残渣,伴口臭、腹胀,多为伤食泻。治则健脾消食,调腑止泻。

推拿推脾经用补法,推大肠用清法。加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

2、寒湿泻

证见大便稀薄多沫,甚如水样,色淡臭味小,苔薄白或白腻,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多为寒湿泻。治则健脾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加推三关,揉外劳宫。

3、湿热泻

证见大便水样或蛋花样,泻下急迫,大便臭秽,量多次频,或夹黏液,伴发热、烦躁口渴等症,多为湿热泻。治则清热化湿,调腑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泻法。加清小肠,推六腑,揉天枢。

4、脾虚泻

证见泄泻日久不愈,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夹不消化食物残渣,多于食后作泻,伴形体消瘦、乏力等,多为脾虚泻。治则健脾益气,固肠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加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

5、脾肾阳虚泻

证见泄泻日久不愈,或五更泻明显,伴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多为脾肾阳虚泻。治则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加揉二马,补肾经。

小儿推拿禁忌

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3、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4、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5、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小儿疾病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影响疾病的愈后转归,故推拿疗法应由专业医师执行,且必要时需配合内治法协同治疗。

推拿按摩入门24种基础手法

按摩也叫做推拿,临床可分为一指禅推、擦、拿、按、揉、摩、摇、搓、抹、捏、捻、点、拍、击、拨、抖、振、扳、拔伸等多种手法: 1、一指禅推法:拇指作用于皮肤局部,前臂带动腕关节产生的作用力使拇指发生摆动,可用于局部穴位按摩; 2、拿法:拇指与其余合并的四指共同用力,规律的进行提捏、放松,适用于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如肩颈、四肢等; 3、按法:拇指或者中指按于穴位或者皮肤局部,垂直向下用力并维持一段时间,主要用于胸腹部、腰背部; 4、揉法:手指或者手掌着力于体表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揉动,主要可用于腰背部、腹部、四肢等部位; 5、摩法:摩法与揉法动作相似,但是动作需缓和轻柔,多适用于腹部

什么是推拿按摩?

中医推拿按摩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理疗治病的活动记载,是一种传统高效的理疗方法

医者通过运用手部力量和技巧直接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疼痛之处、特定的腧穴等,运用推、拿、按、摩、提、揉、捏、点、拍等多种手法,以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调节机体生理、病理变化、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推拿师需掌握中医推拿理疗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熟练运用推拿手段处理常见病症,并能解答相关问题

中医推拿是以阴阳学说、中医脏腑、中医诊断、经络学说,并结合解剖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手法对人体体表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予以刺激,以达到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进而实现治疗目的

随着其应用和发展,其作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包括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等

虽然推拿的目的不同,但其基础手法类似

我们就对中医治疗推拿的手法进行学习,其他操作自可触类旁通

练习基础手法,既能保证患者的安全,也能保护操作者自身安全,以免长期操作导致关节劳损

手法作用: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缓解痉挛等作用

主要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部

临床上常拿风池等穴位及颈项两侧部位,治疗外感头痛;也用于运动过程中振奋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