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根是茅草的根部,是一种药材,由干茅根拣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干、簸净碎屑制作而成。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利尿是茅草根的重要作用之一,这种中药中含有大量的钾盐,而钠的含量则很少,人们服用它以后能促进身体内钠的排出,也能提高肾功能,从而也就起到了不错的利尿作用,它对人类的小便不利和身体浮肿都有很好的治疗和缓解作用。
茅草根能有效减少血浆的复钙时间,能加快血液凝结,平时它能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平时人们出现吐血和便血以及咳血时,都能把中药茅草根煎汤以后服用,能让出血的症状很快好转。
解热镇静也是茅草根的重要作用,它含有的薏苡素可以抑制人体内骨骼肌的代谢,也能调节神经对人类的高发的失眠和神经衰弱,以及发烧等不良症状都有很好的预防和缓解作用。
茅草根味甘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因它有利水作用,故能导热下行。它的特点是: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尤以热症而有阴津不足现象者,最为适用。
1、有治疗小便不利的作用
茅草根中含有大量的钾盐,而这些钾盐可以促进体内生成更多的尿液,有利尿的作用。曾有试验证明,服用茅草根的家兔,排尿的次数和尿量明显增加。因而,临床上,多用茅草根和其他药物一起作用,治疗小便不利的症状。小便不利的患者,也可以自己用茅草根煮水喝,多喝几次就可以见到疗效。
2、有治疗鼻出血的作用
据试验证明,服用白茅根可以将血浆复钙的时间大大缩短,因而有极好的止血作用。因而感冒、鼻炎或者经常抠鼻孔而导致鼻出血的患者,可以用茅草根煮水喝,可以加快鼻血的凝固时间,起到治疗鼻出血的作用,经常喝还可以预防鼻出血。
3、有止咳镇痰的作用
茅草根煮水可以起到止咳镇痰的作用。因为感冒发烧而引起的咳嗽、痰多,可以通过用茅草根煮水喝来辅助治疗。同时,茅草根的副作用极小,咳嗽多痰的小孩也可以用此法来治疗,不过,茅草根性凉,不宜长时间服用,身体虚弱的人更不宜服用。
4、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茅草根的作用是清热解毒。因为热症所致的咽喉干燥、便秘尿黄的患者,可以通过用茅草根煮水喝来治疗。因为茅草根中含有的钾盐能够促进肾脏生成尿液,加速体内热毒的排出,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茅草根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肺热喘急的功能。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毛草根的功效与作用,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毛草根的功效与作用 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①《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②《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③《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④《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⑤《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⑥《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⑦《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3毫米;柱头2枚,深紫色。颖果。花期夏、秋季。
毛草根的基本简介 【名称】茅草根(《江苏植药志》),白茅根 (《本草经集注》)
【异名】茅根、兰根、茹根(《本经》),地菅、地筋、兼杜(《别录》),白花茅根(《日华子本草》),地节根(《青海药材》),茅草根(《江苏植药志》),坚草根、甜草根(《河北药材》),丝毛草根(《中药志》),寒草根(《闽东本草》),白茅根 (《本草经集注》) 。
【化学成分】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又含21%的淀粉。另有报道,从本品分离出白头翁素。
根茎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薏苡素及芦竹素、印白茅素等
【炮制】干茅根:拣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干,簸净碎屑。
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正》:甘,凉。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无毒。
【归经】入肺、胃、小肠经。
①《滇南本草》:入胃、小肠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太阴、阳明。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阴,兼入足太阴、阳明经。
④《本草求真》:入胃、肝。
毛草根的植物形态 白茅(《本草经集注》),又名:白茅菅(陶弘景),丝茅(《纲目》),万根草(《铁岭县志》),茅草。多年生草本。根茎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圆锥花序柱状,长5~20厘米,宽1.5~3厘米,分枝短缩密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毫米,基部密生长10~15毫米之丝状柔毛,具长短不等的小穗柄;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质外,余均膜质,边缘具纤毛,背面疏生丝状柔毛,第一颖较狭,具3~4脉,第二颖较宽,具4~6脉;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先端钝,内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针形,长1.2毫米,先端尖,两侧略呈细齿状;内稃长约1.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钝划、不同的数齿;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