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熬中药注意四事项保全药性

时间: 2022-12-30 21:31:55

熬中药注意四事项保全药性

中药温和副作用小,相较于药性猛烈的西药而言,中药似乎更受我国居民的喜欢,因为中药不仅药性温和,同时还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可以说大部分中药都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但这仅仅是在科学的范畴中,如果熬中药的方法不正确的话,同样会损害人体健康。可以说大部分人在熬中药的时候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误区,那么科学熬中药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用锅

在熬中药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方面,比如像火、锅,专家提醒大部分中药都必须要用文火熬,但有的药则要猛火时间短。一般情况下需要久熬的多半是滋补药,而猛火时间短药多半是通便药以及伤风感冒药,不同的中药必须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煎熬。同时在熬中药的时候对锅还有特别的讲究,最好是用砂锅。

这是因为砂锅受热均匀,在煮药过程中它的滚动就像浪头,不但有撞击力而且还受力均匀。在熬药的时候还可以用筷子不断地搅拌,这样才能够将其中有效的成分全部煎煮出来。

2.白开水

在熬中药的时候对水也有一定的讲究,专家提醒,最好是用白开水熬中药。现如今很多人在熬中药的时候都容易走进一个误区,那就是直接接了自来水熬药,这是非常错误的方法。其实熬药的水最好是要把烧开的水晾凉后再使用,这是由于现如今大部分自来水都用氯消毒,虽然已经严格过滤但其中仍然有或多或少的残留物,这些成分会严重影响药效。

而且在自来水中多半都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这些成分很容易与药材中化合物发生反应,从而严重的影响到药材本身的药性。

3.开盖关盖

在熬中药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开盖以及关盖的过程,尤其是一些容易挥发的药材,如果在熬药期间敞开盖子的话就会导致其中的有效成分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这个时候就会导致药效大打折扣了。还有就是一些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的药物,比如像如薄荷、苏叶、藿香等,这类药物在熬的时候时间千万不能过长,否则的话同样会失去药性。

而对于一些补益类药物,比如像人参、鹿茸、西洋参等,则最好是放在容器中用小火慢煎久熬,这样才能够让药效充分的析出。同时最好是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失去了。

4.分药性

在熬中药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区分药性,像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最好是先煎,然后再慢慢熬。专家提醒,这类药物最好是先煎十分钟后再放入其它药物,中医指出有些药方要求煎药时必须后煎的中药,只有这样才能将来其中的药效完全逼出。

这些都是熬中药的注意事项,了解之后在平时熬中药的时候必须要小心谨慎,否则的话不但会导致药效挥发,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药效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失了药效不说还危害人体健康。

怎么样熬制中药能最大限度保留药效性,熬制火候如何掌握?

中药熬制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一个是熬药的器具和装熬好汤药的器皿;第二个是要先浸泡,不要对中药进行过度漂洗;第三个是熬药要用文火,不要用急火,时间也要控制在10-30分钟左右,太短和太长都不好

我们都知道中医使用中药治病,而中药很少有成药,每次都是拿会成包的药材回来自己熬,一般医生都会告诉我们熬制的一些要求,现在已经有很多医院提供中药代熬的业务,但是很多人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学会熬制,这样感觉会更加好一些,今天就把熬药的注意事项说一下,其实无外乎熬药的工具、火候和盛放药材的工具这几个方面

熬中药的器具: 熬中药时不要用铁锅,最好的是用陶瓷砂锅,可能很多人家里可能没有准备砂锅,其实家里可以常备一个砂锅,因为好的砂锅不仅可以熬中药,平常还可以用它煲汤也,这样煲出的汤口感要比铁锅和高压锅好,熬中药都需要时间长、慢火、砂锅的材质特点决定它不会与里面的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并且散热比较慢,而影响到材料的质效! 熬中药三步法: 一般情况下中药要熬煮三次,把熬出的汤药兑一起,分三份服用,除非医生单独嘱咐,否则都是这样

熬中药时一定要先将中药先泡20分钟左右,把中药倒进砂锅,再加冷水,需要根据药的多少加水,以盖住药为好,第一次最好多加点,水的位置高出药面一半最好!因为中药太干,泡的过程当中,再用筷子搅拌一下,这样让中药更全面的吸收水分,就可以减短熬的时间! 中药泡好后,开始放在煤气或炉子上熬,第一次不用熬太久,开后小火煮10分钟左右就可以,要是农村有条件,用柴火熬,效果最佳,因为柴火停熬后,柴火还有最细、最慢的余火熬出最全面的药质,熬中药一定要有人看守,刚开始用大火,等开后就调到小火,被称作文火,中药千万不能熬干了,不要以为熬干了再加水,这样是非常错误的,熬干的中药已经起了反作用,带有非常重的毒性!切记! 熬第二遍这样的时候,直接加水就可以了,不要再泡,要比第一次加的水多一些,第二遍比第一遍药性少了,所以要多一部分水,熬久一点,小火熬20分钟左右的样子,然后用筷子比住药材,倒出药汤、等到温热的时候饮用就可以了,最好是温热,不要等到凉了,趁热喝更加有效! 中药一般最多熬三遍,不是说熬了就不能喝,而是三遍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药质了,第三遍最好也多一点水,如果你有条件的话,水加到可以熬20至35分钟都可以,反正最后一遍,就倒掉了, 把三次熬好的汤药兑在一个容器中,然后平均分成三份,根据医嘱分三次喝掉,不要因味道不好添加其他东西,会影响药效的,岂不闻“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其实是中药

盛放重要的器皿: 盛中药的器皿也有讲究,最好是用陶瓷的,这样避免中药与器具产生化学反应!中药很苦,很多人问可不可以加糖熬,这样是错误的,加糖会大大影响药效的,怕苦,可以在喝完药后,准备一些凉白开漱口即可,只是舌根部感觉苦,其实闭住呼吸绕开舌根喝,一点问题都没有,谁让生病了呢? 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留言,谢谢!

中药煎煮有什么注意事项?

一、煎药前的浸泡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

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

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 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

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 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

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

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

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

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