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医生: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营养科 肖丹医师
脂肪酸的空间构象中若氢原子分布在不饱和键的同侧,成为顺式脂肪酸;反之,氢原子在不饱和键的两侧,称为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可以改善食品口感和风味,今天带大家来了解反式脂肪酸。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导致肥胖
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容易在腹部积累,导致肥胖。喜欢吃薯条等零食的人应提高警惕,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会造成明显的脂肪堆积。
增加冠心病风险
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风险,研究显示,反式脂肪酸能够降低有益的高密度胆固醇( HDLC) 水平的含量而使有害的低密度胆固醇( LDLC) 水平增加。
影响生长发育
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过多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会影响胎儿的健康。研究发现,胎儿或婴儿可以通过胎盘或乳汁被动摄入反式脂肪酸,他们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影响胎儿和婴儿的生长发育。除此之外还会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反式脂肪酸还会对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枚不胜举,研究还发现它有增加血栓形成几率、导致记忆力减退、增加肾脏负担,影响生殖功能等危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提出“我国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膳食中来源于食品工业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的最高限量为膳食总能量的1%”,大致相当于2g。
日常生活中摄入的反式脂肪酸绝大部分源自于加工食品,比如各种糕点、饼干、代可可脂巧克力、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但是,许多包装食品配料表通常看不到反式脂肪酸的身影。那么这些食品都不含反式脂肪酸吗?事实并非如此!反式脂肪酸只是披了一件“马甲”隐藏在了配料表中!下面这些食品成分都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哦,建议收藏!
氢化类:氢化植物油 部分氢化植物油 氢化油 氢化菜油 氢化脂肪 氢化起酥油 氢化棕榈油
精炼类:精炼植物油、精炼棕榈油、精炼植脂末、精炼椰子油
人造类:人造酥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人造牛油、人造脂肪
植脂类:植脂、植脂奶油、植脂末、植脂奶精
其他:代可可脂、奶精、起酥油、酥油、植物酥油、植物奶油、植物黄油、转化脂肪、复合脂质配料、麦淇淋、白油、雪白奶油等。
总结一下,凡是看到配料表成分名称中含有“氢化”“酥油”“植脂”“人造油”“精炼油”“代可可脂”等字眼时大家就要注意了,极有可能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
很多人看完上面的内容又有疑问了,为什么有些食品配料表明明有反式脂肪酸,但是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含量却是“0”呢?国家规定,每100克产品中含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等于0.3克,即可标注为“0”,所以, 食品标签标注“0”,可能只是每100克该产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g,而不是真的不含有。
反式脂肪酸对我们的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各位朋友们在选购食品一定要认真阅读食品标签,做到心中有数,食之有道。记住,每天摄入的反式脂肪酸不超过2g!
(通讯员:林惠芳)
反式脂肪酸又称氢化脂肪酸,是正常的植物油加氢,其性质类似于饱和脂肪酸。专家指出,反式脂肪酸在我们日常的天然食品中含量很少,它主要产生于用化学方法和特殊的工艺,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延长食品的保持期,而在这一过程中便产生了反式脂肪酸这一物质。
反式脂肪酸像饱和脂肪酸一样,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还会减少可预防心脏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反式脂肪酸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3到5倍,反式脂肪酸还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易导致血栓形成。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发肿瘤、哮喘、II型糖尿病、过敏等病症。反式脂肪酸对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成长中的青少年也有不良影响。
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奶油类、煎炸类、烘烤类和速溶类等食品中,如炸薯条、炸猪排、烤面包、西式奶油糕点及饼干等食品。
最近,反式脂肪酸被世卫组织“拉黑”,消息一出。迅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据世卫组织估计,每年有超过50万例因心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案例与反式脂肪摄入有关。因此,有人形容反式脂肪为“吃一口它就等于吃了7口油!”
而更可怕的是,“反式脂肪”这四个字,在超市货架上几乎无处不在。
反式脂肪从哪里来?
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反式脂肪是脂肪酸的一种。它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一是来源于天然食物。最主要的来源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肉、脂肪、乳和相关乳制品。
这类天然的反式脂肪不但对人体没什么害处,还有部分研究显示其可减少脂肪堆积,因此可以放心食用。
第二种来源是加工来源。主要来源于植物油的氢化、精炼过程,此外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油温过高且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人造反式脂肪,就藏在下面这些食物中,对,都是你常吃的!脂肪含量高的面包:起酥面包、丹麦面包、奶油面包等。
?油炸食品:麻花、油条、汉堡、月饼、方便面等,还有一些零食,比如膨化食品、薯条薯片、江米条等。
?高脂肪零食:饼干、泡芙、薄脆饼、油酥饼、蛋黄派或草莓派、奶油蛋糕、奶油夹心饼等。
?以“植脂末”或“奶精”命名的食品:咖啡伴侣、珍珠奶茶等。
?……
每年50万人死于反式脂肪
1心脏病风险大幅上升
反式脂肪可谓美食背后的健康杀手。研究表明,反式脂肪在膳食总能量中的比例每上升2%,冠心病危险就会上升25%。
反式脂肪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同时还会提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的水平,这三点都与心脏病相关。
它还能降低起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会让血小板更加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脏病等。
2情绪更加激动
另外,美国有研究表明,不论年纪大小,那些常吃含有反式脂肪食物的人更具有攻击性,更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3肥胖加速剂
顺式脂肪代谢周期为7天,而反式脂肪在人体内的代谢周期可长达51天,它们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因此更容易累积,进而导致肥胖。
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人们多吃油脂之后的确会引起发胖,但按同样的数量来说,人造反式脂肪酸促进肥胖的“力度”是一般脂肪总体平均效应的7倍。
4损伤神经系统
对婴幼儿,它会干扰必需脂肪酸的利用,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对中老年,研究还发现,反式脂肪还与大脑提前衰老有关,会促进老年痴呆的发生。
美国心脏协会曾经对1000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健康男性的调查发现,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的受试者,在单词记忆测试方面成绩最差。即使在考虑年龄、教育水平和抑郁症等因素后,这一关联仍然存在。
5影响生育
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荷尔蒙分泌,中断精子在身体内的生成,造成生育能力下降,不孕率上升。
避开过多的反式脂肪
少吃反式脂肪肯定没有错,但是天然的反式脂肪避无可避,但只要不多吃,对健康的风险是可控的,关键是要控制量。
为避免过量摄入反式脂肪带来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每天吃2.2克以下的反式脂肪,都是安全的。
而以下几个小技巧,可以帮您减少反式脂肪的摄入~
1少油
调查显示,中国人吃进去的反式脂肪大约有29%来自牛羊肉、奶制品,接近50%来自于植物油,其余来自其他加工食品。
因此,炒菜时少放一半油,你的健康就多一半。
2看配料
很多商家爱给反式脂肪穿上各种各样的马甲,比如:氢化大豆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精炼植物油、代可可脂、麦淇淋、奶精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它。
因此,当我们看见“氢化”、“精炼”、“人造”、“起酥”等字眼时,要格外擦亮眼睛,这可能就是反式脂肪穿的马甲。
尤其当这些成分在配料表中越靠前,就意味着它含量越高,反式脂肪的含量也就越高。
3避免高油温
烹调时,应避免油温过高和反复煎炒烹炸。
油温应控制在150℃~180℃,锅中放油的同时,可以把一根筷子插入油中,或放一小条葱丝,当筷子、葱丝四周冒出较多小气泡时,就可以下菜了。
4少吃沙拉酱
沙拉酱、花生酱等酱料也是反式脂肪酸大户,加工制作时往往加入氢化植物油,令酱料浓稠香滑。
可以用酸奶代替沙拉酱制作果蔬沙拉,不但能避免反式脂肪酸,还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乳酸菌和钙质。还可以自制油醋汁,一勺芝麻油或橄榄油,搭配半勺醋(白醋、红醋均可)。
5咖啡加牛奶
咖啡伴侣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配料中的奶精(植脂末)就是以氢化植物油为主要原料的物质。
建议人们喝咖啡时别加咖啡伴侣,用牛奶代替最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