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秋季进补进行时

时间: 2022-12-29 22:18:13

秋季进补进行时

秋季进补进行时,进补是老人秋天的养生主题,药膳是不错的选择。那么秋季老人药膳养生餐该怎么做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10款秋季老人药膳养生餐的做法大全,供参考。

1、当归炖子鸡

原料:当归30克,子母鸡1只。

制作:将子母鸡宰杀去毛、去肚肠。将当归填入鸡腹,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先大火煮沸,打去浮沫,再小火煨至烂熟。

功效:补血益气、和胃止痛。

2、二柑汁

原料:广柑500克,橘柑500克,白糖50克。

制作:将广柑、橘柑去皮,去核,用白布绞取汁液,装入杯中。将杯中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生津止渴、清心安神。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食用。

3、银耳莲子羹

原料:莲子50克,银耳30克,冰糖100克。

制作:将莲子、银耳分别用清水泡发,捞起。把莲子、银耳、冰糖同放入碗中,加清水适量,入蒸笼用武火蒸1小时即可。

功效:防癌抗癌、降血压、强心安神、滋养补虚。

4、萝卜羊肉汤

原料:萝卜1000克,羊肉500克。

制作:将羊肉片去筋膜,切成约2.5厘米见方的块,先入沸水锅内焯约2分钟,除去血水,捞出沥水后放在锅内。萝卜削去表皮,冲洗干净,切成约3厘米的滚刀块(菱角块)待用。先将羊肉锅置武火上烧沸后,改用文火煮约30分钟,放入切好的萝卜同煮至羊肉熟烂即成。

功效:补虚、清热、消痰。

5、蜜饯白果

原料:白果1000克,白砂糖500克。

制作:鲜白果砸去硬壳,用清水淘洗干净,用沸水稍焯,捞出后撕去外膜,抠去心,漂洗后再放入锅内,置中火上煮沸后约40分钟,再捞出沥净水分待用。将白果仁放在方盘内晾凉,撒放白砂糖和匀,装入洁净的小坛内,封口,密渍24小时后,即成。

功效:温肺益气,定喘咳,缩小便,止带滞,止泻,益脾。可供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遗尿症患者食用,但不宜多食。

6、川明参排骨煲

原料:川明参20克,料酒10毫升,猪排骨400克,盐4克,味精2克,猪肉馅100克,菜胆50克,鸡精2克,生姜5克,胡椒粉3克,葱10克,鸡蛋3个。

制作:将川明参洗净,浸泡2小时,猪排骨洗净,在沸水锅内氽去血水,剁成5厘米长的段,肉馅加入盐、料酒,制成肉丸,鸡蛋在锅内摊平,煎成蛋皮,包上肉丸,制作成蛋饺备用,菜胆洗净,生姜拍松,葱切段。将排骨、川明参、生姜、葱、料酒放入煲内,加清水约28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45分钟,加入蛋饺、菜胆、盐、鸡精、胡椒粉,煮熟,加入味精即成。

功效:清肺、化痰、平肝、和胃、解毒。

适用于痰火咳嗽、喘逆、头晕、呕吐、目赤、白带、疔毒疮疡等症。西医用于肺炎、支气管肺炎、肺气肿、高血压、盆腔炎、结膜炎、疔疮等病症的辅助调养。

7、茯苓烧肉丸

原料:茯苓20克,莴苣50克,五花肉400克,料酒10毫升,生姜5克,鸡精2克,葱10克,胡椒粉3克,胡萝卜50克,素油50毫升,盐5克,味精2克。

制作:将茯苓碾成细粉,五花肉去皮,剁茸,加芡粉、茯苓粉等炸成肉丸,生姜切片,葱切段,胡萝卜莴苣切块。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6成热,下入生姜、葱爆香,随即下入肉丸、胡萝卜、莴苣、清汤、料酒,烧熟,加入盐、味精、鸡精即成。

功效: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适用于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忌食。

8、天冬烧乳鸽

原料:天冬20克,葱10克,乳鸽1只,盐3克,胡萝卜30克,味精2克,番茄汁20毫升,鸡精2克,料酒10毫升,胡椒粉3克,生姜5克,白糖15克,酱油10毫升,素油35毫升。

制作:将天冬用清水浸泡1夜,切薄片,用蜂蜜浸泡2小时,胡萝卜去皮,洗净,切块,乳鸽用清水溺死,去毛、内脏及爪,切块,生姜切片,葱切段。

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热时,下入生姜、葱爆香,随即下入乳鸽、料酒,炒变色,加入天冬、胡萝卜、白糖、酱油及清汤少许,烧熟,加入盐、味精、鸡精、胡椒粉、番茄汁即成。

功效:具有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适用于阴虚发热、咳嗽咯血、肺痿、消渴、便秘、咽喉肿痛等症。西医用于肺结核、咽喉炎、糖尿病、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9、桂花核桃冻

原料:鲜桂花15g,核桃250g,奶油100g,白糖适量。

制法:将核桃捶破取仁,加水磨成浆汁。将一个铝锅洗净,加入冷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加入白糖拌匀。将核桃仁浆汁、白糖汁混合拌匀,放人奶油和匀后置武火上烧沸,出锅倒人铝盒中。待冷后最好放人冰箱内冻结。食用时,用刀划成小块,装入盘中,撒上桂花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适用于痰热咳喘、肾虚腰痛、肠燥便秘等症。

10、银杏鸡丁

原料:嫩鸡肉500g,白果200g,蛋清2个,盐3g,糖3g,豆粉10g,香油3g,葱段15g,猪油500g,汤50g。

制法:将鸡肉切成1.2公分见方的丁,放在碗内,加入蛋清、盐、豆粉拌和上浆,白果剥去硬壳,下热油锅爆至六成熟时捞出,剥去薄衣,洗净待用。将炒锅烧热,放入猪油,待油烧至六成熟时,将鸡丁下锅用锅铲划散,放入白果炒匀,至熟后连油倒人漏勺内沥去油。

原锅加入猪油25g,放人葱段开锅,随即烹人料酒,加入汤、盐、味精、倒入鸡丁和白果,颠翻几下,用豆粉着芡,炒勺后淋入麻油,再颠翻几下,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定痰喘、止带浊。适用于老年咳嗽,哮喘,小便频数及崩漏、带下等症。

秋季给孩子进行食补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秋季是一个进补的好季节,尤其是对于宝宝来说,能够在秋季给宝宝进行食补,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更有帮助,都说秋季贴秋膘,秋季的进补也不是一味的吃,而是吃一些比较有营养的食物,才能够达到一个进补的效果

家长在秋季给孩子进行食补时,要注意不能一味的让孩子吃,最关键的是根据孩子的体质以及不同体质人体缺少的营养物质来进行食补,才能够达到更好的进补效果,食补不当反而对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利

秋季给孩子进行食补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一、秋季气候比较干燥,给孩子食补时,应该给孩子多饮汤水,秋季让孩子多喝汤水,既能够让孩子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而且汤水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也比较高长期饮用对孩子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最好是每一天的汤水搭配要多样化,不要太过单一均衡的饮食,才更有利于健康

二、秋季给孩子进行食补时,要让孩子多吃一些滋润肺的食物,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秋季的空气比较干燥,这时候滋阴补肾是非常重要的,多给孩子吃一些红枣、雪梨等,具有润肺功效的食物也是非常不错的

三、秋季给孩子进行食补时,应慎食瓜果,秋季后如果大量的吃生瓜果,容易引起腹泻等身体的不适,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的孩子来说,会对孩子的肠胃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引起孩子腹泻腹痛的发生

四、秋季给孩子进行食补,应少辣多酸,秋季比较干燥这时候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多吃食醋调动人的胃口还能促进消化,尤其是对食欲不振的孩子来说,多吃酸性蔬果能够帮助孩子开胃,促进消化,增加食欲

五、秋季给孩子进行食补,应让孩子多吃些胡萝卜、海藻、动物肝脏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的食物,这些食物能有效的缓解眼部疲劳,还能有效的预防视力衰退,预防近视

其实,不管选择在什么样的季节给孩子食补,都要重视营养的物质补充,以及根据个人的不同体质不同的营养需求补充,才能够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平时要让孩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均衡的营养补充,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同时要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注意食物的多样化选择

老中医谈秋季养生:进补需讲时机,尤其这4种方法您听过吗?

一般人多认为,酷暑不宜补,秋来正是补身天

殊不知在“秋老虎”之时进补常有害无益,其祸根就在于秋燥

诚然,适时的秋补可以 养生 ,但若在气候尚燥热的秋天里进行,则常有碍 养生 与 健康

因此,秋季进补只宜在秋凉时节

经过了一个酷暑的煎熬,人们往往期待着在转凉的秋日好好犒劳自己

且慢!这时切不可随意进食大量猪、牛、羊、鸡或其他难以消化的补品,因为这样势必突然增加脾胃负担而使肠胃功能失调

何况猛然食入太多的营养物质,不易被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发疾病

秋天还是大量瓜果成熟上市的季节,老年人对瓜果也应有所选择和适量品尝,以防“秋瓜坏肚”

比如葡萄,虽可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健胃利尿等效用,但过食则因其性温而致燥;又如香蕉,虽有止咳润肠及降压作用,但因其性偏寒凉而易损脾胃;其他如苹果、菠罗、梨、柿等也都不宜过量食用

谚语云:“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味美,不可多食

”这确是保健 养生 之谈

人们宜选用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含滋补营养的药食,如芝麻、蜂蜜、乳制品、糯米、蔬菜等

建议中老年人在此间多吃柔润的粥食,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黑芝麻粥和生地粥等

银耳冰糖粥:取干银耳10克,泡发洗净,与适量的粳米一起煮烂成粥,加入冰糖适量即成,具有补肺润燥之效

此外,老年人多有脾胃虚弱,须忌生冷、硬黏的食物,而以温热、熟软为要,以防“秋泄”

在夏季因多食生冷瓜果导致肠胃虚寒者,可在秋令服适量干姜、肉桂等药以“暖里腹”

秋天易燥,初秋多温燥,深秋多湿燥(又称凉燥)

肺主秋令,燥最易伤肺,因此燥咳的人会多起来,防治时除找医师选药以治肺燥外,还可酌用食疗方,平时还应多喝水

温燥咳嗽者主要表现为鼻燥、咽干、少痰、头痛、口渴、发热、少汗或咳吐血丝痰等,可取大梨1个,川贝粉3克,冰糖9克

先将梨去核,将川贝粉和冰糖纳入梨中,隔水蒸熟

每日1次,连服2~3天

湿燥咳嗽多为深秋时节气候渐冷时感受寒邪而致,表现为咳稀痰、咽干唇燥、鼻塞不通、无汗、畏冷、头痛或低热等,可选用生梨1个(去核),加冰糖9克,在梨心填入净麻黄(长约1寸)8根,隔水蒸熟,日服药梨半只,连续3天

转自vivo社区 我是手机控 秋季 养生 要“识时务” 作者:王明辉教授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