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苗),中草药名称。为豆类植物越南地区槐的干躁根和地下茎。其苦,寒;有害。有清热去火,消肿利咽之作用,常见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牙龈肿疼,口舌生疮。
应用留意
虚热喉痹及脾胃虚弱泄泻者忌服。
中药炮制方式
去除残茎及残渣,侵泡,清洗,润透,切薄片,干躁。本产品呈不规律的类环形厚片。外外皮深棕色至深褐色。切擀面皮部浅咖啡色,木部浅黄色。有豆腥味儿,味极苦。
生理学特点
越南地区槐的地下茎呈不规律的包块状,顶部常残留茎基,其下起长根多条。根呈长圆柱型,经常出现发枝,长度不一,直徑0.7~37.5px。表层深棕色至深褐色,有不规律的纵皱褶及横长皮孔样凸起。质硬实,难断裂,断擀面皮部浅咖啡色,木部浅黄色。有豆腥味儿,味极苦。
原产地
遍布于广西省、广东省、江西省、四川等省。《本草品汇精要》云:“地道宜州、果州、以忠、江津者佳。”
有关阐述
1《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止疼。消疮疮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子。”
2《本草图经》云:“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峡谷。今广西省亦有,以忠州、江津者为佳苗蔓如豆,根为此之名叶青,经疼不凋,八月采根用。”又曰:“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
3《本草品汇精要》云:“地道宜州、果州、以忠、江津者佳。”
4《本草求真》:“山豆根(苗),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茎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缘少阴之脉,上循咽喉,咽喉虽处肺上,而肺靠近于心,故凡咽喉肿痛,多因内火挟其相火交炽,以至迫使不宁耳。治常见此以降上逆之邪,俾火从上达下,而心浮因尔以除。”
5《本草经疏》:“山豆根(苗),甘因此 和毒,寒因此 除热,凡毒必热必辛,得清寒之气,苦甘之味,则诸毒自解,故为祛毒清热解毒以上药。凡痛必因于热,毒退热散,则痛自止,疮肿自消。急黄,乃血热极所发,故必发热,热流上熏则发咳嗽。诸虫亦寒湿所变化的,故悉主之,而多获神效也。”
附表
山豆根(苗)所含黄酮成份是造成 毒副作用的中药材物质条件。如苦参碱、司巴丁。山豆根(苗)的毒副作用反映以消化道反映主导,以神经毒副作用反映的危害为最比较严重,也可以见内分泌系统毒副作用反映。山豆根(苗)中毒了多由服食使用量过大造成,一般在10g以上便非常容易造成中毒了。中毒了反映多在吃药后5分鐘至30分钟内出現。
消化道反映是山豆根(苗)中毒了最开始出現的病症,大概在吃药2钟头上下出現恶心想吐及经常呕吐。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头昏、呕吐、共济失调、语言不清,或有眼球震颤、视物模糊,乃至大汘淋沥等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功能紊乱的病症,情况严重有四肢发冷、血压降低、吸气规律参差不齐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转载:感谢您对道可道众妙之门网站的认可,非常欢迎各位网友转载分享野生山豆根图片
农村里的老人常说“大山里到处是宝贝”,确实是如此,在农村的大山里,有着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这些野生植物当中有不少都有着很好的价值,就比方说松树,它那形似针一般的叶子,鲜嫩的时候可以用来泡茶养生,干枯的时候还可以用来点火。
它的果实可以剥出松子来。又比如各种野生菌、野果等,不仅好吃,有些还具有着很好的药用价值,所以才说农村大山里到处是宝贝。下面笔者要给大家介绍一种山里的野生植物,它叫做“越南槐”。
说到这个越南槐,可能很多朋友都没听过,更不知它为何物,不过这两天的网上一片新闻报道却把这种野生植物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大意是说一位11岁的小姑娘,误喝过量的山豆根所泡的水,结果出现了中毒性脑损伤,以至于手脚变形。
看到这个消息确实让人非常惋惜,不过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这山豆根是什么?它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危害呢?
其实这山豆根就是越南槐的根部,当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这山豆根没什么价值,其实那就错了,山豆根在民间还是相当珍贵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山豆根吧。
山豆根是越南槐的根部,越南槐是一种南方山区里常见的一种野生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其生长位置主要位于海拔1000米到2000米的亚热带或温带的石山或石灰岩山地的灌木林中。
之所以说这山豆根相当珍贵,其原因就是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草药,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而且如今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也有不少农民朋友专门把它当做药材作物种植,其经济效益也是很好的。
是山豆根。
豆科、山豆根属藤状灌木,不分枝,茎上常生不定根。叶片3枚;叶柄被短柔毛,小叶厚纸质,椭圆形,先端短渐尖至钝圆,基部宽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侧脉极不明显;总状花序,总花梗,花梗均被短柔毛;
小苞片细小,钻形;花萼杯状,裂片钝三角形;花冠白色,旗瓣瓣片长圆形,先端钝圆,匙形,龙骨瓣上半部粘合,极易分离,瓣片椭圆形,子房扁长圆形或线形,荚果椭圆形,先端钝圆,细尖,黑色,光滑,无毛。
分布于中国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江西、浙江;亦分布于日本。生长在海拔800-1350米的山谷或山坡密林中。
山豆根对研究豆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及中国至日本植物区系等有一定的意义。
扩展资料: 栽培技术
及时喷水和排水:出齐苗前,每天喷水1-2次,保持营养杯内的基质湿润;出齐苗后,视营养杯基质的情况,间隔几天喷1次水,每次喷水以喷透为宜,应在早晚喷水,切勿在中午及午后阳光暴晒下进行。雨季注意及时排水,防止圃内积水,影响山豆根苗的生长。
及时拔除杂草:随时拔除营养杯里的杂草,原则为“除早、除小、除了”。
施肥管理:生长旺季,交替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3次,以促进实生苗生长和木质化,间隔7-10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