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和肾阳虚都是常见的疾病正常,但很多人不能很好的区分两者有什么不同,那阳虚和肾阳虚的区别是什么?阳虚怎么调理见效快?一起看看吧!
两者有以下区别:
阳虚是中医上的一个名词,主要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阳虚通常以心阳、脾阳和肾阳虚为常见的状态,因此可以知道肾阳虚是阳虚的一种。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而肾阳虚主要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称为肾阳虚证,主要表现为阳气不足、男性主要表现为生殖机能方面的问题。
阳虚者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调理:
阳虚者身体表现主要为畏寒肢冷、口淡不渴等症状,可以从生活上调理,平时注意避寒,避免出现熬夜的情况,早睡早起。
同时生活中还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运动,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从而可以帮助人体舒展阳气。
饮食上阳虚者要少吃寒凉的食物,多吃温热助阳的食物,常见的有羊肉、榴莲、生姜等,避免伤及脾胃阳气。
如果自身阳虚症状比较重,可以通过艾灸缓解,艾灸可以助阳气,常用的穴位有大椎、命门、身柱、神阙、关元等。
最后就是对于阳虚者来说,可以通过中药缓解疾病,前往中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配合口服中成药、汤剂等缓解症状。
可能会。
中医上来说,阴虚和阳虚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存在阴阳两虚的情况,肾阳虚可发展处阴虚,阴虚时间长了也可出现阳虚。所以可以知道,阳虚是可能会变为阴虚的。
对于阳虚者来说,生活中应当做好生活保健,同时注意保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具体如下:
阳虚患者平时主要症状是手脚发凉、恶寒怕冷、或喜温喜按等,若突然转为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阴虚症,多提示阳虚而阴津化源不足,提示症状转化;此时需要引起注意,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若久病重病,突然表现出汗液黏稠、或汗出如珠、口渴喜冷饮等,多属于阳虚隔阴于外,为病情加重,需马上就医。
阳虚:是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
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
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
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肾虚:是指肾脏功能减弱,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阳虚,需要根据不同的症状调治
肾之阴阳俱虚,肾气化生不足,症见滑精早泄,尿后滴沥不尽,小便次数多而清,腰膝酸软,听力减退,气短,四肢不温,脉细弱等
所以阳虚包含肾阳虚(肾虚的一种),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阳虚的一种)
怎么鉴别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肾阴虚和肾阳虚都是肾虚的一部分,二者的主要区别有:1.观舌象阴虚者,舌质红、舌形瘦,苔少、苔薄;阳虚者,舌质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2.观精神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阳虚者,畏寒肢冷,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泣
3.观寒热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4.观病痛阴虚者,腰酸绵绵;阳虚者,腰部冷痛,遇寒加剧
5.观面色阴虚者,两颧红赤,眼脸呈绛色;阳虚者,面色青白无光
老中医教你辨证施治1.肾阴虚证候:五心烦热,潮热烘热,头目眩晕,口干咽燥,入夜为甚,失眼盗汗,腰膝酸软,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闭经,崩漏,便秘尿赤,型体消瘦,舌红少津少苔,或干剥,脉细数或弦细数
治则:滋阴补肾
(1)六味地黄丸
方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水煎服
(2)左归丸
方药: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水煎服
适用于阴虚精血亏损诸证
(3)大补阴丸
方药:黄柏、知母、熟地、龟板,猪脊髓蒸熟,作汤剂,用量控比例酌减
适用于阴虚而有内热诸证
2.肾阳虚证候:腰膝酸软冷病,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不育;女子崩漏、带下清冷,宫寒不孕;小便频数而清长,夜尿多或遗尿,或尿少而浮肿,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或喘促日久,动则加剧,呼多吸少,气短不得以续
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
舌质淡胖,或舌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或沉迟
治则:温肾壮阳
主方:(1)右归九
方药:熟地、菟丝子、当归、山药、枸杞、杜仲、山茱萸、鹿角胶、肉桂、熟附子
本方宜于肾阳不足,年老久病及阳痿、滑精者
(2)金匮肾气丸
方药: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肉桂、熟附子
本方宜于阳虚之喘促、水肿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