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的制作有冷浸、热浸、渗漉和回流热浸四种方法。民间通常采用冷浸法,即将药材与白酒共置于密闭的容器内,室温下浸泡,定期搅拌,一般浸渍30天以上。
由于酒本身有行血活络的功效,易于吸收和发散,因此药酒通常用于风寒湿痹,具有祛风活血、止痛散淤的功能。常见的有舒筋活络酒、胡蜂酒、国公酒、三两半药酒、风湿跌打药酒等(以上均为《中国药典》所收载)。此类药酒严禁孕妇服用,即便是外用,也严禁涂搽腹部,以免引起流产。
此外,酒精是很好的溶媒,对药材可以提取出较高比例的成分,民间习惯用贵重药材浸泡药酒,用于滋阴补肾、养血固精。常见的有参茸酒、三鞭酒、人参酒等。
什么酒可以用来做药酒?
浸泡药酒所用白酒的酒精含量通常为50mdash;60%。因为含有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消化道,加快血行速度,增加心脏负担,抑制甲状腺素分泌等,所以药酒不适合高血压、心脏并胃溃疡、支气管炎、哮喘患者等服用,也不适合儿童、孕妇服用。另外,服用其他药物的同时,也应该避免饮用药酒。
配制药酒一般选用酿制精良的白酒(即曲酒、白干、高粱酒、烧酒)、黄酒或南方人喜爱的米酒做酒基,其中,又以高粱酿制的白酒和糯米酿制的黄酒为最佳。酒的度数越高,则浸出效果越好。通常40-60度高度酒溶解、浸出药材的有效成分的效力强且时间短,药酒功效也较好。专家解释,不过对于不善饮酒的女性来说,用 20-40度的低度酒来泡也是可以的。
每天喝多少比较好?
药酒不在于喝的量,而在于坚持。药酒的一般饮用方法是每次饮用10-30毫升,每天饮用2-3次(如:饭前一小时内、饭后30分钟内或睡前30分钟内)。
酒量小的人,可加入适量冰糖(或蜂蜜),或按1:10的比例兑上适量的温开水,搅匀后再饮用。有酒精过敏的人就不能喝药酒了。
李时珍说: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此物损益兼行。药酒亦然。可见药酒虽好,但必须适度饮用,一般以一日2mdash;3次、一次10mdash;50毫升为宜,切不可过量饮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身健身,其中泡药酒喝是一项方便易行且有效的养身健身方法,泡药酒深受人们喜爱,药酒成了许多家庭的必备之品
泡药酒说来简单,似乎到中药房就着老中医开的药方抓中药,再放入盛白酒的玻璃瓶或者酒用陶瓷坛子密封好就可以了,其实不然
很多人泡药酒失败或药酒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选酒不当是关键
接下来就给大伙来推荐几款白酒老白干白酒老白干白酒用来泡制药酒是很不错的,酿造出来的口感非常独特,而且老白干的浓度也比较高,适合很多消费人群
老白干白酒里的酒精能够把药物里面的营养成分全部吸收到酒里面去,这样泡制出来的药酒有更多的营养物质红星二锅头之所以推荐酒友们泡酒选择清香型高度白酒主要原因是清香型白酒成分相对其他香型白酒来说更简单一些,不会与药物成分产生较大冲突,清香型白酒香味清香宜人,不会掩盖药物本身的香气
个人认为56度绿瓶红星二锅头用来泡药酒是不错的选择
这酒酒精度高达56度,但闻起来是非常淡的那种清香,没有比较重的酒精味,入口就能感受到它的那种清香,一点不辣嘴不辣喉咙,酒劲大但不刺激
非常适合用来泡药酒!黄酒黄酒,大家都以为是黄颜色的酒,但并不是黄色的,黄酒酿造的酒度一般为15度左右,主要原材是以谷物为主(不包括蒸馏的烧酒),黄酒的色度是黄褐而透明,气味浓郁淳厚,口感柔和爽口,但是要注意黄酒保质时间
原浆酒原浆酒经酿酒作坊酿出来后没有任何其他工序,甚至连加浆降度都没有,出来是什么酒就是什么酒,原汁原味,不含任何添加物,这样的纯粮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浆酒!由于原浆酒没有降度,所以度数一般在60度以上,加之是用纯粮食采用传统固态法工艺酿造的,故原浆酒是泡药酒的首选,也是懂酒之人的最爱!说到酒相信大家都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从古至今,在我国饮酒已经是一种文化了,曾经李时珍说过“酒”有,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此物损益兼行
虽然药酒很好但是我们还是要遵循适量的饮酒哦
泡药酒用50°- 60°清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
清香型白酒推荐:杏花村汾酒
酱香型白酒推荐:茅台、习酒、贵州贵酒、郎酒
当然白酒还有浓香型的白酒,但是浓香型白酒有乙酸乙酯为主的味道和药材的味道混合之后味道口感不太好,而清香型和酱香型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还有就是之所以选择50°- 60°的白酒,是因为这个度数刚好,可以杀菌而又不破坏药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泡动物药酒酒精浓度可以适当的再高一点最少达到60度
清香型白酒汾酒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
杏花村汾酒不仅是中国第一文化名酒,而且是名酒之始祖,“最早国酒”,国之瑰宝
药酒功效随着所泡药物不同而不同,最常见的是泡枸杞,人参,鹿茸,黄芪,蛇,当归等用于气血双亏、脾气虚弱、肝肾阴虚、神经衰弱者、风寒、风湿等,建议泡药酒咨询专业职业者,毕竟这都属于药物,一定要把握号药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