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中药在治疗疾病上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现在很多人身体出现问题,都会去医院开一些中药方,有些药方医院会帮你熬好,但是有些需要我们自己回家熬。那么中药怎么熬呢?带着这些疑问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正确的熬中药能够发挥中药的最大功效,如果熬错一步,就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了,严重的话还会严重的损失中药药效,最后导致疗效减小。那么中药该如何熬呢?
一、容器的选择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二、预处理
第一步:“看” 煎煮中药前首先要查看中药的质量,如发现有虫蛀、霉变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其次是查看有无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有应另置并按特殊方法处理。
第二步:“泡” 将药店拿回的中药饮片加适量水浸泡20~30分钟,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 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情况下只要不使用有污染的自来水就行了,千万不要反复用煮过的水或者隔夜水熬中药。
2、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论计算是按每1g中药加水10mL计算,将总水量的70%用于头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10~15 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头煎30~40分钟 ,二煎25~30分钟。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使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煳底的危险。
5、煎煮次数:一般情况下熬两到三次就可以了,这样就能够熬出中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药成分。熬好之后将中药水过滤出来,同时,将每次煎液混合后分次喝。
四、特殊处理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会将需特殊处理的中药一起和群药同煎,这样操作是很不妥当的。
1、先煎:就是延长煎煮中药的时间,使药物中难溶的成分被最大可能的煎出。一般将需先煎的药物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10~20 分钟后,再与浸泡过的其他中药合并煎煮。这些中药有:①动物的骨甲类如鳖甲、龟板等; ②矿物类如生石膏等; ③有些毒性中药如生川乌、生草乌等,先煎1-2小时可大大降低毒性。
2、后下:就是缩短煎煮中药的时间,减少因长时间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常规操作是:待其他群药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后,再加入需后下的中药煎煮5-10分钟即可。这些中药有:①气味芳香类中药如砂仁等;②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如钩藤、番泻叶等。
3、包煎:就是将中药装入棉布袋中与其他群药共煎。这些中药有: ①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材如车前子、葶苈子等,防止煎煮时煳锅底; ②富含绒毛的中药材如旋覆花、枇杷叶等,防止脱落的绒毛刺激咽喉。
4、烊化:就是将胶类中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或清水中加热溶化。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或煳锅底,如阿胶、鹿角胶等。
5、另煎:就是将贵重中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等用适宜的容器单独煎煮取汁后,药渣并入其他群药共煎,目的是减少群煎时其他药渣对贵重药材有效成分的吸附。
总之,临床中医师只有在开具处方后叮嘱患者严格按照中药煎煮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提高汤剂的疗效,使中药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好地作用。
我们在饮用中药的时候,首先就是需要将它的中药进行熬煮,但是中药的熬煮是需要一定的技术,不然就会影响到药效,那么想要最大程度上保留药效,到底该怎么熬煮中药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中药怎么熬 1、煎中药的器具:我们在煎中药的时候,最好选择砂锅、砂罐这些器材,第二选择也可以是白色搪瓷器皿、不锈钢锅
就是不能用铁、铜、铝等等的金属器具
2、煎中药前的浸泡:对于水质的话,只要是能饮用的水都是可以的,当我们将中药倒入器具中,水是要淹没中药的,但是也不能太多,因为水量过多就会影响到药效,若是药材的质地比较坚硬、浓稠那么水量可以稍微多点,质地疏松的药材,那么水量只要淹没药材即可
当我们在煎中药前可以将中药先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样在熬煮中药的时候,就可以缩短中药的时间,从而避免了药效的损失
3、煎中药的火候:我们在煎中药的时候,火候是非常重要的,在中药没有沸腾之前,我们可以用大火进行熬煮,等沸腾之后就可以用小火微微地煎煮着,一般煮半个小时,就会闻到浓烈的药香,等沸腾后用小火煮一刻钟就可以关火了,这个时候药效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下来了
4、煎药次数:中药是可以熬煮两次的,所以就有一种说法:“头煎”、“二煎”
所以,第一次煎好后就将药液倒出来,继续熬煮第二次,最后将它们的液体都融合在一起进行饮用,不过成人每次饮用150—200毫升,而儿童每次50—100毫升
5、特殊药物的处理方法:先煎:就是将部分药材先放入锅中进行熬煮半个小时,随后再将其它药材和它一起熬煮,使得药效更好的发挥出来
后下:它是在“头煎”差不多要完成的时候提前5—10分钟时加入,这部分药材的药效是很容易挥发的,所以熬煮的时间不能太久
包煎:这个就是将所有的药材全部放在一起,用布袋中扎紧,这种药物就是比较粘粘的,所以需要包扎起来煎煮
另煎:这种煎煮的方法是针对于昂贵的药物,以免这种药物的药效被其它药物吸收了
烊化:主要是针对胶类药物,需要将它先烊化,再将它与其它药液一起服用
冲服:等其他的药物煮好了,那么就可以将药物用开水冲服,不需要煎熬的
熬煮中药的水,一定不能随便,最好是用烧开后的白开水,将它冷却之后,再进行熬夜,就不会影响到药效了
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 1: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zhi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2: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3: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
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4: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中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对确保药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为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其药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较大差异,故药材的采收必须在适当的时节采集
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
常用的炮制的方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
炮制的目的在于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