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解析经络的按摩全图

时间: 2022-12-29 22:00:27

解析经络的按摩全图

现代人大多处于忙碌的状态,无暇享受生活,更不用说让他们每天去关心自己的身体了,只有身体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才会去吃药打针。而健康是人最大的本钱,拥有了健康才能去创造一切。所以就算再忙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如果说你没有时间,没有多余的金钱去照顾自己的身体,那么不妨学习一下这些不用花钱的养生方法,只要平常做几分钟就会让你更加健康。

头部穴位: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风池穴: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面部穴位:

承泣穴: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睛明穴:眼头起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

攒竹穴:约眉头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转折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鱼腰穴:眉毛中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丝竹空穴:眉尾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方约一指宽的地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耳朵上的穴位:

耳穴中的脾、胃两穴:针对肠胃不适、控制食慾。

耳穴中的神门(位于耳上方三角窝处)、心区、内分泌及皮质下等穴:针对疲倦且睡眠品质不好。

耳穴中的髋点、膝点及颈椎点等处:针对腰痠背痛。

手上的穴位:

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各手指指甲旁边: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的肺穴: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手指的肝穴: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腿上的穴位:

足三里穴: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阴陵泉:膝盖下方,拇指与食指由膝盖往下,扣住胫骨两侧缝隙可压到一凹陷处,小腿胫骨内侧缘,往上推到尽头的地方: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三阴交穴:脚内踝最高点上方约四指幅:改善失眠。

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膝下1寸之凹陷,腓骨小头附近:改善腿酸腿粗。

承山穴:踮起脚尖,足跟轻提,在小腿肌肉正中出现凹窝处:改善腿酸腿粗。

湧泉穴:位于脚底人字中心,往下约1/3处的凹陷处:改善失眠。

身体上的穴位:

水分穴:肚脐上2公分处,腹部中线上: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关元穴:肚脐正下方4指宽处,腹部中线上: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膻中穴:位于两侧乳头正中间与胸骨中线的交接点:情绪郁闷、心悸、焦躁等有缓解作用。

肩井穴:位于第七颈椎下与肩膀外高骨突起(即锁骨肩峰端)连线中点:消除肩膀酸痛,帮助入眠。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感觉背部酸痛、经络不通,想要告别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经络按摩

以下分享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快来看看吧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1 1、身体十二条经脉功效 十二经脉的名字各自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光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2、、联络五脏六腑、沟通交流内外 身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和肉骨筋等组织人体 器官,往往能维持相对性的融洽与统一,进行一切正常的生理学活动,是借助经脉系统的联系沟通交流而完成的

表皮体会病邪和各种各样刺激性,可传输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的生理作用紊乱,也可以体现于表皮

3、运作血气、营养成分全身 经脉是身体血气运作的安全通道,能将营养元素输布到全身各组织内脏器官,使五脏六腑组织足以营养成分,骨筋足以濡润,骨节足以通利

4、抵抗病邪、护卫机体 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

卫气丰富于络脉,络脉散播于全身而满布于皮部,当风邪侵害机体时,卫气当仁不让充分发挥其抵抗风邪、护卫机体的天然屏障功效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2 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 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 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3 一、八髎穴 位置:骶椎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二、风门穴 定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常用于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颈项强痛、腰背痛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三、膏肓穴 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肩胛骨内缘,抱肘取穴

主治:常用于咳嗽、气短、健忘、遗 精、阳痿、盗汗及诸虚百损的治疗

四、至阳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五 、灵台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六、肾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补益脑髓,强壮腰肾,止咳定喘,聪耳明目

适用于肾虚腰痛、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健忘失眠、阳痿遗 精、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气喘、肾不纳气、小儿发育不良、诸虚百损等病症

有全身强壮作用,对肾虚、肾炎有一定的作用

最全的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1、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

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

称为穴、穴道

2、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输”,或从简作“俞”

“穴”是空隙的意思

《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穴”、“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又称作“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3、《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

“输通”是双向的

扩展资料: 头颈部的穴位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2、神庭穴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3、太阳穴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穴位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