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寄生,原产于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植物槲寄生带叶的茎枝。槲寄生具有补肝益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降压强心的作用,可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筋骨无力、风湿痹痛、胎动不安、高血压等症。
槲寄生入肝、肾二经,能补益肝肾以平肝降压,可用于高血压病头晕目眩属肝肾不足者。
槲寄生苦燥甘补,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痹症已久,损及肝肾而致的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症状。
槲寄生还具有祛风湿的功效,可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症。
槲寄生能补肝肾、养血,因而可固冲任、安胎元。可用于治疗肝肾亏虚、崩漏、月经过多、妊娠下血、胎动不安等症。
槲寄生注射液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槲寄生注射液还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改善微循环、强心的作用,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健康。
寄生树中的槲寄生植物,茎枝部位可以入药,具有抗肿瘤和缓解风湿疼痛的作用。寄生树中的桑寄生植物,是草药植物,入药后具有止咳、消肿和除去风湿的作用。
槲寄生植物体内含有生物碱成分,可以预防体内肿瘤细胞的形成,可抗肿瘤。植株的茎枝部位可以入药,对于风湿骨痛和腰肢酸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桑寄生植物又叫桃树寄生,植株属于草药植物,药用范围较为广泛。植株幼嫩的枝叶经过采收后,可将其制成药物,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植株被制成药物后,能够治疗咳嗽、风寒、风湿和脚气等病症,有止咳、消肿和除去风湿的作用功效。
扩展资料
槲寄生是桑寄生槲寄生属灌木植物,别称叫寄生子或北寄生。植株一般会寄生在苹果树、松树和白杨树上,对这些树木有一定的伤害。桑寄生桑寄生科钝果寄生属灌木植物,别称叫松寄和广寄生,植株一般会寄生在桃树、松树或苦楝树上。
寄生树的根系扎在其他树木的体内,植株会吸取这些树木的营养成分来供自己生长。寄生树长有叶片,叶片含有叶绿体,光照充足的情况下,也能积累养分,不过植株依靠寄生而活,很少进行光合作用,叶片逐渐退化,由绿色变成慢慢黄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寄生树
槲寄生〔拉丁学名:Viscum coloratum(Kom.)Nakai〕,别名:北寄生、桑寄生、柳寄生、黄寄生、冻青、寄生子,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灌木植物,通常寄生于麻栎树、苹果树、白杨树、松树各树木,有害于宿主,茎柔韧呈绿色。
叶呈倒披针形、革质、淡绿色,早春,叶间分出小梗,着生小花,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果实半透明,呈黄绿色;果肉有黏质物。
植物带叶的茎枝可供药用,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用于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等功效,槲寄生提取物可改善微循环,其总生物碱还具有抗肿瘤作用,此外槲寄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被英国德鲁伊视为圣物,在英语里有特殊的寓意。
繁殖方法
槲寄生主要通过种子繁殖,每年秋冬季节,槲寄生的枝条上结满了桔红色的小果.以槲寄生的果实为食的鸟类有灰椋鸟、太平鸟、小太平鸟(俗称冬青鸟)、棕头鸦雀等。到了冬天,这些鸟类会聚集在结有果实的槲寄生丛周围,一边嬉戏一边取吃果实。
由于槲寄生果的果肉富有粘液,它们在吃的过程中会在树枝上蹭嘴巴,这样就会使果核粘在树枝上;有的果核被它们吞进肚子里,就会随着粪便排出来,粘在树枝上。这些种子并不能很快萌发,一般要经过3~5年才会萌发,长出新的小枝。有时槲寄生的种子落在槲寄生身上,也会长出小的槲寄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