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作用

时间: 2023-01-19 17:31:27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作用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作用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作用图片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络,下面来详细讲解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作用。

十二经络的走向

十二经络的名称是根据各经联系的脏腑阴阳属性,表里内外,手足上下位置而定,如将其中归属于六腑,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为阳经;归属于六脏,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循行于手的为手经,循行于足的为足经。

手三阳经一律从手走头,手三阴经一律从胸走手。

足三阳经一律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一律从足至胸腹。

增强心脏功能

长期坚持刺激经络穴位,可使心悸发达,延缓心脏衰老,扩张冠状动脉,使血流量增加,故能促进血氧和营养物质吸收,使心脏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防止冠心病,脉管病,肌肉僵直及手足麻木,痉挛和疼痛等。

调节神经功能

刺激十二经络穴位后,能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能调节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降低血糖,防治糖尿病和肥胖症等。

增强抗病能力

刺激十二经络穴道能加速血液流通,使代谢旺盛,促进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保持肺组织的弹性,提高肺活量,故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消炎消肿止痛

按摩十二经络穴位或艾灸等能促进血液循环,使按摩部位毛细血管舒张,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使病变局部的水肿和淤血消散,按摩可降低大脑皮质对疼痛的感受,故可起镇痛作用。

减少脂肪堆积

通过正确的刺激经络穴位方式还能使人体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营养供应,增强皮肤弹性和光洁度,减少皱纹,使松弛干燥的皮肤逐渐变得光泽和富有弹性,改善皮肤表面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减少脂肪在体内堆积,使体内多余的脂肪转化成热量,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十二经络的主治功效

用穴位按摩,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穴位进行刺激,通过经络传导疏通经气,调和阴阳,补养气血,活血化瘀,缓解痉挛,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以达到恢复脏腑功能,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功效。

人体有几条经络?分别是什么经络?

人体有十二条经脉,分别为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和三焦经。

人体经络,又称为人体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人体十二条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经脉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并按子午流注值时运转。

/iknow-pic.cdn.bcebos.com/b21c8701a18b87d627009814080828381f30fd7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21c8701a18b87d627009814080828381f30fd7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21c8701a18b87d627009814080828381f30fd7e"/>

扩展资料

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要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4%BA%BA%E4%BD%93%E7%BB%8F%E8%84%89/3866439?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人体经脉">百度百科-人体经脉

/baike.baidu.com/item/%E4%BA%BA%E4%BD%93%E7%BB%8F%E7%BB%9C/8014289"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人体经络">百度百科-人体经络

中医中的经络是什么?

经络 (科普知识)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络,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

《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十二经脉 (经络理论)

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