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刮痧防暑降温的方法(中暑,刮痧有什么科学原理)

时间: 2022-12-29 21:54:19

刮痧防暑降温的方法

刮痧是我国传统中医的自然疗法之一,刮痧不仅可以防病治病,而且能够对我们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除此之外,在这么炎热的天气选择四肢刮痧,还可以帮助我们防暑降温,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吧。

刮痧的好处

四肢的刮痧,不仅可以帮助笼统意义上的quot;通经活络quot;,而且可以针对具体经络,做治疗意义上的quot;通经活络quot;。

第一步:四肢内外侧涂上刮痧油,从上肢开始:刮拭手臂内侧,从上向下经过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然后刮拭上肢外侧部,从上向下经过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第二步:下肢先刮拭膝眼:刮拭前先用刮板的棱角点按膝眼,由里向外,宜先点按深陷,然后向外刮出。然后刮拭膝关节后部,委中穴可重刮。

第三步:刮拭下肢内侧部:从上向下经过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重点穴位血海、曲泉、阴陵泉、膝关、阴谷等)。

第四步:刮痧下肢外侧部:从上向下经过足阳明胃经(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足少阳胆经(膝阳关、阳陵泉)、足太阳膀胱经(殷门、浮郄、委中、委阳、合阳等)。

四肢刮痧注意事项:

1.膝关节宜用刮痧板棱角补法刮拭,体弱、肌肉萎缩者尤其要注意。

2.四肢刮拭是应尽量拉长,不明包块、感染、骨伤、挫伤、痣瘤、皮肤溃破等不宜刮拭。

3.下肢静脉曲张、水肿患者,应从下向上改变方向刮拭。

刮痧的方法

胸部刮痧的操作顺序先刮任脉(即中间),一直刮到胸骨的最下端,用单脚刮法;再避开乳头分别横向刮拭左右两侧。

对胸部刮痧时刮板与体表的接触角度要小,受力就相对越小,角度以45deg;为宜,力度要轻。患者仰卧位,施痧者位于患者左右侧,开始施痧。

(1)施痧者涂抹少许介质于患者胸骨柄体表处,右手握住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任脉循行部位的胸骨柄体表,刮至膻中穴时,可稍微多刮几下,可以起到补气的作用,到上皖穴止,局部痧出为度。

(2)用刮板角轻轻点揉天突穴(点揉天突穴时用力要轻揉,此处深部为气管所在,用力过重会引起呛咳甚至造成窒息)。

(3)以患者胸骨柄为中线,施痧者用刮板分别向左右两侧沿肋骨横向刮拭,刮痧时整个刮痧板要紧贴肋骨,角度要小,经过乳头时(哺乳期妇女不宜进行治疗)要绕过,至局部皮肤微红即可。

注意:胸部刮痧时刮板与体表接触角度不宜过大,角度越大,力度就相对越重。胸部为心、肺之所在,用力过重会对心肺功能造成影响和损害,对于严重心,肺疾病患者不宜采用。

在胸部刮痧的时候,不仅可以改善女人的乳腺增生、胸部血液循环不良等状况,而且对于心肺肝胆脾胃这几个脏器的治疗、保健、预防等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胸部刮痧的注意事项:

除了中间竖着刮拭以外,胸部肋骨区域要横向刮拭(胸部是肋骨所在的地方,一般刮痧都是从上往下刮的,在胸部只有中间是从上往下刮,其他地方都是横着刮,尽管经脉是竖着的,但我们不能竖着刮,竖着刮的话,那刮过一根一根的肋骨不就像搓衣板一样吗?对瘦的人来讲就太难受了,所以胸部由肋骨的地方都要横着刮。

如果人比较瘦,刮拭时力度要轻,如果刮的力度过大、刮的时间很长,容易造成骨膜的损伤。

横刮时,要横着大面积的刮拭。刮板是有一定宽度的,它每次接触皮肤的区域就是刮板的宽度,千万不要拿角部,沿肋骨沟去刮,易造成肋骨的损伤。

肋骨的区域刮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局部刮痧刮到毛孔微微张开就可以了,若刮的过度,就会造成骨膜的损伤。

乳头部位千万不要刮。

刮痧瘦腿

从膝盖弯根开始,向下刮,每次只能刮一个方向 不能像搓澡一样来回的刮!(如果有下肢静脉曲张或水肿,则必须从下往上刮,以改善血液循环,否则相反方向会越来越严重。没有的话,两个方向皆可,但是当然还是下至上好,使得疲惫了一天的腿放松,血液循环有所改善)

中暑,刮痧有什么科学原理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刮痧原理: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工具、体位:刮痧板由水牛角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

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

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夏天中暑如何解暑

相关知识点: 夏天 中暑 怎么办 夏季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近几日,酷热的天气炙烤着三晋大地,省城各大医院因中暑而前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

为此,本版特将如何防暑降温的小知识奉献给大家,但愿它能为你提供一份清凉、一份舒适

中暑是高温影响下常见的疾病,其原理是:正常人体温通过大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得到平衡,恒定在37

C左右

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主要靠出汗、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还可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上下组织,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

如果人体在不通风闭塞环境工作,或烈日曝晒、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流汗太多,补充水与盐分不够...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当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就会使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高热中暑

中暑可分为:1、先兆中暑 :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

C

此时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2、轻度中暑 :患者面色潮红或苍白、出现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等循环衰竭现象,患者的体温升高超过38℃以上,此时如及时处理:并休息几个小时

大都可以很快缓解

3、重度中暑 :大多数患者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

并伴有昏厥、痉挛或高热

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4、重度中暑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中暑高热: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度

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

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中暑痉挛: 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中暑时的紧急救护措施:1、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还可以在额部、太阳穴上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对于重症中暑者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进行救

2、补充口服液体: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盐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3、人工散热: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

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

4、静脉输液:中暑衰竭者,失水较多时,应补充等渗葡萄糖静脉滴注;以低钠血症为主者,可给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重症低钠血症而又见水中毒者,可给3%的高渗盐水静脉滴注

中暑痉挛重症给5%的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或用10%的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

出现感染时,应当选用抗生素治疗

5、针灸治疗:针灸与对轻中度中暑患者的治疗疗效显着,对中暑昏迷在送往医院之前的抢救往往也能起到很好的急救效果:毫针疗法:以督脉及手、足阳明、手蕨阴经腧穴为主

轻症取大椎、大陵、合谷、内关、委中、用泻法、留针30分钟;重症取十宣、委中、百会、水沟、曲池、可用三陵针点刺十宣、委中

头痛加头维;呕吐加中脘,点刺金津、玉液;心烦加通里;抽搐加阳陵泉;汗出肢冷加太渊

6、刮痧治疗:刮痧是民间传统治疗中暑很有效的方法, 在进行刮痧之前,先用热水一碗,加入香油两匙,取光滑的羹匙、铜币或铜钱一个,蘸油水,从病人的背心开始,轻轻地向下顺刮(切忌倒刮),并逐渐着力

如果是羹匙干了,可以再蘸再刮

直到局部皮肤泛红隆起,或显示紫黑色痧点,病人苏醒并感觉轻快为止

若病势急重,出现剧烈腹痛,上不得吐,下不得泻,可去中药店买点痧疫回春丹0.2克,温开水吞服,以开窍逐秽

中暑的预防: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

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带上充足的水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体弱者要少外出

8种人易中暑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

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易引起中暑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

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

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中暑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产生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多喝淡盐水午后少外出夏日发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

其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过长,生活环境恶劣,房间闷热不通风,营养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体弱、孕妇、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极易发生中暑

因此,一旦出现头昏眼花、乏力、口干、恶心呕吐、发烧、惊厥、抽搐、无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马上在阴凉通风处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湿敷,随后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合并症,甚至死亡

要预防中暑的发生,除了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外出,还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①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室内起码要有电扇通风、降温;②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每天尽量不要超过8小时;③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④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

⑤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夏季良饮是热茶盛夏酷暑,饮何种饮料为好?中医认为,惟热茶莫属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溶在热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芳香物质,可兴奋大脑神经,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加快代谢,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

喝热茶可促进血液流向体表,汗孔洞开,汗腺舒张,促进汗液排出,散发热量

有人测定,喝热茶9分钟后可使皮肤温度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干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类、氨基酸及多种芳香物质可刺激口腔黏膜,促进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

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发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并能保护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增强抗病能力,因而饮茶对强身防中暑极有裨益

但饮茶要讲科学,饮茶不可过量,茶水以清淡适中为宜,慢慢品味

豆浆解暑又降火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们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营养的补充也十分重要

但夏季营养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进补容易上火,因此夏天进补要以均衡营养、降温去火为前提,不宜进食燥性补品

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浆不但能达到进补的目的,同时还有消暑功效

中医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有生津润燥之效,“泻胃火,治内热”、“利水下气,制诸风热”

众所周知,绿豆有降暑功效

以黄豆和绿豆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饮”,更具清热解暑、润喉止渴之效

同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经常饮用能均衡人体营养,调整内分泌,对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高血压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帮助

下面再介绍一种豆浆:百合莲子浆

用料:百合10克、莲子肉10克、银耳10克;绿豆45克、冰糖或蜂蜜适量

制法:将百合干和莲子肉用温水浸泡至发软;将银耳用水发开,洗净摘成小朵;将绿豆浸泡充分,与百合、莲子、银耳清洗干净,一起放入豆浆机网罩内,杯体内注入适量清水,机器安装到位

启动机器,十几分钟后,红枣莲子豆浆就做好了

可根据个人喜好趁热往杯体内调入白糖或蜂蜜搅匀即成

特殊人群防暑套路酷暑来临,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婴幼儿、孕妇、老弱者,在高温环境里一不留神就会中暑,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因此,在高温天气下,这些特殊人群更应采取措施防中暑

婴幼儿:应穿薄的棉质单衣,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尽量不用电扇或冷气

外出戏水前应选择不含香精、防晒系数低于15的防晒乳液外擦

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室温不低于25℃

冷气房内最好放一盆水,以免干燥

孕妇:衣着应凉爽宽大,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豆制品;经常用温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为过于贪凉而导致感冒发生,此外要保证睡眠

老弱者:保证每天不低于7小时的睡眠,调整饮食保护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于天热汗多,因此补水显得很重要,每天要补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发生,首先要搬离高温环境

用40%浓度的酒精或温水擦拭全身,并在额头、腋窝和腹股沟等血管浅表处放置冰袋

若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病情较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家中应备些中药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

临床凡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感冒、呕吐、腹泻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

在长途旅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可用此药预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中暑头痛、急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腹泻)、夏季感冒与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之功效,多用于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苏醒后即可停药

孕妇忌用

另外,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抗病毒颗粒以及用菊花、金银花等沸水冲泡代茶饮,对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中暑外治三法刺血疗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

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

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穴位按摩疗法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

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擦药疗法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8处,擦出许多红点后,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科学用“两水”入夏后,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几乎都成了家庭中必备的防暑应急药品,如果两种药冒然替用,必将引起不良后果

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腹泻等症

中医认为,夏季虽然气候炎热,但因天气骤然变化而防御不及时或因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等原因,均会受风寒之邪引发疾病

而内伤湿滞,则是指人体因受暑湿之邪而引起的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症状

夏季阴雨天气较多,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当湿气侵犯人体脾胃时,则影响脾胃的功能而引发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藿香正气水可用于夏季感冒、肠胃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者可以服用

十滴水有健胃、驱风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

中医认为,当暑热之邪侵入人体后,上蒸清窍故有头晕或头痛症状

如果暑热兼湿,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可急服十滴水

十滴水用于治疗中暑,属于暂短的急性疾病,病程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故在发病时服用2-5毫升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

总之,藿香正气水主要擅长治疗夏季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肠炎等疾病,治疗范围较广泛,既可治疗夏秋的各种感冒及胃肠炎等,亦可用于中暑而引起的胃肠不适

而十滴水仅用于中暑症,即暑热引起的头晕昏迷、胃肠不适等

一药主治风寒湿之邪所致疾病,一药主治暑热湿之邪所致疾病,两者的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应对症选用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