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与健康,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拔罐养生成了人们喜欢的一种养生方法,拔罐可以起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功效,那么拔罐都有哪些好处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拔罐的好处及操作方法。
一、调补精血法
取穴:三阴交、气海、肾俞、心俞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同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相互滋生,精血才能充盈。肝主藏血,可以调节人体流动血量,全身血脉都归心所主,气又为血之帅,故常拔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配以肾俞、心俞、气海可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二、增加活力法
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振奋阳气,清心泻火,宽胸利气,增加活力的功能,配合涌泉、三阴交、足三里,效果更加明显,经常在此拔罐可使人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以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竞争激烈,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生活。
三、祛除浊气法
取穴:涌泉穴、足三里
涌泉穴位于足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及后天之精,又主生长、发育、生殖,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肾气充则生长发育正常,精力旺盛,反之则生长发育迟缓,精力不足。肾为主水之脏,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则水液代谢出现障碍,人体就会出现湿毒侵袭的现象,湿邪重着粘腻,易趋于下,不易排出,常阻塞经络气血,引发其它各种疾病。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经,使经络气血通畅,肾脏功能正常,肾气旺盛。配伍足三里更可使人体精力充沛,进而延缓衰老,体质康健。
四、疏通经络法:
① 任、督二脉透罐法
任、督二脉透罐法是对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与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对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②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纵贯整个颈背腰部,五脏六腑之经气均在此流通。现代医学证明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位于人体脊髓神经根及动、静脉丛附近,在这两处腧穴用走罐之法,可以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气血经络的协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在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走罐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保健方法。尤其对颈椎病,腰椎病更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
五、培补元气法
取穴:关元、气海、命门、肾俞
关元与气海穴皆为任脉之要穴,气海者元气之海也,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二穴自古以来就是保健强身的要穴。命门,顾名思义为生命之门户也,为真气出入之所,肾俞为肾之要穴,经常拔这四个穴位,可以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六、预防心血管疾病
取穴:内关、心俞、肝俞、肾俞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宽胸利气的作用。心包乃心之外围,具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心俞为心脏之要穴,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二者都和人体心血管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故经常在内关、心俞、肝俞、肾俞上拔罐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七、预防胃肠道疾病
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
足三里是人体极重要的保健穴位,对于脾胃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脾俞、胃俞为脾、胃二脏的背俞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可以有效的调节脾胃功能,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八、预防呼吸道疾病
取穴:天突、肺俞、风门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而致,肺为娇脏,最易受邪。天突位于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现代医学报道刺激天突穴可以明显降低呼吸道阻力;肺俞为肺之要穴,风门为外邪出入之门户,故这三个穴位有着理肺止咳,祛风除邪,调畅气机的作用,经常拔罐能够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拔罐简便易行,没有副作用,好处自是不言而喻
最主要的好处是平衡阴阳、通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协助医生诊疗,是一种集预防、诊疗、保健为一体的好方法
平衡阴阳:拔罐既能够治疗热性的疾病,也能够治疗寒性的病症,从这个角度来说,拔罐可以平衡阴阳
促进血液循环:拔罐直接刺激体表的穴位,而这些穴位与身体的经络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拔罐可以使体内气血畅通,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体内的邪气和毒素排出
协助医生诊断:医生根据观察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测疾病侵入身体的程度,疾病的种类,方便医生进一步诊疗
那么,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注意才能提高拔罐效果呢? 一、初次用拔罐疗法,应该先用小罐,等身体适应后再换大罐,而且一次不能用太多的罐
二、拔罐时要选择肌肉比较丰满、皮肤光滑的部位
三、罐在皮肤停留的时间要根据情况来定
一般来说,儿童的时间短些,成人的时间长些;冬天拔罐的时间可长些,夏天短些;病重的时间可长些,病轻的时间短些
四、拔罐结束后皮肤有一些发红痒痛属于正常反应,会自行消除,不需要再用药
五、拔罐间隔时间不宜过短,太频繁反而有损身体健康
具体隔多长时间可以咨询医生
拔罐可以调整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有空时,我们可以自己在家里操作,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
拨火罐的好处很多,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1、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2、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4、减压的作用: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5、温热作用: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
6、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由于拔罐后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这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拔火罐的坏处:一、损伤皮肤大家对于拔火罐的操作方式和工作原理应该比较了解,其主要是用罐子与皮肤组合成一个密闭空间,然后通过燃烧消耗密闭空间内氧气,从而减小密闭空间内的压力,通过这种方式将体内的淤气通过毛孔吸出,现在拔火罐有时候不采用明火燃烧的方式,但是其基本工作远离与传统拔火罐还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体内淤气通过毛孔被吸出体外,就会使毛孔舒张,如果舒张时间太久或者舒长力度太大就容易造成毛孔变粗,从而使皮肤变得粗糙,所以提醒大家在拔火罐的时候一定要控制时间和频率,每次拔罐时间不宜超过五分钟,在相同地方拔罐时间间隔不少于三天
二、容易诱发中风传统意义上拔罐一般是为了理疗,但是随着减肥瘦身风潮的流行,很多人把拔罐用于减肥上,专家特别提醒,由于拔罐之后皮肤毛孔处于舒张状态,这样容易导致外界环境中的寒气进入人体,从而诱发中风,所以在大面积拔罐之后一定要注意不要将拔罐部位暴露在外面,而且要做好保暖工作
另外,还要注意,拔罐结束之后不要立即洗澡或者擦拭拔罐部位
三、经常拔火罐容易引起皮肤感染如果你经常去拔罐的话,一定要预防这些不该有的事情哦
经常拔火罐会导致皮肤感染 很多人认为拔罐最少要半小时,这样才能有效果,中医提醒其实拔火罐根据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
但是一般以从点上火滑完罐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
因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四、拔火罐后洗澡很容易着凉拔火罐后洗澡很容易着凉 顺序还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但是绝对不能在拔罐之后马上洗澡
拔火罐后,皮肤是在一种被伤害的状态下,非常的脆弱,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
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话,由于皮肤处于一种毛孔张开的状态,很容易受凉
所以拔火罐后一定不能马上洗澡
火罐: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排去空气
即借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着于皮肤上,称火罐法
又可分为四种:1、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燃完,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于体表
2、内火法:以镊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内绕一圈,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有吸住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略浸酒精,贴于罐内壁中段,然后点着,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4、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被拔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罐扣上,可产生较强吸力,使罐吸住
以拔罐形式分类,可分为如下几种方法: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明显压痛点
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取适当口径的火罐
如胃病在中脘处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肩内陵处拔罐;冈上肌腱炎在肩髃处拔罐等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
可在病变部位吸拔数个乃至排列吸拔十数个罐,称为“排罐法”
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位置成行排列拔罐
治疗某些内脏器官瘀血时,可按脏器解剖部位在相应体表纵横排列拔罐
3、闪罐:吸拔后即起去,反复多次
即将罐拔上迅即起下,再拔上,再起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上
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
4、留罐:吸拔后留置一定时间
即拔罐后,留置5~15分钟
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瘠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5、推罐:又称走罐,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
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处,如腰背、臀髋、腿股等部位
须选用口径较大的罐,罐口要平滑,玻璃罐最好,先在罐口人涂一些滑润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向按,前半边不用力略向上提,慢慢向前推动,如此上下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十次,至皮肤潮红或郁血为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