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心律失常就是心脏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每天忙碌的工作,压力过大很多原因都会导致人的心律失常,常见的症状有心慌、气短、胸闷、头晕头痛、耳鸣、健忘、乏力等,大家一定要注意。
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十分不利的。在中医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也在不断地完善,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气滞血瘀: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或见唇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宜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桃仁红花煎或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青皮、生地黄、当归、桂枝、甘草;中成药有血府逐瘀胶囊等。
气阴两虚:
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口干耳鸣,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舌淡或淡红,苔少,脉细。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安神,方选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朱砂;中成药有天王补心丸、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
心脾两虚:
心悸气短,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眩晕健忘,睡眠不安,思虑劳心则甚。唇舌色淡,脉细弱。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选归脾汤:当归、龙眼肉、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酸枣仁、茯神、远志、木香;中成药有归脾丸、养血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
水饮凌心:
心悸眩晕,喘促难卧,胸闷脘痞,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淡,苔白滑,脉弦滑。治宜振奋心阳,化气行水,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味:桂枝、茯苓、炙甘草、白术、陈皮、附子、黄芪、葶苈子、红花、生姜;成药有芪苈强心胶囊等。
阴虚火旺:
心悸不宁,烦燥少寐,头晕目眩,口燥咽干,或口舌糜烂,五心烦热,盗汗,腰酸稀软。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选朱砂安神丸合知柏地黄丸化裁:朱砂、黄连、生地黄、当归、炙甘草、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肉、牡丹皮;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知柏地黄丸等。
温馨提示:以上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一些治疗方法,当然了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治疗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学习一些,对身体有帮助,一定要对症下药,不要乱吃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及其冲动传导的异 常,大多病例是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电解质失衡、大量失血所致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治疗心律失常中医偏方,欢迎阅读
处方1 宁心饮 【方药与用法】太子参15〜30g,淮小麦、磁石、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g,麦冬、丹参、百合各15g,五味子、甘草各6g,大枣(先煎)7枚;取上药加水浸泡30min,将先煎药物煎20min;然后,再入其他中药续煎30min;每剂水煎2次,混匀后,每日分早、晚2次口服
患者心悸明显时,宜加生铁落、天王补心丹(吞服)等;出现梦多心烦时,宜加用三七、柏子仁、莲子;发生大便秘结时,可加生大黄3〜4.5g;痰火上扰者,可加入酒制大黄4.5g同煎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生脉宁心;主治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或心脏神 经官能症,此方更适合于治疗阴虚型心动过速,如有烦热、口干、入夜烦躁、 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
【简释】此方为自生脉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味,适用于治疗心动过速而气阴 不足者
方中太子参、麦冬、百合、淮小麦、五味子、甘草、大枣,能益气养阴、 养心安神; 配以龙骨、牡蛎、磁石,能重镇安神而标本兼治
处方2 整律合剂 【方药与用法】党参、丹参、苦参各30g,柏子仁、常山、炙甘草各15g;每剂水煎2次,混匀后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用30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养心复脉;主治各种期前收缩或心动过速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期前收缩35例,显效12例(其中房性2例、室性9例、房室交界性1例),有效16例(其中房性4例、室性11例、 房室交界性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0%
【简释】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常山与西药奎尼丁有某些类似的作用,既可用来治疗疟疾,也适用于各类期前收缩
本品有小毒,注意不可用量过大,否则可出现呕吐,严重者发生急性中毒
处方3 期前收缩验方 【方药与用法】葛根60g,全瓜萎、磁石(先煎)、珍珠母(后下)各 30g、泽兰、郁金各15g,当归、刘寄奴、炙甘草各9g
每剂水煎2次,分次口服, 每日1剂
【功能与主治】活血宁心;主治各种类型的期前收缩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199例期前收缩,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房性期前收缩91%、交界性期前收缩91%、室性期前收缩92%
对不同病因所导 致的期前收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88%、高血压病92%、冠心病91%、病毒性心肌炎95%
另据报道,采用本方治疗,还能缩短心肌炎的病程及改善心肌缺血性的心电图异常
处方4 稳脉汤 【方药与用法】麦冬、生地黄、黄芪、白芍各15g,人参、当归、阿胶、 炙甘草各12g,五味子8g,炙龟甲18g;上药加水文火同煎,分3次口服,每日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以治疗2〜8个疗程为宜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生津补血;主治气阴两虚型快速型心律失常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86例,主要包括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结果显效46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约88%
其中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心肌炎所致者的疗效较好,前者显效率为95.5%,后者显效率为87.5%
处方5 苦地汤 【方药与用法】苦参40g,生地黄50g
每剂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 剂,连服7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清热定志;主治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
但是,在脾胃虚寒、 腹痛腹泻或心率迟缓时此方禁用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108例患者,其中心电图显示房性、 交界性、室性期前收缩各为54例、28例、26例,经治疗几乎所有病例的期前收缩都已消失或基本消失
服药最少5剂、最多30剂
有74例实施1〜3年随访,其中功能性期前收缩均告治愈,器质性期前收缩者8例,仅有偶发期前收缩,持续服药也可逐渐完全消失
【简释】苦参对各种原因引发的心律失常都有一定疗效,对病程较短的频 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更好;而且,对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也有疗效; 可是,对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逸搏、房室交界性心律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则不易奏效
处方6 滋阴和阳汤 【方药与用法】阿胶、火麻仁、炙甘草各12g,生地黄、茯神、麦冬各15g,人参、炒山楂、砂仁、大枣各l0g;上药水煎2次,每日早、晚分2次口服,每日1剂
患者遇事易惊、心悸不安时,宜加龙骨、牡蛎、珍珠母、柏子仁、 炙远志:若出现胸闷痞窒、呼吸不畅时,可加郁金、瓜蒌皮等;若有胸部刺痛、舌质紫暗,可加用三七、丹参、赤芍、制乳香、制没药等,以便活血散瘀、通络止痛
【功能与主治】滋阴和阳,益气养血;主治因心肌病、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出现心悸、 气短、自汗、少寐、舌质淡、苔薄黄、脉细数或结代
【简释】此方源自炙甘草汤加减,为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验方,能益气复脉、养血益心、滋阴和阳,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4%〜93%
处方7 黄连甘草汤 【方药与用法】黄连、炙甘草各10g;上药水煎2次,少量多次频服,每日1剂, 连用7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清心泻火;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阵发性心动过速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42例顽固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其中包括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心动过速36例
结果显效19例、改善12例,对4例频发的房性期前收缩,显效2例、改善2例
【简释】此方始载于《症因脉治》,称为“泻心汤”,能“治心火乘金、 内伤胸痛、左寸洪数”等
现代医学临床和实验研究已证明,黄连有效成分小檗碱具有显著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而且,小檗碱对氯化钙和乌头碱诱发的小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均有对抗作用
黄连的这种作用机制,可能与本品能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有关
处方8 黄连温胆汤 【方药与用法】茯苓18g,半夏12g,陈皮10g,黄连9g,枳实、胆南星、甘草各6g;上药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用2周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化痰泻火,行气消滞;主治室性期前收缩,及痰郁火扰所 致的怔忡、心悸患者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65例,对于16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均有效,治愈者14例;对18例冠心病的期前收缩,治愈者13例、好转者3例;对16例心肌炎后遗症的期前收缩,治愈者13例、好转者1例;对11例高血压心脏病的期前收缩,治愈者8例、好转者2例;对4例风湿性心脏病的期前收缩,治愈者3例、好转者1例
临床总有效率达92%
处方9 黄连生脉饮 【方药与用法】黄连5〜10g;苦参15〜20g,黄芪20g,麦冬、当归各10g,五味子6g,党参、丹参、酸枣仁各15g;上药水煎2次,每日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连用7天为1疗程,以服药2〜4个疗程为宜
患者气虚明显时,须将党参换为人参5g并加入炙甘草6g同煎;患者出现胸闷憋气时, 宜加用瓜萎皮、郁金;心绞痛明显时,须加用延胡索、水蛭各5g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清心活血;主治期前收缩
【疗效评估】用此方治疗期前收缩357例,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6%
还有 人报道,使用本方治疗心气虚证的总有效率为96%,治疗气阴两虚证的总有效率为78.5%
【简释】此方源于生脉饮加黄芪,从而增强了补气作用;辅以苦参、黄连 等尚能清心复脉,佐以丹参、当归,即可养血活血,共奏益气滋阴、清心活血和复脉之功效
处方10 半夏莒蒲屑 【方药与用法】生半夏、石菖蒲各等分
上药研极细末,密封贮瓶备用
使用时取末少许,吹入患者鼻腔,取嚏3~8次
【功能与主治】开心气,调心律;主治阵发性心动过速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患者尚无其他严重的心脏合并症,临床中多次采取按压眼球或颈动脉窦操作治疗无效,取 嚏5〜10次,已有13例恢复正常,1例无效
【简释】早在《金匮要略》就有用菖蒲屑吹鼻孑1中治“小儿卒死”记载
《备急千金要方》和《肘后备急方》都有用半夏末吹鼻治“卒死”方
通常认为二药不仅能苏醒神志,还可能具有激发经气而起到调控心律的作用
处方11 疏郁宁心汤 【方药与用法】郁金、法半夏、丹参、酸枣仁各10g,黄连5g,炙甘草 15g;上药加水600ml浸泡20min,每剂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服30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行气活血,清化痰热,安神定悸;主治痰热型心律失常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以此方治疗心律失常108例,其中包括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的房性、室性、交界性期前收缩,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等
结果显效34例、有效66例, 临床总有效率约92%
【简释】方中丹参能养血活血,酸枣仁能养心安神,郁金可行气解郁、活 血清心,黄连能清心泻火、宁神平悸,半夏可以燥湿化痰,炙甘草能养心清热并调和诸药
处方12 升心率汤 【方药与用法】黄芪、丹参20g,补骨脂、附子(先煎)各10g,降香5g,肉桂3g
附子先煎2h,与余药共煎20min,滤出药液150ml;次煎20min,滤出药液150ml,混匀后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服12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温阳益气,化瘀通脉;主治缓慢型心律失常
【疗效评估】曾有报道,用此方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36例,其中包括严 重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可疑性病窦或房室传导阻滞等
依中医辨证分型,包括阳虚夹瘀6例、气虚夹瘀17例、气阳两虚夹瘀13例
最终治疗结果显示,显效1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达92%
经治后患者胸闷、 头晕平均消失时间为6. 5天;治疗后心率平均每分钟提升12次
【简释】方中附子能温心肾之阳气,补骨脂可助附子温阳,肉桂能温经散 寒,黄芪可补益心气,丹参能活血化瘀,降香可散瘀止痛
诸药伍用能振奋阳气、 补益心气,故可以改善患者的窦房结自律性和传导功能
处方13 益气活血通阳方 【方药与用法】桂枝18g,丹参20g,红参6g,白术12g,茯苓15g,炙甘 草8g;上药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
患者肢冷汗出明显时,宜加用 制附片;若伴胸闷、心悸失眠时,尚可加用炒酸枣仁、合欢皮和瓜蒌皮等
【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温通心阳;主治心脾阳虚型房室传导阻滞
【疗效评估】已有报道,以此方治疗房室传导阻滞20例,心电图改变全 部恢复正常,患者所有临床症状消失,平均治疗时间16.5天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胸闷、气促、头晕以及恶心等症状,可以说对患者的身体和工作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如何治疗心率失常就成为患者朋友急切想知道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如何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范畴,多由于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内伤七情、气滞血瘀交互作用致心失所养、心脉失畅而引起
中医治疗方法分为药物和针灸及耳穴电针治疗等
通过分型辨证选用适宜的中药,对于改善上述症状、控制病情有较好的疗效,一般可分下列几型辨治:一、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神疲自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细弱等,证属气血不足、心脉失养,治宜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二、若患者表现为心悸不宁,心中烦热,失眠梦多,头晕耳鸣,面赤咽干,腰酸盗汗,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证属心阴亏虚、心失所养,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三、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少气无力、怔忡,声低息弱,劳累后尤甚,胸中痞闷,入夜为甚,畏寒喜温,甚则肢厥,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缓等,证属心阳不振、气血运行无力、心失所养,治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四、若患者表现为心悸胸闷,时有胸痛,痛如针刺,或向后背、上肢放射痛,唇甲青紫,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有结代等,证属心脉痹阻、心失所养,治宜理气活血、通脉安神
五、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多梦易醒,善惊易恐,坐立不安,畏风自汗,情绪不宁,恶闻喧哗吵闹,舌淡,脉细弱等,此属心虚胆怯、扰乱心神,治宜益气养心、镇惊安神
上述为大家介绍了如何治疗心律失常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就是以上的几种,患者可以参考一下,具体的用药问题请咨询医生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该病的预防,以免再次发作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