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药补不如食补(为什么说药补不如食补)

时间: 2022-12-30 21:47:44

药补不如食补

俏主妇们在家人感冒的时候,都会炖上一锅生姜汤帮助家人抵抗感冒。其实生姜还可以与红糖搭配有通经散寒之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这也迎合了我们传统中医的一种说法--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因此,风湿性关节炎也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对该病进行调节。

1、生姜红糖茶:生姜5片,红糖适量。生姜放入保温瓶中,加入红糖以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代茶随时饮用。此药膳茶可治肢体关节风痹所治疼痛。有通经散寒之功效。

2、生姜粥:生姜5片,葱白3段,糯米60克。将生姜、葱白、糯米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粥热服,常食有效。此药膳粥可散寒利湿、祛风通络。用于游走不定的关节疼痛。

3、五加皮醪:五加皮50克,糯米500克,酒曲适量。将五加皮水煮两次去渣合汁,与糯米共煮成于饭,待冷,加入酒曲适量拌匀,发酝成酒酝。每日适量佐餐食用。此药膳醪通经活络,除湿祛风寒。用于腕、肘、膝关节疼痛等症。

4、防风苡米饮:薏仁米30克,防风10克,生姜3片。将薏米、防风、生姜共煎汁,饮用时弃渣留汁饮用。每日1剂,连用4-6日为一疗程。此药膳饮用于关节不利、伸屈不直、风寒湿邪等症。

5、鳝鱼汤:鳝鱼200克,生姜3片,葱白2段,黄酒2匙。将鳝鱼洗净后取肉切丝,和生姜、葱白、黄酒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炖汤,调味佐膳服用。每日1剂,连用5-7日为1疗程。此药膳适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甚等症。

6、乌鸡酒:乌雄鸡1只,白酒2500克。将乌雄鸡洗净后用白酒煮炖,至酒熬去一半即可。每次饮20~30毫升,每日1次,同时佐餐食用。此药酒宜治湿痹,肢体关节疼痛或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等症。

7、稀莶煨羊肉:稀莶草50克,羊肉200克,生姜15克,葱白25克,精盐、味精、料酒各适量,花椒10粒。酒制稀莶草入砂锅中水煎,去渣取汁。羊肉洗净后入沸水中煮5分钟,捞出切成小条,生姜洗净切片,葱白切段。取锅置旺火上,加清水适量,入羊肉煮沸,再人姜、葱、花椒及料酒2匙。使中火煮30分钟,加入药汁,再小火慢煨至肉烂,放入精盐、味精少许即成。吃肉喝汤。此药膳祛风湿、活络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酸麻、腰膝无力等症。

8、鳝鱼粉:大鳝鱼5条(每条500克以上),黄酒适量。鳝鱼剖内脏,阴干,研成细粉,装瓶备用。每日服2次,每次15克,用黄酒2-3匙调匀用开水冲服。连用2个月为1疗程。此药膳活经散寒、祛风利湿、通络。用于风湿痹症。

9、鳝鱼酒:小活鳝鱼500克,白酒1000克。将小活鳝鱼洗净放入白酒中,加盖封固,1月后饮用。每日2小盅,连用2个月为1疗程。此药酒可舒筋活血、驱风除湿、补虚助力、通利筋骨。对风寒引起慢性关节炎有疗效。

10、扁豆苡仁藿香汤:扁豆、薏苡仁各10克,藿香6克。扁豆、苡仁、藿香放一起,加清水煎汤,煎30分钟后,去渣取汁。每日2次,饮汤。此药膳汤适用于初秋多湿所至脾虚湿热,风湿痹痛等症。

上面介绍的十则药膳方适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目前,我国很多老年人都受到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困扰,并且近几年来,该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些疾病被这中医的统称为风寒湿痹症。如果您也是这类疾病的患者不妨试试这十则药膳方。

为什么说药补不如食补

因为药补的仅仅是营养物质,是强加的外来物质

而食物是我们自身消化的,利用程度比药物高得多,所以食补比药补好得多

补虚有多种方法,药补和食补是常用的两种方法,但各有不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体现了饮食是维护健康的根本

古代医著《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也显示了古人对饮食疗法的重视

古代名医张景岳亦称“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

扩展资料: 这句话的完整版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觉补不如气补 保证人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最主要的物质来源,还是饮食——只有食物才能保证人体每日所需营养的全面供给,而药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远远不及食物充分而全面

事实上,大部分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和病态体质,都是可以通过食物有效改善的

假若一个人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头痛、眩晕、肌肉酸痛,甚感疲劳

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劳倦的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

心劳则血损、肝劳则神损、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

营养、氧气和水,可以看作是身体生产能量的三要素

在这三要素中,与营养和水相比,身体可能更容易缺氧气

人体从环境中摄取氧气的能力,不足以保证身体一直处于有氧环境

如果把无氧呼吸放弃了,生命会面临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养生之道,养神先行

《黄帝内经》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何来”

精神 养生 是指通过调节情绪,使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 健康 长寿的目的

神补是通过自我管理,掌控自己的身体和欲望,让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古代神医扁鹊主张“养心先调神”,他提倡淡泊名利,不求闻达,追求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和谐

人生,只有让精神 健康 和身体 健康 完美融合,才是阴阳平衡的完整理念

1、 养生 先养神 人生自是有情痴,要做到“养心调神”非常不易

而情绪活动与身体的 健康 却联系得十分紧密

也就是说,人的心理精神因素对身体 健康 有超过生理因素影响的程度

从事临床内科50年的朋友说,很多的病都是由情绪心理造成的

比如心因性的头痛及消化化不良等

再比如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的产生和加重,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

“我没有什么 养生 秘诀,非要让我总结,只能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心态平和、常用脑子、手脚常动、管 住嘴巴和定期查体

” 中医泰斗李辅仁,97岁的时候,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说起话来仍是声音宽厚底气十足,长寿的秘密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我从来不抽烟,不喝酒,而且不吃任何保健品

” “我几十年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伤人,不记仇,不报复,只在事业上不断努力

” 他一直本着“将心比心”的原则做事,多做些好事少些遗憾

2.养神情绪先调整 传统医学所称的“情志”,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反应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情志 养生 法,是指自己通过对情绪的自我调节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而 健康 长寿的方法

谁的人生都是不如意事十有七八,就看你的心怎么想,再苦再难也要往前走

那就要看得开想得开放得下, “怎么过都是一天,” 笑比哭好

喜怒哀乐由心生,人生要快乐,心就先快乐! 现代医学实验证实,不良情绪是“促癌剂”

如果长期处于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中,患各种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甚至会导致癌变

林清玄说“这世间真的有人找到过幸运草吗?也许,世界上根本没有幸运草

又或许幸运草根本不在草里

幸运草确实不在草里,而是在我们的心中

只要我们的心够宽广坚强,只要我们的情够细腻温柔,只要我们一直保有喜悦自由的生命姿态,我们的心就会长出一株美丽的四个叶片宛然的幸运草

” 98岁的人民艺术家秦怡,经常参加 社会 及艺术活动,还有家务的拖累

她的生活常年处于忙碌之中

然而,她动中取静,在紧张活动之后,会坐下来画一朵花,添几片绿叶,或是找一本中外名著,读一段精彩章节,以求得动静协调调整心绪

3、养神妙法慈俭和静 相传生于清代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卒于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的 养生 家李杜远,享年256岁

李氏一生深明养身养心之道

他遵循养身养心四字箴言——慈俭和静

我国著名文学教育家叶圣陶叶老,一生宽厚仁慈,善良仁德,享年94岁

俭为简单无欲

“ 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

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

” 李氏认为,山野里的人之所以比城市里的人长寿,是因为他们本性天真,无过多奢求

日出而作而落而息,“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而城市人内心浮躁精神内扰,所以很难长寿

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君臣和国家兴旺,父子和家宅祥和,兄弟和手足提携,夫妇和家安兴旺,朋友和互相帮助,邻里和喜气洋洋

和者气顺,顺者气血通畅,身体亦安康

菜根谭“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 ”

只有在平静中意念思虑清澈不染,才能看出心性的本源;在闲暇中气度舒畅悠闲,才能发现真正的玄机;在淡泊中宁静中,才能体会真正的趣味

静能守神生元固摄,辅以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心清则静,心静则清

4、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精神重新组合便能产生奇迹

“唯乐可以 养生 ,欲乐者真如为善 ”

善良正直的人,心善厚德,与人相处心地坦荡无烦忧

快乐为先,身体就能分泌快乐激素

这些激素能把血流量及神经细胞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 健康 长寿

所以, 养生 之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养生 先养心神,方能 健康 长寿

参考资料 1、求医不如求己(春之霖,焦亮) 2、国医大师李辅仁(金堤古方国医堂)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