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常见五热熨疗法

时间: 2022-12-29 22:04:55

常见五热熨疗法

热熨疗法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一种物理疗法。方法是将导热物质加热后,迅速用布包裹,然后在病人身上的特定部位来回移动或反复旋转按摩。其法操作简便适应症广,副作用小,对某些病有独特疗效,因此在民间应用十分广泛。

热熨为何能治病呢?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若要健康无病,必须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而热熨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协同效应,能畅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改变机体的病理状态。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热熨能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细小血管扩张,从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全身的血液循环,并减轻内部脏器的充血。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热熨疗法:

1、水熨。此法最为简便,即用热水袋或玻璃瓶盛热水,外裹毛巾,以适宜的热度熨患处。适用于一般的胃病、腹痛、腰痛及疲劳不适等。

2、卵石熨。先准备两个椭圆而尽可能是柱形的鹅卵石,洗净,放于铁锅中加沙炒热。待卵石发烫后,取出裹上纱布,置之患处,上下滚动。此法不仅有热熨刺激,而且滚动中还有按摩的功效。对寒湿引起的腰腿痛,中寒食滞引起的胃病、腹痛,疗效颇佳。胃腹部治疗应注意由上向下滚动,匀和用力。两个卵石可轮番加热使用,以免冷却。

3、葱盐熨。葱白250克切碎,粗食盐1000克,置铁锅内急火爆炒,趁热用棉纸包上,外裹纱布,提放、滚动于患处。此法适于各种风寒痛症,以及气滞血瘀所致的疼痛。

4、醋椒熨。花椒200克,陈醋100克,先将花椒放铁锅内爆炒,然后放醋炒匀,装布袋内热熨患处。此法对妇女痛经、老人卧睡抽筋、腹中气块,都有一定的疗效。

5、姜熨。用鲜生姜250克,洗净捣烂,挤出姜汁,用碗装好;再把姜渣炒熟,用布裹,在患处来回熨。如果姜凉后,可在姜渣中加些姜汁,炒热再熨。此法最适于胸膈胀满、风湿性腰腿痛、软组织挫伤等。

值得注意的是,热熨的温度以能耐受为度,不能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热症发烧、皮肤炎症或湿疹、皮肤过敏、紫癜等病不宜用热敷。

热熨疗法有哪些分类?

将物品或药品加热后,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上来回地熨,就能治疗一些病症,这便是热熨疗法

本法通过温热刺激肌肤,能疏通经脉、流畅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热熨最常用于各种痛症,如胃痛、腹痛、腰背痛、月经痛等

如果病人是冷痛的感觉,又喜欢按的,则本法更为适宜

对风湿、扭挫伤引起的肿痛,亦能消肿止痛

还可用于受寒引起的呕吐、腹泻,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

久行或劳累之后,双腿酸软、腰背不适,热熨之后,会使人迅速消除疲劳,并产生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

热熨主要是将热的物品,在患者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来回不停地熨

热熨的方法有很多,现介绍如下:盐熨法 用粗盐碱250~500克,放在铁锅中炒热,趁热倒在纸上,包裹好后外面加上一层布,马上在患处来回不停地熨烫

热熨腹部,用于虚寒性胃痛、腹痛以及脾虚腹泻;热熨腰背,用于肾虚腰痛;热熨前额,还有助于减轻体虚引起的头昏

葱熨法 取新鲜葱白500克,捣碎,加少量盐放在铁锅中炒热,趁热放入布袋,扎紧口后热熨患处

如小便不通、气闷不舒、腹部气胀,可在脐下、小腹部来回热熨

姜熨法 生姜250克洗净捣烂,挤出姜汁入碗中备用,再将姜渣炒热,趁热用布包裹好,在患处热熨

姜渣冷了再入铁锅中炒热,并加些姜汁同炒,趁热用布包再热熨

如胸膈满闷不舒,可在胸膈部来回热慰

醋熨法 先将粗盐100克入铁锅内炒热,再取半小碗陈醋边洒入盐内边炒,趁热用布包熨患处

如妇女月经期腹痛,可在脐两边、脐下等处热熨;小腿抽筋,关节疼痛也可用此法热熨患处

水熨法 热水袋装上热水,趁热熨患处

如腹痛、腰酸痛,久行后双脚不适,可直擦热熨疼痛不适处

药熨法 由医生对症处方下药

将药物蒸煮或炒热布包热熨患处

如风寒关节作痛或全身疼痛,可用橘叶、老姜、葱白炒热,布包熨患处;小儿流感咳嗽,可用萝卜一只、生姜一块、葱一把,捣烂炒热后加酒适量,趁热布包慰患者前胸后背

热熨时医者先用手试试温度是否适宜,热时熨的快一些,用的力轻一点;热减时慢一些,用力重一点

热熨时要注意熨包是否有漏,熨包最好多备几个,以便轮换使用,勿使热熨间断

凡是热证发烧、皮肤过敏或有疮疖、损伤,都不能使用热熨疗法

热熨法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采用药物和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热熨法 4.1 操作方法 4.2 主治病症 4.2.1 厥脱 4.2.2 急性阑尾炎 4.2.3 胃脘痛 4.2.4 胃下垂 4.2.5 腹痛 4.2.6 臌胀 4.2.7 呃逆 4.2.8 胁痛 4.2.9 水肿 4.2.10 面神经炎 4.2.11 硬皮病 4.2.12 狐臭 4.2.13 月经不调 4.2.14 闭经 4.2.15 痛经 4.2.16 牙痛 4.2.17 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4.2.18 冻疮 4.2.19 丹毒 4.3 注意事项 5 利用热灼以去腐生新的一种外治法·热熨法 6 参考资料 附: 1 有热熨法作用的方剂 2 古籍中的热熨法 1 拼音 rè yùn fǎ 2 英文参考 hot pre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热熨法:1.采用药物和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2.利用热灼以去腐生新的一种外治法

4 采用药物和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热熨法 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法是中医独特、有效的外治法之一

它可借助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内达脏腑,疏通经络,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本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是值得推广的外治方法

4.1 操作方法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

4.2 主治病症 4.2.1 厥脱 温阳熨方(中国针灸1982;2(6):44) 小茴香、川椒、葱、姜、盐,用小茴香、川椒以及葱姜捣合一处,加盐炒热,放脐部熨之;或于脐孔中放少许麝香

功能回阳救逆

主治阳衰厥逆证

4.2.2 急性阑尾炎 盐熨方(《实用中医外科学》) 粗盐500g,放铁锅内炒至频频发出爆烈声时,加入食醋少许,然后装入事先缝好的布袋内,趁热熨右下腹压痛明显处,每日1~2次,凉则更换,7天为1疗程

功能温经通络

主治阑尾周围脓肿

4.2.3 胃脘痛 胃痛热熨方(《中国民间疗法》) 连须葱头30g,生姜15g,将上二味共捣烂炒烫,装入布袋,热熨胃脘部,药袋冷则更换,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或以疼痛缓解为度

功能温胃散寒

主治寒性胃痛

4.2.4 胃下垂 升胃饼(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8):8) 蓖麻子仁lOg,升麻粉2g,蓖麻子仁捣烂如泥,拌入升麻粉,制成直径2cm、厚lcm圆药饼

剃去患者百会穴周围2cm内头发,敷以升胃饼并加以固定

患者仰卧,放松裤带,用灌有80℃热水的瓶子熨烫升胃饼30分钟,每日3次

每块药饼连用5天,10天为1疗程

功能补气升提

主治胃下垂

4.2.5 腹痛 1.腹痛热熨方I(《中医内科急症证治》) 食盐1000g,或麸皮250g,或姜渣500g,任选一种放锅内炒热,布包,遍熨腹部

一般先由上而下,由右至左,冷则易之

功能温经通络

主治寒性腹痛

2.腹痛热熨方Ⅱ(《中医内科急症证治》) 莱菔子(打碎)120g,生姜(切碎)60g、葱连根须(切碎)500g,白酒1杯,上药放锅内炒热,布包,遍熨腹部

一般先由上而下,由右至左,冷则易之

功能理气止痛

主治气滞腹痛

3.腹痛热熨方Ⅲ(《中医外治法类编》) 川椒30g,乌梅30g,上药炒熨痛处并热敷脐部

功能理气散寒止痛

主治虫积腹痛

4.2.6 臌胀 1.臌胀热熨方(《中国民间疗法》) 川椒100g,炙鳖甲15g,三棱15g,白术15g,阿魏15g,上药共研细末,加白酒适量炒烫,装入布袋

置于神阙穴,上覆热水袋以保持温度

功能活血化瘀

主治气滞血瘀型臌胀

2.臌胀壶熨方(《中国民间疗法》) 水红花6g,大黄3g,山栀3g,石灰3g,酒曲1块,上药同捣烂,贴于神阙穴,上盖厚布数层,再用茶壶装满开水熨烫

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或以壶冷为度

功能理气活血

主治气滞湿阻型臌胀

4.2.7 呃逆 呃逆热熨方(《理瀹骈文》) 羌活15g,附子15g,茴香10g,木香10g,干姜10g,食盐250g,将上药炒热,用布包裹,频熨天枢穴处,冷后即换,每日1次

功能温中降逆止呃

主治寒呃

4.2.8 胁痛 1.胁痛热熨方I(《中国民间疗法》) 青皮适量,打碎,拌醋炒烫,装入布袋,热烫胁痛处

冷则更换,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功能理气止痛

主治胁下瘀积所致的疼痛

2.胁痛热熨方Ⅱ(经验方) 枳壳、小茴香、青盐,将枳壳、小茴香打碎,加入青盐炒烫,装入布袋

热烫痛处,冷则更换

每日2次,每次30分种

功能疏肝理气

主治胁下痞满疼痛

3.胁痛壶熨方(《中国民间疗法》) 芒硝6g,阿魏1g,麝香1g,上药研极细末,铺于痛处,周围以面粉糊围住,以防药气走散,上盖青布1张,随即用 熨斗熨烫,使药气透入腹内

每日1次,每次熨烫2小时左右

功能理气散结

主治胁下痞痛

4.2.9 水肿 酒糟热熨方(《中国民间疗法》) 酒糟1500g,蒸热,趁热包在脚上,外裹纱布,以汗出为度

每日1~3次

功能利水消肿

主治各型水肿

4.2.10 面神经炎 面痛热熨方(《中医外治法集要》) 生乌头(川乌、草乌均可)、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过筛,每30g药粉用大葱50g,鲜生姜15g捣如泥,纱布包好蒸热

熨阿是穴和患病神经走向有关的腧穴,每日2~3次,每次20~25分钟

功能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寒瘀阻滞型三叉神经痛

4.2.11 硬皮病 楝子花椒热熨方(《实用中医外科学》) 川楝子60g,花椒30g,上药食盐炒后布包,趁热熨患处,每日2~3次,10日为1疗程

功能温经散寒通络

主治硬皮病

4.2.12 狐臭 1.山芋热熨方(经验方) 山芋(去皮)、密陀僧粉适量,将山芋去皮烧热,蘸密陀僧趁热夹于腋下,每日1次,连用3~4天

功能燥湿辟秽

主治狐臭

2.蒸饼热熨方(《实用中医外科学》 蒸饼数块,密陀僧6g,将面粉做成蒸饼(约O.3cm厚),趁热将饼劈开成2片,每片放入密陀僧6g,就热急夹于两腋下,略卧片刻,药饼冷了再弄热,再夹腋下,连续3~4次,弃去,隔日再用上法治疗1次,为1疗程

功能燥湿辟秽

主治狐臭

4.2.13 月经不调 调经热熨方(《中医外治方类编》) 当归30g,川芎15g,白芍9g,五灵脂9g,元胡(醋浸)9g,肉苁蓉9g,苍术9g,白术9g,乌药9g,小茴香9g,陈皮9g,半夏9g,白芷9g,柴胡6g,黄连、吴茱萸(炒)各3g

月经先期加黄芩、丹参、地骨皮各6g;后期加肉桂、干姜、艾叶各6g;干血痨加桃仁、红花、大黄、生姜、大枣(血瘕再加马鞭草)各6g

上药烘干,研为细末,过筛,装瓶备用

临证取药粉适量,用醋或酒调成膏,纱布包裹,敷于神阙、丹田穴,外敷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再加热熨,1次30分钟,每日2~3次

功能活血调经

主治各型月经不调

4.2.14 闭经 通经热熨方(《中医外治方药手册》) 益母草120g,加水1000ml,煎水先温洗小腹,再取蚕砂适量炒热,布包熨小腹

功能活血通经

主治各型闭经

4.2.15 痛经 痛经热熨方(《内病外治》) 食盐、葱白各250g,生姜125g,上药共炒热,装布袋熨下腹部,药凉后可再炒热再熨,1日数次,每次30分钟

功能温经止痛

主治虚寒型痛经

4.2.16 牙痛 牙痛热熨方(经验方) 独头蒜3枚,将蒜去皮,放火上煨热,趁热切开贴敷患牙,蒜凉即换

功能解毒止痛

主治风寒牙痛

4.2.17 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乳没活血散(《颞下颌关节病》) 当归15g,白芷15g,薄荷15g,乳香、没药各9g,田三七9g,红花9g,香附9g,川芎9g,丝瓜络15g

将上药碎为粗末分成2包,用小布袋装好密封,入蒸笼加热,趁热敷于关节区肌肉处

每日1次,每次15分钟,10次为1疗程

热熨时病人同时作有节律的开闭颌运动

功能活血舒筋,散寒止痛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咀嚼肌疼痛及关节盘后区损伤

4.2.18 冻疮 解冻祛疮液(《偏方大全》) 陈醋250m],将醋煮热,用纱布蘸取醋液,乘热敷于患处

每日3次,连用1周

功能温经散寒

主治冻疮

4.2.19 丹毒 乳没醋调散(《偏方大全》) 乳香末6g,没药末6g,淀粉60g,米醋250mi

将米醋放入砂锅内煮沸,下乳没药末搅匀,随搅随下淀粉,待成糊状后倒在牛皮纸上涂抹,厚度约1.5cm,面积要大于患部,趁热敷于病变部位,然后用纱布包扎固定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

主治丹毒

4.3 注意事项 1.热熨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寒证,故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热、急性炎症等实热证均属禁忌

2.癌肿、局部 皮肤溃烂、急性出血性疾病,以及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均禁用本法

3.寒冷季节作热熨治疗时,应注意室内温度,预防受冷感冒

4.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应当逐渐加温,剧热易致病情恶化

5.根据病情需要,选取舒适治疗 ***

治疗头面、颈、肩部,可取端坐位;治疗胸腹部位,可取仰卧位;治疗颈、背、腰、臀部位可取俯卧位

6.操作过程中,医生要经常检查熨物的温度是否适宜,熨包是否破漏,病人的皮肤有否烫伤、擦伤等,并询问病人是否有头痛、头晕、恶心、心悸、心慌等感觉,如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

7.视病情轻重缓急,拟定单用本法或选配内服及其它必要的治疗措施

8.熨包温度当以病人有温热舒适感而不烫伤皮肤为度

9.热熨后当避风保暖,静卧休息

5 利用热灼以去腐生新的一种外治法·热熨法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