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脚养生,刺激经络。简单有效的不老术!人人都能做!
边看电视边踩黄豆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比较适合初学者。在电视前面的地板上铺上黄豆,在看电视的同时,光脚在上面踩15分钟即可。因为黄豆的大小刚好,能够温和地刺激穴位,从而相对轻缓地促进新陈代谢,排毒和燃脂。但是要注意,当肚子太饿或者太饱的时候都不可用此法。做完后立刻喝杯水,排毒效果会更好。
光脚滚网球 背和脚看上去相关不大,但足底肌膜、小腿肌肉与背部和颈部的肌膜都有关联,如果常年感到腰酸背痛,可以试试此法:把网球或高尔夫球放在脚底,用脚趾和足跟缓慢滚动按摩二至三分钟,就能舒缓背部肌肉紧张和疼痛的症状。
练习踮脚走路 如果关节僵硬不灵活,可尝试此法:先后用脚尖、脚跟、脚内侧以及脚外侧走路,这能锻炼小腿不同部位的肌肉,能增强肌肉力量与关节稳定性,预防年老时出现的踝关节扭伤的情况,但在刚开始练习时要小心,可以先扶住一些东西,熟练后再慢慢放开。
多活动脚趾 从经络看,胃经是经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管脾胃的内庭穴也在脚趾的部位。因此,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活动脚趾时可以站立,让脚部的经络受到一定的压力,脚趾可以练习抓地和放松,以对经络形成松紧交替刺激。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丝瓜络摩擦脚心 这种脚心美容法简便易行,每天洗脚后,用干丝瓜络等用力摩擦脚心,也可在临睡前两脚互相摩擦脚心,直至发热为止。能促使肾上腺分泌激素,减少色素沉着,从而使得肌肤白皙而富有弹性。
足底有很多的保健穴位,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通过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加强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全身各个系统的生理机能自然而然地强盛起来,达到身心整体性的健康。
脚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约1厘米处,为肾反射区。双手大拇指并拢,用力摁住该位置,往上推36次,至脚底发热为止。 功效:此法对肾虚、中气不足者,有一定的益处。
脚底后跟内圆上方中间的位置,为失眠反射区。双手大拇指按住该位置,用力压36次,压到有酸痛感为宜;再揉3到5分钟,至发热为宜。请搜公号脉脉养生关注,百万大号疾病搜索,在线咨询. 功效:此方法,对头晕眼花、严重失眠者有帮助。
脚踝骨以下内外两侧。双手食指关节用力刮36次,至有酸痛感为宜。 功效:对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帮助。
在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是内脏排毒功能增强,使体内血管的排泄功能畅通无阻,加快燃脂速度。 做法: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每只脚100次左右,运动完成约2分钟。
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导致内脏功能失调和内分泌失调的现象,使毒素不能及时排除,新陈代谢速度过慢造成脂肪堆积,出现肥胖。简单的脚局部刺激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速度。 做法:仰卧在床上或地板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持续2分钟,全省血液循环立即通畅,燃烧脂肪,且有助于改善睡眠。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第一招:敲击脚底,每只脚分别敲100次。
第二招:双脚晃动,让双脚在空中像骑脚踏车,持续5分钟。
第三招:赤脚行走。光着脚走路。
第四招:脚底浴光。让脚底享受日光浴。
第五招:脚底摩擦。双手放在脚底用力摩擦20次。
第六招:揉搓脚趾。用手握住脚趾揉搓2-3分钟。
第七招:按压脚跟。用手指强力按压脚后跟。
第八招:单脚站立。保持金鸡独立姿势脚尖站立1-2分钟。
第九招:踮脚登楼。踮起脚尖爬楼梯。
第十招:脚踩网球。用脚转动网球刺激脚底。
第十一招:刷洗脚底。洗澡时用刷子刷洗脚底进行刺激。
常按脚部这2个穴位
肾气始于足底,想要延年益寿,养好肾就是养好生命的本源。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脚底的穴位按摩,帮助养肾这两个穴位分别是太溪穴、涌泉穴。
太溪穴位于脚腕内侧,可刺激肾经。采用指腹按揉的方式进行,按10分钟,微微感到酸胀感就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
另外一个穴位为涌泉穴,位于脚底前掌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可用双手握拳,轻缓拍打涌泉穴,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经常敲打涌泉穴,可以起到强肾滋阴的功效。、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脚上有2个穴位是补肾要穴,每天按一按,效果不比吃补品
脚部是足三条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条阳经的终止点,脚底按摩的方法很多,可以盘腿而坐,用右手按揉左脚心,左手按揉右脚心,也可以用拇指都足跟向脚趾方向,边移动边按揉,以按摩部位发红发热为止。也可以用两手按摩一只脚,如左手握住右脚趾,右手握住足跟,然后前、后、左、右活动踝关节5到10次,再用同样方法按揉左脚。也可用右手握住左足趾,由指根到指尖上下按揉,然后将足趾背伸到最大限度,再弯曲到最大限度逐一进行,最后分别向外牵拉足趾,一般有弹响声发出。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