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性肥胖患者的明显特征为脂肪沉积是以面部、背部、腹部为中心发展的一种肥胖类型。其主要原因是长期饮食不健康导致内脏脂肪堆积过多,而四肢却不肥胖。此类肥胖人群易患上代谢类疾病,寿命也会受到威胁。
向心性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1、心血管疾病:腹部脂肪变多,即内脏脂肪附着在器官周围,就会容易让正常新陈代谢出现异常,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易诱发糖尿病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2、心脏病:内脏脂肪超标,会导致体内毒素排出受阻,导致心脏肥大等心脏疾病,进而使心脏泵血效率大大降低。
3、脂肪肝:内脏脂肪超标会令肝脏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脂肪。若轻度脂肪肝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导致肝硬化。向心性肥胖怎么减脂:
1、注重健康饮食:干预改善饮食习惯,注意定时定量与营养物质的含量配搭,尽量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拒绝吃夜宵,少吃零食。
2、配合运动:建议多做些有氧运动,帮助提高身体的代谢消耗,让体内脂肪更快得到燃烧。尤其推荐高强度有氧运动,能够降低身体对与胰岛素的抵抗性,并且能提高有氧能力的同时,在锻炼后24小时内仍然能够持续燃脂的效果。
其实有时候你胖并不全是因为你的错,还有的更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出现在肥胖基因身上,调查显示,每6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携带这种肥胖基因,所以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总是很容易感到饥饿,并不是因为你的错.
其实肥胖基因并不是无法拯救的,比如可以寻找个方法来降低自己的食物,或者提高基础代谢率都是可以的。拥有肥胖基因要怎么减肥好 易胖体质的减肥方法有哪些 易胖体质要怎么减肥
1、改变饮食结构
人们以往的饮食结构中都是碳水化合物占更多的比例,所以现在可以改变下自己的饮食结构。适当的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提高蛋白质的摄入。
首先,并不是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而是要改变饮食的比例。如果你之前是只吃米饭,现在可以改吃一些粗粮或者把主食换成麦片、红薯、玉米。
在日常中还可以增加对蛋白质和蔬菜的提取,不要米饭吃了两三碗而蔬菜只吃两三根,这种饮食方式肯定是会长胖的。除了少吃碳水化合物外,还要多吃一些优质的蛋白质。蛋白质是参与肌肉生成的必要元素,所以不要节食。身体里面的肌肉含量多了,脂肪比例自然而然的也会降低。很多优质的蛋白质都可以从一些食物中提取,比如未经加工过的牛肉、肌肉、猪肉或者三文鱼、牛奶中。
2、为什么要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吃多了会刺激体内的胰岛素分泌,而胰岛素分泌多了,体内的血糖也会升高会抑制脂肪的分解还会导致脂肪的储存,长久下去就会导致肥胖。因此在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做一些力量的训练来保持体内的肌肉,防止基础代谢率下降。
3、运动要多样性
每次去健身中心都做一模一样的练习,同样的运动量,所燃烧的脂肪会一次比一次少。这就是为什么每次减肥都是前期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如果今天选择慢跑,明天就该试试有氧操或游泳,最重要的是定期变换,给身体不同的刺激,消耗的热量也会直线上升。
人要连续运动40分钟以上,脂肪才会开始燃烧。减少脂肪的最佳方法是把运动时间尽可能拉长。试试间隔训练,把运动计划分几段完成,休息休息再运动。比如:在健身车上以7公里/小时的速度练习2分钟,然后以5公里/小时的速度练习2分钟,再回到7公里/小时,如此练习45分钟。
这个当然是可以的,因为目前这个补充的我感觉这个还可以的,你可以补充的。下面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来源于百度百科!!!
根据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可以分为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两种。腹部型肥胖又称为向心性肥胖(临床规范名称为中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内脏型肥胖、苹果型肥胖,这种人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内,四肢则相对较细。臀部型肥胖者的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以及腿部,又称为非向心性肥胖、女性型肥胖或者梨形肥胖。腹部型肥胖患并发症的危险性要比臀部型肥胖大得多。另外,按照发病年龄的不同,可以把肥胖分为幼年起病型、青春期起病型及成人起病型肥胖。
减肥方法
1、改变生活方式
首先应控制饮食,将摄入的能量总量限制在1000-1500kcal/天,减少脂肪摄入,脂肪摄入量应为总能量的25%-35%,饮食中富含水果和蔬菜、膳食纤维;以瘦肉和植物蛋白作为蛋白源。减肥膳食中应有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除了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还需要补充必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充足的水分。还要改变饮食习惯,在吃东西时需要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减慢营养物质吸收,控制能量摄入。饮食控制目标是每月体重下降控制在0.5~1公斤左右,6个月体重下降7-8%。肥胖患者最好在专门的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严格的饮食计划。
运动时,肌肉组织对脂肪酸和葡萄糖的利用大大增加,使得多余的糖只能用来供能,而无法转变为脂肪而贮存。同时随着能量消耗的增多,贮存的脂肪组织被“动员”起来燃烧供能,体内的脂肪细胞缩小,因此减少了脂肪的形成和蓄积。由此可达到减肥的目的。减肥运动须强调科学性、合理性和个体化,要根据自身特点掌握适当的运动量与度。
2、药物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