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郁体质是中医上常见的一种专业术语,是具有一定特征的,只是说很多人不了解气郁体质的具体情况,那气郁体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具体如下: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气郁体质的人身体气机郁滞、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等,其形成原因主要分为后天以及先天因素,具体如下:
气郁体质者有一部分是遗传得来的,这类人群很容易出现肝气不舒、气郁的倾向。
后天因素导致气郁的原因比较多,比如心理压力过大、思虑过度、突发性精神刺激、长期熬夜等,都可能会导致气郁。
气郁体质的人群,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调理身体:
气郁体质者通常具有气机郁结而不舒畅的倾向,因此建议患者应该吃理气解郁、调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常见有荞麦、高粱、大麦、萝卜、菊花、玫瑰等;需要注意气郁体质者应该少吃收敛酸涩的食物,其次冰冷的食物也应该少吃。
忧思郁怒、精神苦闷是气血郁结的根本原因所在,气郁体质者大多性格比较内向,因此生活中更加需要注重其心理卫生以及精神调养,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等。
气郁体质药物调养是必不可少的,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疏肝理气解郁的中药材,常见的有香附、乌药、川楝子、小茴香、青皮等。
不建议吃。
对于气郁体质的人群来说,最好是不吃阿胶糕比较好,因为气郁体质者本身疏泄不是很好,而阿胶作为一种中药材,主要是马科驴属动物驴的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其滋阴、润肺作用是比较强的,而滋腻碍胃,气郁者食用后容易生湿成痰,更容易加重气机不畅,从而会加重气郁。
说法正确
气郁体质的总体特征是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表现为主
以形体瘦者为多,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人体之气是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和动力,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在人体内运动的具体体现
当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便形成“气郁”
扩展资料
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多听轻快的音乐;多读积极的、鼓励的、富有乐趣的、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
2、环境调节
肝气郁结者居室应保持安静,禁止喧哗,光线宜暗,避免强烈光线刺激
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胸襟开阔,不患得患失,知足常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郁体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郁体质养生法
五、体质类型:气郁体质 (郁闷型) 定义: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
成因:先天遗传、或精神刺激、暴受惊恐、所欲不逐、忧郁思虑等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外貌特征:神情忧郁、面色晦暗
精神特征:精神抑郁、烦闷不乐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 常见表现:神情忧郁,烦闷不乐,情绪低沉,易紧张、焦虑不安,容易心慌、心跳快,多愁善感或容易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多伴叹息则舒,或暖气呃进、喉间异物感、健忘痰多,大便偏干,小便正常,女子乳房胀痛、辗转难眠
发病倾向:易失眠多梦、不寐、惊恐、抑郁症、神经官能症、乳腺增生女子月经不调等病证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喜欢秋冬天和阴雨天
体质特点:气郁体质的人,体形偏瘦,常感闷闷不乐、焦虑不安,多愁善感,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咽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
调养方式: ---疏通气机 环境起居调摄:夏避暑;冬避寒;防过劳
体育 锻炼:宜柔缓,不宜剧烈运动,宜散步、慢跑、打太极等
精神调适:清净养藏,祛除杂念,不躁动,少思虑
提升自信心和精气神
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
饮食调理:可够食用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桔皮、韭菜、茴香、大蒜、高粱皮、刀豆、荞麦、小麦、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
常食益气健脾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大麦、山药、土豆、大枣、香菇、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青鱼、鲢鱼,少吃耗气食物如生萝卜、空心菜等
可常食用药膳:双花西米露(西米50克、玫瑰花20克、茉莉花20克、白砂糖适量
双花倒在一个容器里,开水冲泡
西米倒入开水中,用中火煮约五六分钟至半透明状,滤出西米
双花倒进锅里烧开,再把西米倒进入煮开,加糖)
保健品:应用疏肝理气的药物调理,如乌药、香附、川陈子、小茴香、青皮、郁金 等,可把这些做成膏药长期服用
药物调养:可用甘温补气之品,如人参、山药、黄芪等
代表中成药玉屏风散
可 以服用逍遥散、舒肝和胃丸、开胸顺气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调节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