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较为长久的历史,对于病症以及身体的调理都很有方法,我最近有些不舒服,于是就去家附近的中医院进行调理了,大夫给我把脉之后,说我是阴虚,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是肾虚吗?阴虚跟肾虚有什么区别呢?
阴虚和肾虚虽然都是中医里面的虚证,但是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1、阴是相对于阳来说的,最好的状态是阴阳平衡,如果阴不足,就会出现阴虚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水不足,像口干、舌噪等等;如果阴虚严重,就会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表现为: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烦躁、失眠、舌苔特别少或者是无苔、舌红等。
2、肾虚有几种表现,首先是肾阴虚,肾阴虚的表现是: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等;第二种是肾阳虚,肾阳虚的主要表现是怕冷、不爱动;第三种是肾气虚,肾气虚主要以无力、懒言、不爱动或者动则气喘等为主;还有肾气不固或者是肾不纳气,其主要表现为哮喘或者是一些脱垂,比如像子宫脱垂等等。
因此,根据上述说明,可以得知阴虚和肾虚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两者有一个交集,就是肾阴虚,这时候既有肾虚又有阴虚,两个合在一起叫肾阴虚,从健康的角度考虑,一旦身体上出现了不适,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和调理。
阴虚发热的人群,日常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和心态,要避免愤怒、抑郁、伤心等不良情绪,避免引发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等症,伤及津液,从而加重发热的症状。
阴虚发热的人群,日常宜食性质偏寒凉的食物,食用后可以起到清热、养阴的作用,例如:薏苡仁、百合、甘蔗、梨子等;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辣椒、花椒等食物;忌鱼虾、海鲜类食物。
阴虚发热的人群,还应该适当的进行运动,推荐运动有: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慢跑、做瑜伽、散步等,阴虚的人,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运动完有微微出汗的感觉就可以了。
如果情况较为严重的话,需要及时就医,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可以适当食用。
乌鸡是一种常见的家禽,乌鸡一般炒食或者炖食,乌鸡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在乌鸡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适当的吃一些乌鸡可以起到美容养颜、补充营养、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等作用,一般人群皆可适当的食用一些乌鸡,而且,乌鸡性平、味甘,食用乌鸡后具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等作用,阴虚体质食用后可以起到滋阴的作用,有助于身体健康。
建议慎食。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中医认为:冬虫夏草性质平和,入肾经和肺经,食用冬虫夏草具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的功效,中医临床上,应用冬虫夏草对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等症有良好的效果,从功效与作用来看,冬虫夏草对阳虚体质有较好的调理作用,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相对,因此,建议阴虚体质慎食冬虫夏草,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肾虚可分为肾阴虚与肾阳虚,那么肾阳虚与肾阴虚两者之间有哪些区别呢?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阴为月,寓意为冷;阳为日,寓意为“热”;“虚”意识是少
从字面上理解,少了阴气,自然阳气过盛;少了阳气,阴气也就占了上风,所谓肾虚就是指肾阴阳失调
肾阴虚:阴冷之气少,自然阳气过旺,也就体热,对寒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会比较怕热
临床表现主要有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就是睡着了,一醒身体有汗)、五心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热的感觉)
肾阳虚:阳气过少,而阴气过盛
阴冷之气过盛,遇冷则更冷,无法抵御,所以通常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充足,能够抵御寒冷,维持正常体温,不会产生怕冷的感觉;如果人体阳气虚弱,不能温煦机体,就会产生寒冷的感觉
人体中的阳气遍布全身,无处不在,这些都源于肾,肾产阳气,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如果你有畏寒的症状,且常常伴有精神不振、腰膝酸软、面色黧黑、小便清长等症状,一般就是肾阳虚的表现,治疗应注重温补肾阳
一般情况下,年轻人男性出现肾虚表现,通常属于阴虚
所以经常表现出阳气过旺,很怕热
而老人、女性通常出现的肾虚表现为阳虚,所以怕冷而不怕热
比较常见的就是,许多女性,以及老人,在夏天都要用热水冲凉,热天也不容易出汗
而年轻的男性包括青少年,在夏天基本上都是冲冷水,甚至有些人在冬天也坚持冲冷水,都是阳气旺盛的表现,当然未必是肾亏,如果在夜晚出现盗汗的情况就要考虑可能是肾虚了
肾阴:肾阴是肾精作用的体现,全身各个脏腑都要依靠肾阴的滋养;是人体阴液的根本,所以又称“元阴”
人体各个脏腑失去肾阴的滋养就会发生病变,如肝失滋养则肝阴虚,肝阳亢,甚至出现肝风;心失滋养则心阴虚、心火旺、心烦失眠;心神不安;脑失滋养则眩晕耳鸣
反过来,各个脏腑的阴液严重不足时,也会导致肾阴不足,如热邪侵犯灼伤胃、胃阴不足,进一步就会损伤肾阴,称为“肾阴涸”
由于“阴虚则阳亢”、“阴虚生内热”,肾阴虚往往会出现潮热、升火颧红、舌红、口干咽燥、脉数无力等热象,但也有虚而无热,则称为肾精亏损
肾阳:肾阳能推动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是一身阳气的根本,也称“元阳”
肾阳不足就会影响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发生病变
如肺失肾阳的帮助则出现气急,吸气不足等症称为肾不纳气;脾失肾阳的推动则出现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等症;心失肾阳的鼓动则出现心悸、气急;胸闷;唇舌青紫等心阳不足的症候;膀胱失去肾阳的气化则出现小便不利或失禁或余沥不尽或遗尿;津液的吸收、输布失去肾阳的气化则发生水肿;肾脏本身气化不足则出现阳痿、遗精、腰脊酸软等症;如果肾阳衰竭则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如油、脉微欲绝等危险的症候,称为亡阳
“阳虚则阴盛”,“阳虚生外寒”
肾阳虚必然会产生寒象,如行寒肢冷、面色光、腰脊冷痛、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清稀、舌淡苔白等症
如果虚而寒象不明显,一般称为“肾气虚”
肾阳虚与肾阴虚同属肾虚,基本上相同;区别在于有无明显的寒象
肾阴、肾阳的相互关系:肾阴与肾阳是肾脏生理的两个方面
滋养全身各个脏腑的作用,称为肾阴;推动全身各个脏腑的活动的作用,称为肾阳
肾阴虚和肾阳虚是肾脏病理的两个方面,虚而有热为阴虚,虚而有寒为阳虚
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阴阳、寒热,是对立的两个方面
但两者又共居于肾脏之中,是肾精和肾气的具体表现,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阴液需要依靠阳气的推动,阳气需要阴液为基础
肾阴虚和肾阳虚往往相互影响,出现阴虚及阳或阳虚及阴的病理现象
我们对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症状同时出现的时候,不能平等看待,必须具体分析,看那个方面是病理变化上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以肾阴虚为主,在治疗上要滋补精、血,使肾阴充足,肾阳才能振奋
在中医理论上叫做“精能化气”
以肾阳虚为主,在治疗上首先要培补元气,使肾阳得到旺盛,才能促进肾阴恢复
在中医理论上称为“精血不能速生,元气所当急固”
我们还必须注意,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肾阴虚和肾阳虚的主要位置会变换,治疗的重点就要相应起变化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