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究竟是什么让你慢慢变老?这8个错误饮食习惯在“减寿”,要警惕

时间: 2024-03-12 22:47:49

究竟是什么让你慢慢变老?这8个错误饮食习惯在“减寿”,要警惕

为了保持年轻应该养成好的习惯,因为身体的衰老取决于多方面条件,是否养成好习惯,有没有减少自由基产生,和老化情况有密切联系。有部分人不单纯年龄增长让身体老化速度快,还长时间不注意作息、运动、饮食等方面问题,会衰老加速。当然,有部分错误的习惯还会缩短寿命,需警惕。

1、暴饮暴食

有部分人饮食错误,经常暴饮暴食,这种行为会缩短寿命。饮食方法恰当,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满足需求,是增强抵抗力,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前提。若持续暴饮暴食,冷热交替摄入食物,会增加消化压力,甚至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因此,要纠正不良行为,通过饮食有节制这种方式来养护身体。

2、挑食或者偏食

长时间挑食,偏食也是缩短寿命的行为,要促进机体健康,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得满足需求,荤素搭配合理是重要的一点,才能保证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都提供。若挑食或者偏食,某些营养获取过多,其他营养物质又缺乏,容易出现疾病。

3、不吃早餐

缩短寿命的饮食习惯是不吃早餐,按照人体需求三餐都要规律获取营养,按时摄入食物来提供能量和营养,生命活动才可以保持正常。若持续不吃早餐,出现饮食不规律这种行为,会影响胃部功能,还会让肝脏,胆囊等器官受到损伤。

4、经常吃宵夜

经常吃宵夜是错误的饮食习惯,保养身,三餐按时提供营养即可,规律饮食的情况下可以正常消化,但是,有部分人却长时间吃宵夜,有熬夜行为感觉饥饿,通过吃宵夜的方式来缓解,额外摄入食物会能量提供过多增加消化压力,还容易发胖。

5、狼吞虎咽

减寿的错误饮食习惯是狼吞虎咽,要促进机体健康,吃饭过程中细嚼慢咽是关键,才能减轻消化压力。如果总是狼吞虎咽,食物没有完全咀嚼就吞咽下去,也会带来影响。

6、经常趁热吃

趁热吃属于错误的饮食习惯,保养身体要做到的是注意饮食温度,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才能摄入。如果经常趁热吃,滚烫食物刺激身体会诱发炎症,甚至让某些癌症入侵。

7、重口味饮食

重口味饮食是寿命缩短的原因,要保养好身体,饮食要注意清淡,在调味这方面方法合理,可以保持食材原汁原味,又不会因为太过清淡而影响胃口。若持续用各种重口味的调味料烹饪食物,会摄入过多后影响机体健康。

8、吃太饱

很多人每顿饭吃得很饱,认为吃饱一点营养提供量更充足,却不知道获取过多食物是消化压力增大,热量获取过多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要避免胃部功能降低,每顿饭七八分饱即可,经常吃太饱也属于不良的习惯。

如何长生不老?可以说笑也可以讨论

科学家认为,理论上人类寿命有120岁,乌龟有150岁,狗有20岁。这种物种之间的寿命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科学家已经在若干个物种里找到了跟寿命有关的基因,其中既有延长寿命的“长寿”基因,也有缩短寿命的基因。

生物体内有一种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叫活性氧,也叫自由基,与机体老化、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细胞氧化会造成细胞损伤或老化,而“长寿”基因的产物能防止细胞氧化,从而使人长寿。还有些基因的产物能修复受损的DNA,或通过控制染色体长度而控制细胞的老化过程,也能使人活得更久。科学家认为,生物体内与寿命有关的基因至少有上百个,现在发现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通过调节这些基因的表达,可以改变生物体的寿命。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遗传学家麦克·罗斯通过选择寿命较长的果蝇进行交配,培养出了可以活70—80天的果蝇,它们的寿命是正常果蝇的2倍。

意大利和芬兰科学家最近声称发现了一种新的与长寿有关的基因。他们发现,这种基因有3种变异体,分别为E—2、E—3和E—4。他们共研究了185名芬兰百岁老人,结果发现,体内含E—4的老人与长寿无缘,因为含该基因变异体的人,血液运送脂肪的能力差,比较容易患心血管病和心肌梗塞。而不少百岁老人的体内含有E—2基因变异体。据分析,E—2有助于增强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能使大脑和各器官之间更好地传递生理信息,使机体细胞和组织更有效地抵御疾病的袭击。

新陈代谢速度影响寿命

最新研究显示,新陈代谢加快有助于延长寿命。新陈代谢速度是指身体燃烧食物、制造能量的速度。英国阿伯丁大学的约翰和他的同事对42只老鼠做了新陈代谢测试,检测它们所消耗的氧气,直到它们死去。结果发现,新陈代谢快的一组老鼠的寿命是新陈代谢较慢的老鼠的3倍。

这一发现对传统的理论是一个挑战。过去,人们认为新陈代谢快的动物会更早死去。比如大象的寿命往往比体形小的动物长。但约翰认为,这一结论来自于不同物种之间的比较,而对同一物种的生物而言,新陈代谢快的比较长寿。现在,研究人员计划把这一理论应用到人身上,想用提高新陈代谢速度的办法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吃得少容易长寿

很多研究表明吃得少可能会使人的寿命更长。加利福尼亚大学做过试验,让试验鼠只吃半饱,它们的寿命就比吃得多的同类长1倍。正在进行的试验显示,严格的低热量饮食也有助于增加灵长类动物的寿命。照这样推算下来,人要是每顿只吃半饱的话,可以活到140岁。

据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古兰蒂说,如果能减少75%的葡萄糖摄入,就能延长25%的寿命。动物体内有一种基因对决定寿命非常重要,减少热量的摄入能增强这种基因的活性。同时,控制热量的摄入也使其他一些基因变得更加“沉默”,从而减少了有害染色体的变化,有助于延长动物的寿命。

有研究发现,乞丐的健康状况比富人好。原因是他们从来不吃得过饱,粗粮吃得多。而且因为他们很少吃抗生素,肠道里助消化的细菌较多,这些都有利于健康。

有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吗

长生不老的仙丹固然不存在,但有些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最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L—肉碱和硫辛酸能让精力不济的老年试验鼠变得活跃,而且记忆力也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已有一家公司在试验这两种物质对人体是否有效。

此外,激素对寿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生长激素的分泌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会导致体重增加、胆固醇异常、免疫功能下降,使人患上冠心病、疲劳症、骨质疏松等病症,容易出现忧郁症及性功能障碍。也许补充生长激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衰老。

虽然基因对决定寿命相当重要,但并非决定长寿的惟一因素。许多科学家认为,环境和生活习惯在长寿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达到66%。所以想长寿的人应注意以下几点:坚持体育锻炼,节制饮食,控制体重;不嗜烟酒;适当服用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多吃素菜少吃肉;多吃生的蔬菜和水果。
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的寿命与社会环境有关,清朝时人均寿命33岁,民国时期只不过35岁。那么,人的寿命究竟该有多长呢?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正常寿命不应该少于100岁。

科学家研究哺乳动物时发现,其最高寿命相当于生长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长期为2年,寿命约为10~14年;马的生长期为5年,其寿命为30~40年。人也是哺乳动物,生长期为20~25年,自然寿命则应为100~175岁。另外研究还发现,细胞分裂的次数、周期,与寿命是相关的,可用细胞分裂次数乘以分裂周期,求得每种动物的寿命。如小白鼠的细胞约分裂12次,分裂周期为0.25年,其寿命为3年。而组成人体的细胞大约分裂50次,每次分裂周期为2.4年,故人的寿命约为120岁。

不管按那种观点,人的寿限都应在百岁之上。事实上,世界各国人均寿命还离此甚远。那么,是什么原因
造成人类活不到自然寿命呢?一般认为是:

(1)人从直立行走后,以胸式呼吸为主,不仅限制了肺活量,还影响到消化系统功能。
(2)缩小了全身运动幅度,脊椎负荷加重,头高位运动易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双手作用不均匀,导致大脑缺乏逆相调节,心脏负荷加重。
(3)运动不足,减少了心血管的锻炼。
(4)消化功能的萎缩,咀嚼力下降,胃肠道细胞构成改变。
(5)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消极情绪的产生与发展,减少了自然寿命。即中医所言“七情”损伤机体,“识神”侵害“元神”,致使减寿。
寿命由基因决定

科学家认为,理论上人类寿命有120岁,乌龟有150岁,狗有20岁。这种物种之间的寿命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科学家已经在若干个物种里找到了跟寿命有关的基因,其中既有延长寿命的“长寿”基因,也有缩短寿命的基因。

生物体内有一种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叫活性氧,也叫自由基,与机体老化、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细胞氧化会造成细胞损伤或老化,而“长寿”基因的产物能防止细胞氧化,从而使人长寿。还有些基因的产物能修复受损的DNA,或通过控制染色体长度而控制细胞的老化过程,也能使人活得更久。科学家认为,生物体内与寿命有关的基因至少有上百个,现在发现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通过调节这些基因的表达,可以改变生物体的寿命。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遗传学家麦克·罗斯通过选择寿命较长的果蝇进行交配,培养出了可以活70—80天的果蝇,它们的寿命是正常果蝇的2倍。

意大利和芬兰科学家最近声称发现了一种新的与长寿有关的基因。他们发现,这种基因有3种变异体,分别为E—2、E—3和E—4。他们共研究了185名芬兰百岁老人,结果发现,体内含E—4的老人与长寿无缘,因为含该基因变异体的人,血液运送脂肪的能力差,比较容易患心血管病和心肌梗塞。而不少百岁老人的体内含有E—2基因变异体。据分析,E—2有助于增强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能使大脑和各器官之间更好地传递生理信息,使机体细胞和组织更有效地抵御疾病的袭击。

新陈代谢速度影响寿命

最新研究显示,新陈代谢加快有助于延长寿命。新陈代谢速度是指身体燃烧食物、制造能量的速度。英国阿伯丁大学的约翰和他的同事对42只老鼠做了新陈代谢测试,检测它们所消耗的氧气,直到它们死去。结果发现,新陈代谢快的一组老鼠的寿命是新陈代谢较慢的老鼠的3倍。

这一发现对传统的理论是一个挑战。过去,人们认为新陈代谢快的动物会更早死去。比如大象的寿命往往比体形小的动物长。但约翰认为,这一结论来自于不同物种之间的比较,而对同一物种的生物而言,新陈代谢快的比较长寿。现在,研究人员计划把这一理论应用到人身上,想用提高新陈代谢速度的办法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吃得少容易长寿

很多研究表明吃得少可能会使人的寿命更长。加利福尼亚大学做过试验,让试验鼠只吃半饱,它们的寿命就比吃得多的同类长1倍。正在进行的试验显示,严格的低热量饮食也有助于增加灵长类动物的寿命。照这样推算下来,人要是每顿只吃半饱的话,可以活到140岁。

据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古兰蒂说,如果能减少75%的葡萄糖摄入,就能延长25%的寿命。动物体内有一种基因对决定寿命非常重要,减少热量的摄入能增强这种基因的活性。同时,控制热量的摄入也使其他一些基因变得更加“沉默”,从而减少了有害染色体的变化,有助于延长动物的寿命。

有研究发现,乞丐的健康状况比富人好。原因是他们从来不吃得过饱,粗粮吃得多。而且因为他们很少吃抗生素,肠道里助消化的细菌较多,这些都有利于健康。

有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吗

长生不老的仙丹固然不存在,但有些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最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L—肉碱和硫辛酸能让精力不济的老年试验鼠变得活跃,而且记忆力也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已有一家公司在试验这两种物质对人体是否有效。

此外,激素对寿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生长激素的分泌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会导致体重增加、胆固醇异常、免疫功能下降,使人患上冠心病、疲劳症、骨质疏松等病症,容易出现忧郁症及性功能障碍。也许补充生长激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衰老。

虽然基因对决定寿命相当重要,但并非决定长寿的惟一因素。许多科学家认为,环境和生活习惯在长寿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达到66%。所以想长寿的人应注意以下几点:坚持体育锻炼,节制饮食,控制体重;不嗜烟酒;适当服用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多吃素菜少吃肉;多吃生的蔬菜和水果。

人类究竟能活多少年?新近出版的科普读物《人体革命》从风靡世界的基因科学角度分析,人的寿命可达一百六七十岁。

人类天年可到一百六七十岁的依据在哪里?该书作者吴伯林介绍说,一些科学家研究表明各种动物的寿命期与本身的生长期有关,约是生长期的5至7倍。人的生长期为20至25年,那么自然寿命应该是100至170岁。也有科学家认为,一般哺乳动物最高寿命约相当于它的性成熟期的8至10倍,据此推算人的性成熟期是14至15岁,那么人的自然寿命应该为110至150岁。还有科学家从胚胎细胞分裂次数来分析,认为人类细胞分裂次数是50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是2.4年,因此人的寿命是120年。还有人认定,人的怀孕期平均266天,以自然界在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或组织的变异时间推算,人的自然寿命的最高点为167岁。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