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人们都非常熟悉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该疾病的出现主要是各种因素导致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利用障碍以及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水平持续上升所造成。糖尿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体内的血糖出现慢性增高的变化,使得患者面临到一系列的代谢问题,影响患者体内多个重要脏器的运行。因此大家要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对糖尿病的病因和诱因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手段来预防糖尿病。
虽然说长期过量吃糖,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可是除此之外,以下举动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损害比吃糖要更加严重,为了能够防止糖尿病的发生,人们一定要及时纠正:
1、高热量饮食
实际上促使糖尿病发生的致病因素,暂时还没有完全明确,但是高热量饮食这种错误的饮食习惯,和糖尿病的发病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因此长期摄入热量非常高的食物,将会使得体内脂肪的含量严重超标,导致胰腺的功能健康受到大量细胞的侵犯,从而使得胰腺无法分泌出机体所需要的足量的胰岛素,甚至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使得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严重上升。
2、长期久坐不动
长期久坐不动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导致自身受到糖尿病危害的风险比较大。因为长期久坐不动的人群,非常容易因为运动的缺乏而导致腹部肥胖的情况产生。而腹部赘肉的增加,将会导致腹内各个脏器被脂肪所包围。因此人们就会因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而出现胰岛素分泌大量减少,患者就会因为血糖的持续升高而受到糖尿病的困扰。
3、长期熬夜
熬夜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常态。但是长时间熬夜会导致神经中枢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让患者因为交感神经中枢过度兴奋而出现儿茶酚胺分泌过量的现象,而这类物质的过量存在,将会对胰岛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自然就会引起糖尿病。由此可见,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时纠正熬夜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这种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不仅会诱发糖尿病,还会导致胃肠道的负担加重,促使一些胃肠道疾病的形成和发病。因为暴饮暴食会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导致胰腺的负担加重,长此以往就会引起糖尿病。
导语:说起糖尿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糖尿病本身的危害并不严重,不过它引起的并发症,引起的危害非常的多。关于糖尿病,有很多的人认为是不能够吃糖的,真相果真如此吗?
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介绍,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是可以适当地吃一些糖的,不过要把握好量尽量要少吃。而且不能吃高糖和单糖,因为人体吸收过快,导致体内血糖升高。
医生提醒:这4种食物要少碰,患者家属要牢记
动物内脏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吃动物内脏,口感比较的独特,营养价值也很高,不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是要少吃。这是因为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这些脂肪长期积累不能及时地被分解排出,就会在体内转化成糖分,导致血糖升高。
馒头
馒头作为一种常见的主食,虽然没有甜味,不过却是升糖高手,馒头内含有大量的淀粉,其他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这些东西在进入人体之后,就会转化成大量的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加工类食物
像火腿肠和香肠等加工类肉,它们的口味独特,不过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添加一些添加剂,脂肪的含量也非常的高。吃得太多也会导致体内血糖升高,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危害你的健康。
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可能是夏季最受欢迎的东西了,炎热的夏天来上一杯冰可乐,帮助你驱散炎热。而且碳酸饮料是一种高热量的饮品,糖类和热量非常的高,摄入过多就会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的稳定,而且很容易引起并发症。综上所述,糖尿病人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可以吃一点糖的,像白糖、红糖和蜂蜜等都可以吃一点。不过像那些单糖和高汤类就要少吃,或者是尽量不要碰的东西。
只能吃素,不能吃肉?这样的观点你知道吗?糖尿病还有一种称呼就是富贵病,就是因为吃得太好了,导致的糖尿病。所以在患上了糖尿病要少吃肉,多吃素菜,这样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只是片面的看法。如果只吃素不吃肉,这样身体就会缺少营养,导致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结语:在日常饮食中,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吃些鱼肉和鸡肉等肉类,不过那些肥肉就不要吃了。另外保证营养均衡很重要,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其他的营养物质,避免营养单一,尽量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避免吃高糖和单糖,这样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首先,你不需要过于焦虑!我国糖尿病人数已经达到了1亿多,患病率高达10.4%,而你不是第一个糖尿病患者,也不是最后一个,你只是这亿万人中的一个,糖尿病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所以说,不必太过担心!
2型糖尿病虽然用目前的医疗手段不能根治,但是有大量的药物和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把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只要血糖控制达标,糖尿病对我们寿命的影响是很微小的。
在根据医嘱定期服用药物之外,将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推荐给你!
1、控制饮食降血糖
控制饮食总能量,以能维持正常体重为准;将低血糖生成指数的粗粮作为日常主食的一部分;吃足量的蔬菜,每天 500 克以上,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吃适量水果;吃适量的鱼、禽肉和瘦肉,不吃或少吃加工、腌制的肉;
2、运动降血糖
有研究表明,规律运动 8 周以上可将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 0.66%,坚持规律运动 10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降低。
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舞蹈、有氧健身操、慢跑、游泳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每次30-60分钟,运动强度应达到运动时有点费力, 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水平。
3、控体重降血糖
合理地降低体重,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
具体可以计算 BMI(BMI = 体重 kg /身高? m,比如身高 1.7 m,体重 70 kg,BMI= 70 /1.7?= 24.22),如果 BMI 大于 24,就要考虑改善生活方式,比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来减肥。
4、缓解精神压力降血糖
人体在压力状体下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日常可通过锻炼或放松、冥想的方法(如瑜伽、正念减压)来纾解压力、控制血糖。
5、定期检查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毕竟糖尿病目前是没有完全治愈的手段,需要终身治疗。家庭除了配备血糖仪监测血糖之外,还可以配置智能尿检马桶盖,如厕过程自动采集尿液进行分析,手机端即可查看尿检报告,能够监测肾功能的情况,防止糖尿病引起的肾性病变!
总之,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好血糖,做好定期自检,防止血糖升高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