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得的一碗中药汤液,其色棕黑,其状混浊,其味苦涩。放温服之,碗底常有泥糊状沉淀物。因药材饮片本身具一定颜色,煎后药液呈棕黑色,人们以为必然,很少有所多想。对其苦涩味,因为人们多有一句金玉良言作认识基础,即良药苦口利于病,故对药味之苦,并不视为坏事,却大有苦中有乐的心境。对药液的混浊之状,是好是坏,茫然者众。至于碗底出现的泥糊样
沉淀物,到底是加点水搅混眼之,还是干脆弃掉,则是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勿小看,直接关系药效。
为了确定对中药煎得的汤液在碗底所出现的泥糊样沉淀物是服是弃,现将黄连与甘草共煎所能出现的情况,作个大体介绍,则可能做出正确选择,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连素等生物碱,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这两类成分的水中溶解度较大,故在用水煎煮时能够由中药饮片中溶出,两种药共煎时,各自进入水中的黄连素和甘草酸,有可能在水液中相遇,形成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以微细颖粒状固体悬浮于煎液中,使煎液变混浊,如果将此煎液放置,则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状物。有人做过实验,黄连与甘草用水共同煎煮,如果甘草用量较大,所得汤液,放置澄清,则上清液可以达到不苦,但抑菌效果大大降低。这就表明,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极苦的黄连素,被沉淀到碗底,即在泥糊样物中了。可见,如果将含有黄连和甘草的处方共煎时,所得汤液在碗中放置后,碗底所得的泥糊状物,若弃之不用,显然会影响药效。正确的作法,还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中医药学有很多同时含甘草和黄连的著名方剂,如《伤寒论》中黄连汤(方为黄连、干姜、桂枝、半夏、党参、甘草、大枣),葛根黄芬黄连汤(方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为芍药、黄芩、当归、槟榔、黄连、大黄、木香、甘草、肉桂)等方,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法服为宜。
连素属生物碱类化合物,即具碱性,而含生物碱的中药较多,如乌头、附子、麻黄、防己、贝母、苦参等,甘草酸属酸性物质,而含酸性成分的中药亦还有不少,如大黄、乌梅等,当一个处方中,有含生物碱类成分的中药,又有含有机酸类成分的中药,这类处方中药物共同煎煮所得药液,在服用时,对碗底所出现的泥糊状物,同样以再服人为宜,另一方面,生物碱类化合物不仅能与有机酸尤其大分子有机酸形成难溶于水的盐类物质,并且能与鞣质甙类化合物形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而含鞣质甙类化合物的中药,就更多了,虽然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阐明哪些药物间所形成的难溶于水的物质,是有效还是无效,但为保险起见,即为了确保药效起见,还是不要将泥糊状物弃掉,尽可能服人为宜。
对于中药煎得的汤液,虽然古代医家尚不知哪些化合物可能产生水中难溶解的物质,或者说尚不明了共煎中可能产生沉淀物的道理,但在临床实践中,却已注意到,不能轻易除去所产生的沉淀物,所采取的办法,其中就有药液过滤。目的就是让沉淀物进入药液,供服用。就是在今天,此法仍然沿用,即仅用一层粗纱布或网布过滤。总之,喝中药汤剂,虽然较混浊,但混中有道理,切勿图好看、好服而将中药汤液轻易制成澄明液。煎出物全喝为好。
1、凉水浸泡
取回的中药应该先放入干净的容器中那凉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这时候中药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应该还要高于药材
2、开始煎熬
将浸泡好的中药连同泡中药的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如果有煎药专用的锅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锅最忌以开始就大火,因为受热不均匀,很容易裂开的
3、滤出药渣
第一遍煎药,煎开之后还要小火煎熬10-15分钟,然后将煎好的药水倒出来,药渣留在砂锅内
4、继续浸泡,煎熬
用凉开水或者温水继续浸泡刚刚煎过的药渣,这次的水不要太多,刚刚没过药渣即可
然后小火煎熬至水开后5分钟,第二次倒出,留药渣在砂锅
5、第三次浸泡,滤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与第二次相同,只不过这次倒出的药液的颜色会明显的减弱
第三次煎熬之后滤出的药渣基本就没有什么药性了,可是倒掉了
6、混合药液,分为两份
将三次煎熬的药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为两份,分早晚两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时候应该加热一下
喝中药有时候是需要忌口的,当然不同的中药要求不一样,在喝中药之前不妨咨询医生,要遵医嘱,效果才会好
我们在饮用中药的时候,首先就是需要将它的中药进行熬煮,但是中药的熬煮是需要一定的技术,不然就会影响到药效,那么想要最大程度上保留药效,到底该怎么熬煮中药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中药怎么熬 1、煎中药的器具:我们在煎中药的时候,最好选择砂锅、砂罐这些器材,第二选择也可以是白色搪瓷器皿、不锈钢锅
就是不能用铁、铜、铝等等的金属器具
2、煎中药前的浸泡:对于水质的话,只要是能饮用的水都是可以的,当我们将中药倒入器具中,水是要淹没中药的,但是也不能太多,因为水量过多就会影响到药效,若是药材的质地比较坚硬、浓稠那么水量可以稍微多点,质地疏松的药材,那么水量只要淹没药材即可
当我们在煎中药前可以将中药先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样在熬煮中药的时候,就可以缩短中药的时间,从而避免了药效的损失
3、煎中药的火候:我们在煎中药的时候,火候是非常重要的,在中药没有沸腾之前,我们可以用大火进行熬煮,等沸腾之后就可以用小火微微地煎煮着,一般煮半个小时,就会闻到浓烈的药香,等沸腾后用小火煮一刻钟就可以关火了,这个时候药效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下来了
4、煎药次数:中药是可以熬煮两次的,所以就有一种说法:“头煎”、“二煎”
所以,第一次煎好后就将药液倒出来,继续熬煮第二次,最后将它们的液体都融合在一起进行饮用,不过成人每次饮用150—200毫升,而儿童每次50—100毫升
5、特殊药物的处理方法:先煎:就是将部分药材先放入锅中进行熬煮半个小时,随后再将其它药材和它一起熬煮,使得药效更好的发挥出来
后下:它是在“头煎”差不多要完成的时候提前5—10分钟时加入,这部分药材的药效是很容易挥发的,所以熬煮的时间不能太久
包煎:这个就是将所有的药材全部放在一起,用布袋中扎紧,这种药物就是比较粘粘的,所以需要包扎起来煎煮
另煎:这种煎煮的方法是针对于昂贵的药物,以免这种药物的药效被其它药物吸收了
烊化:主要是针对胶类药物,需要将它先烊化,再将它与其它药液一起服用
冲服:等其他的药物煮好了,那么就可以将药物用开水冲服,不需要煎熬的
熬煮中药的水,一定不能随便,最好是用烧开后的白开水,将它冷却之后,再进行熬夜,就不会影响到药效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