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蜂蜜
蜂蜜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优质蛋白质、钾、钠、铁、天然香料、乳酸、苹果酸、淀粉酶、氧化酶等多种元素,对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排毒养颜有显着功效。
2、猪血
味甘、苦,性温,有解毒清肠、补血美容的功效。
猪血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C、蛋白质、铁、磷、钙、尼克酸等营养成分。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产生一种解毒、清肠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
3、绿豆
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祛火之功效,是我国中医常常用来解多种食物或药物中毒的一味中药。
绿豆富含维生素B、葡萄糖、蛋白质、淀粉酶、氧化酶、铁、钙、磷等多种成分,常食能帮助排泄体内毒素,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
女性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多由于久病失治、用药不当等多种原因造成,单一用热药或者用寒药都会加重上热下寒的症状,所以需要由经验的医师进行调理和治疗
临床上经常用乌梅丸、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交泰丸等进行治疗,这些汤药具有清热散寒等功效,对于上热下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建议最好经过医师的诊断后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调理,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正常情况下,肾水本应该引导心火往下走,使心火不会过热过盛
但拥有这种体质时,肾水引导不畅,导致心火旺盛,出现额头长痘,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口渴,烦躁失眠
长此以往,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和头晕
肝对应五行中的木,它的性质和木一样,需要舒展,但拥有这种体质时,肝如被捆绑了手脚,不能动弹
肝火让人心生烦躁,易怒;乳房胀痛,甚至乳腺增生;使人脸颊长斑或者长痘,脸色发青;眼睛红赤或干涩,看东西模糊,眼睛失去神采;头顶的头发变白,肝火严重者甚至老是耳鸣
肺吸入的清新之前,本应该由肾收纳
但拥有这种体质时,肺气下达受阻,使肾纳气不足,从而出现鼻咽发干、干咳、肌肤干燥、长皱纹、法令纹加深、咳喘、支气管炎等肺火引起的症状
胃主要的功能是降浊,把吃进来的五谷杂粮进行消解,往下送给小肠筛选甄别
但拥有这种体质时,胃降浊无力,以致发生口臭、牙痛、长痘的情况
女性为什么会下寒?肾五行属水,性质寒凉
如果心火能够下来温煦肾水,子宫、盆腔、腰膝就不会寒凝而痛
但拥有这种体质时,肾水上不去,心火下不来,不能相互调剂,致使痛经、月经色黑有血块,不孕不育、来月经前或来月经时腰腹发冷胀痛,一到阴雨天,就双腿发沉酸痛,到了冬天就更难受,双腿冰凉怕冷,大腿部常起鸡皮疙瘩,脚上容易生冻疮
上热下寒体质者调理有妙招!明白了以上道理,就有了调理的思路,对于上火下寒体质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祛除体内的火,引心火下来,引肾水上去,重新使心肾相济、水火相肾五行属水,性质寒凉
如果心火能够下来温煦肾水,子宫、盆腔、腰膝就不会寒凝而痛
手臂上通过疏通心经和小肠经来梳理心火旺盛的现象
带脉疏通,通过疏通臀部经络,温暖臀部,使肾阳充足,从而能够将肾水蒸腾上去,使肾水不至于过寒
坚持操作,能够调理上火下寒的体质,从而使女性恢复美丽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种体质者对如何调理一筹莫展
不过上热下寒体质者调理有妙招,无需过度担心
可以生活中日常饮食、生活起居、运动等方面来改善
一、日常饮食要以平性食品为主,如面食类:大米饭、馒头;大米粥、南瓜粥、银耳粥、八宝粥
蔬菜类:白菜、茄子、豆角、西红柿等,少吃羊肉、辣椒、韭菜,以免上火
保证一日三餐吃热、吃饱、吃好,勿过饱而伤害脾胃之气
少食煎炸、烧烤食物,可改为水煮、清蒸等烹调方式
无论冬夏都应少食啤酒冷饮、生冷硬食物
二、生活起居1.要注意少熬夜,坚持每晚11点进入熟睡状态
此时的十二经络与十二时辰、十二生肖分别相对应的是胆经、子时、鼠
肝胆负责机体的代谢解毒功能,此时人体进入熟睡状态,有利于肝胆经气畅行
子时一阳初生,不进入熟睡状态的话,人体的阳气不能正常的生发、涵藏,日久则阳气暗耗,下焦更寒冷
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半小时,可以温养五脏六腑,有助于阳气的生发
慎吃西药、打点滴、喝饮料,以免加重肝肾的代谢负担、造成毒素累积
人体气机能正常升降出入,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脾胃居于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其升降功能的正常发挥,也能调动身体气机的升降
诸如上热下寒杂症,阴阳需要相交互济,也需要中焦脾胃斡旋,才能使阴阳相济的通路顺畅,另外,脾胃中焦的气机通畅,也能够促进人体气血津液的输布
虽然人是一个整体,各个脏腑之间都有气血津液的储存和升降出入,但中心还是在脾胃,脾胃肝胆及少阳三焦,是整个气机升降出入的关键节点,因此我在临床上也比较喜欢从调理肝胆少阳脾胃方面入手,调理各种杂病,选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陈夏六君子汤等方子加减,以求通调气机,促进身体中焦气机的运行,带动身体的运转,以求各个脏腑的疾病能够向愈
肝胆脾胃,是一气周流的中心,脾胃虚则补益升提之,脾胃实则运化泄降之,肝胆脾胃不和则宣畅疏通,始终目的是促进其升降出入能够正常运转,抓住这个核心的要点,则五脏六腑之病也有自我康复的趋向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
更多中医科普,关注郑医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