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变得干冷起来,空气干燥,人们容易产生内火,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对于人们所说的光棍节来说,一些单身的人们更是容易上火。虽然这只是一些调侃但是很多人的内火还是很严重的。对于冬季天气干燥内火上火的情况,还是要辩证治疗,运用食疗方式进行缓解。心火、肝火、肺火和胃火的降火方法各不相同,具体食疗降火方法如下。
一、肺火
主要表现:咳嗽时发、咽喉干疼、吐黄痰、口干而渴喜冷饮等。儿童肺热较为多见,如易感冒、经常咳嗽等。外感温热之邪或风寒犯肺均可化热,出现口干、咳嗽等肺热之症。
预防:在多风干燥季节,要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忌食橘子(生热),适当运动,但应避免寒邪侵袭。
食疗:川贝炖梨水。选梨数个切块加水500毫升和川贝,煮开20分钟即可,加冰糖少许,饮汁食梨,有润肺止咳之功效。川贝母可清热润肺,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等症状。梨也有生津、润燥、清热等功效。
二、心火
主要表现:心烦急躁、口舌糜烂、生疮、舌尖红等;儿童可表现多动、烦、急、不安等。心脏在中医五行中属火,掌管血脉运行,心火上炎可表现口舌糜烂、生疮。
预防:保持好心态,防止情绪波动,多食果蔬,多饮水,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运动。
食疗: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将赤小豆煮开,再下粳米共煮为粥,每日2次,早晚服用,有降火之功效。
灯芯草柿饼汤:灯芯草6克、柿饼2个,加水300毫升共煮,将水煮剩至100毫升,加白糖适量,温服,柿饼可吃,每日2次。此方有清降心火、清热利尿之功效。
三、肝火
主要表现:急躁易怒、头痛眩晕、目赤耳鸣、面红耳赤、口苦咽干。肝的性情最急躁,肝气会随肝火上升,所以出现急躁易怒等情况。
预防:养肝的关键在于制怒,同时要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因为身体劳累,就会使人情绪不稳而易怒,所以生活中要少食辛辣、勿过劳、禁酒等。
食疗:菊花茶。选菊花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四、胃火
主要表现:胃脘灼痛、渴喜冷饮、口臭、牙龈肿痛,儿童表现为口腔溃疡,大便秘结等,多因胃热偏盛,与情志郁火相关,过食辛辣之品所致。
预防:平时应少食辛辣、过热之品。多饮水,适当运动,少吃肥甘厚味,多食果蔬。
食疗:藕汁蜜糖露。鲜藕榨汁150毫升,加蜂蜜30克,调匀内服,每天2次,连服数天,有润胃凉血降火之功效。
入冬以来,很多人都发现比以前爱上火,比如嘴角起泡、嗓子干痛、鼻子有血等
这些让人“吃不进”、“受不了”的上火常常搞得人精疲力尽
有人说上火喝菊花茶,吃牛黄解毒片,每次都超管用,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听听专家的说法
什么是上火 专家表示上火只是老百姓的通俗说法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
常见的上火有以下几种: 一是阳亢所致,原来身体里阳气旺盛的人,就像高血压病人就易上火
若是肝阳上亢,也即肝火,人们会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头疼等症状; 二是胃火,患者会出现口舌生疮、口腔溃疡、口臭,有些人春天食欲旺盛,吃得过多导致食积,引起胃火旺盛,则会有口苦、口干、口渴等症状; 三是肺火,主要会出现一些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以及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除了上述三种火,还有是由于内病外发的火,皮肤性疾病如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中医里面,火是要分脏腑、部位、病因的,还有虚实之别
“灭火”需要对症下药
冬季降火需对症 5个食疗方请牢记心 1、心火 表现: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方法:菊花和枸杞,加入热水冲泡饮用
2、肺火 表现: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方法:川贝炖梨水
3、胃火 表现: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方法:藕汁蜜糖露
每天2次,连服数天,有润胃凉血降火之功效
4、肝火 表现: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方法:菊花茶
代茶饮,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5、肾火 表现: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方法:用金银花、蒲公英、车前草等煮水当茶饮用
冬季这样预防不上火 1.室内温度不要太高 冬季天冷很多人待在室内的时候,总是习惯将空调或者取暖器调到很高的温度
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里,而且冬季天气干燥,很容易导致人体上火的
所以说,要控制室内的温度
2.保证充足水分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毒素和垃圾排不出去,在体内的积累容易导致上火,有毒物质的排出需要水作为载体,因此,人每天要保证充足的水的摄入,才能有效缓解上火症状
3、清淡饮食 冬季天冷很多人喜欢吃温补类的食物,帮助身体御寒,但是记住进食量要有所控制
尤其是一些热性的食物,吃多了身体会积热而上火
像辣椒、胡椒、生姜等都要少吃
4、保证充足睡眠 熬夜容易上火,同时对内分泌影响很大,不熬夜对减轻上火症状有立竿见影之效
5.适度运动 强度适中,规律运动有利于排除身体毒素,同时又能提高抵抗力,对避免上火及预防其他疾病有很大的益处
冬季上火吃什么降火 冬季上火吃什么降火,冬季由于天气的原因导致很多人都很容易上火,上火虽然是很常见的症状,但是不及时缓解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需要通过调理来缓解
下面教你冬季上火吃什么降火
冬季上火吃什么降火1 败火关键词:轻微干咳 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
入心、肺二经、为清补之品
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解热利尿,止咳平喘,理胃健脾的功效
降火食疗:百合雪梨汤
材料:百合30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用清水浸泡一夜,次日将百合连同清水一起倒入沙锅内,再加半碗多清水,煮一个半小时,待百合已烂,加入去皮核切块的雪梨及冰糖,再煮30分钟即成
功效:滋生津液、清热除烦、养阴泻火功效,所以十分适合于阴虚火旺、热病后阴虚以及乎素易上火、体质偏热而引起的头晕头痛、口苦咽干之病症
败火关键词:心神不宁 莲子的寿命很长,历代很多本草著作都认为莲子可以延年益寿
莲子的作用补肾、健脾、养心、安神、抗衰老
用莲子配白茯苓、淮山药、糯米、陈仓米、白砂糖等,蒸熟成糕
每日服食最能延年益寿
降火食疗:莲子银耳汤
材料:银耳、莲子、红枣、枸杞、冰糖各适量
做法:银耳用清水泡开,将底部泛黄的硬结剔出,撕碎备用
汤锅放清水,将银耳、冰糖、枣子、枸杞放入冷水中,开火加热至煮沸,一定要不断搅锅,防止银耳胶质粘锅,煮开后,关小火熬煮,也要不断搅锅
提醒:水要一次放够,要留出蒸发的余地,煮的过程中间不可加水
功效:滋阴润肺,安神养心
冬季上火吃什么降火2 1、饮食注意 冬季上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导致上火的原因也有区别,且有不同的症状,因此应该根据相关症状来进行饮食调理才能有效降火
2、“实火”多因气候所致 “实火”即实热,多是由于气候原因所致,有时候也与饮食不当有关系,其常见症状表现为舌头发红,舌苔厚黄,咽喉肿痛,牙痛,口感生疮,口渴口臭,头晕头痛,多梦烦躁,盗汗,小便炽黄,浮腹胀便秘等症,这类型的上火可以多吃苦瓜,白萝卜,豆类食物来降火,这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去火,润燥利尿等作用
3、“虚火”相关因素 “虚火”主要是指阴虚之火,大多是因为阴虚所造成的阳盛假象,上火症状主要表现有小便颜色清淡,舌苔白薄,腰部以下寒凉,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月经颜色暗,有血块,疲倦乏力,大便细软或者腹泻便秘交错等,这样的上火症状就算清火之后也会反复发作,因此最好以补肾阴为主 4、不同器官上火饮食区别 (1)肝火旺盛 肝火旺盛的主要表现为眼角发红发肿,疼痛,心情烦躁,易怒,这类人群可以取两小勺决明子泡水喝,如果症状没有好转迹象,可以在决明子中加入少量野菊花;如果眼睛有干涩感,同时感觉手脚心发热,烦躁,盗汗,有可能是肝虚火所致,这种症状可以用枸杞加少许杭白菊泡水喝,每天晚上睡觉前还可以吃两勺炒熟的黑芝麻
(2)心火旺盛 心火旺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舌头发红,疼痛,有的舌头还会起泡,除此之外,有的患者还有失眠,心烦,大便干燥,健忘,口渴等症,这类人群应该多吃苦瓜,或是用莲子心泡水喝;如果仅是舌头发红,没有疼痛感,睡眠质量不好,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心虚火所致,可以用酸枣仁和枸杞,五味子一起煮水喝,起到滋养心阴的功效,平时有肾阴虚倾向的人群尤其适合饮用
(3)胃火旺盛 胃火旺盛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牙疼,同时牙龈肿胀,可以多吃点海带和紫菜,用葛根粉泡水喝来清胃火,同时,猕猴桃,梨,香蕉等寒性水果也有清胃火的作用;如果是胃部有不适感,总是觉得饥饿,但又吃不下东西,并伴随口渴,大便干结症状的话,这种情况要考虑是不是有胃虚火,清胃虚火最好多吃木瓜和银耳
5、常吃这些食物降火 (1)百合健脾理胃 百合味甘,味苦,性微寒,入心,肺二经,用百合30克,糯米100克,甜杏仁20克洗净熬粥食用,具有养阴润肺,清热利尿,静心安神,止咳平喘,健脾理胃的功效
(2)银耳改善暗淡面色 银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B2,胡萝卜素,角质蛋白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将银耳熬至浓稠酥软后加入西红柿煮开,加适量冰糖调味食用,可以润肺止咳,生津养阴,还能有效消除肌肉疲劳,健脑防衰
(3)山药清心安神 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无机盐,烟酸,维生素B,胡萝卜素,食用山药能摄入大量粘液蛋白,能够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的脂肪沉淀,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
(4)芝麻润肠通便 冬季上火的时候适量吃芝麻能够帮助保持大便稀软,起到润肠通便的功效
另外,芝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不饱和脂肪酸,吃芝麻能保持血糖的稳定,有益于骨密度的提高,起到柔韧关节,美化肌肤的作用
6、上火按摩哪里 1、太冲穴 位置: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处
适用于:肝火旺的症状,如易怒、目赤肿痛、咽痛咽干、头痛等症状
做法:先用温水泡脚15分钟左右,然后按摩太冲穴3~5分钟
2、内庭穴 位置: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适用于:具有清胃热功效,主治:牙痛,口臭,咽喉肿痛,扁桃体炎,便秘、吐酸等病证
做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按揉100次即可
3、合谷穴 位置: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适用于: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等功效,主治牙痛、牙龈肿痛、青春痘、耳鸣、手腕及臂部疼痛、感冒发热等症
孕妇慎用
做法:有空即可按压,按压要朝向小手指的方向按,而不是垂直手背的方向,这样才能发挥到穴道的疗效
4、鱼际穴 位置:拇指(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适用于:清热利咽,调理肺气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齿龈出血,扁桃体炎,鼻出血,发热等
做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鱼际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5、厉兑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脚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适用于: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主治齿痛、咽喉肿痛、热病、脘腹胀满、多梦、口干苦、嘴角发红发痒等
做法:可用小木棍点压此穴,每次点压100次,两脚交替进行2~3次,每日2次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