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兑是一个可以清热和胃,通经活络,醒神的穴位,临床上常可以用来治疗胃痛,面肿齿痛等常见症状。那么厉兑是什么经呢?
厉兑穴,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出《灵枢。本输》。井(金)穴。
厉兑穴:厉,危岸也。兑,口也,八卦之中以兑为口。厉兑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回流胃经的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内庭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因此体表经水从本穴的地部通道回流体内,经水的运行如从高处落入危险的深井一般,故名厉兑。
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的经水,其运行是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由于受地之地部的高热作用,流入的经水快速气化而成为气态物并由本穴上行天部,气化之气有肺金的秋凉之性,故本穴属金。
位置:厉兑穴位于人体的脚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作用:缓解治疗面肿、齿痛、鼻衄、咽喉肿痛、心腹胀满、胃脘疼痛、热病、多梦等。
功效:沟通胃经体表与体内经脉及交换气血物质。开窍醒神,清热和胃,通经活络。
厉兑穴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多梦;
厉兑穴配太阳穴、百会穴、足三里穴:治肝炎;
厉兑穴配太阳穴:治脑贫血;
厉兑穴配条口穴、三阴交穴:具有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主要治疗胫寒不得卧;
厉兑穴配隐白穴: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要治梦魇不宁;
厉兑穴配隐白穴、中冲穴、大敦穴:具有豁痰、醒脑开窍的作用,主要治中风昏迷。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厉兑穴,有刺痛感,每次左右各掐按1—3分钟,可以有效的治呕吐症状。用手指关节夹按厉兑穴2—3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咽喉肿痛、癫狂等。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厉兑穴5—10分钟,可以治腹胀、腹痛、多梦、热证等。
针刺疗法:厉兑穴斜刺0.1—0.2寸(点刺出血)。
是厉兑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主治: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热病、多梦、癫狂。
功能:开窍苏厥,清胃泻火,舒筋活络。
如图
【单穴功用】
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为足阳明胃经腧穴。穴为阳明脉气所发,犹牴角之作防御也,故名头维。维有维护、护持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腹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用于治疗偏头痛、目眩、目痛如锐、迎风流泪、眼睑瞤动、视物不明等症。
厉兑,在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出,为井金穴。其穴犹居临岸危之处,故曰厉,兑者口也,本穴与脾脉相通,脾又主口,其穴主治口疾,故名厉兑。本穴具有疏泄阳明之邪热、清胃泻火、醒神开窍、通经活络、回阳救逆之功。用于治疗颜面浮肿、口喎、口噤、鼻衄、牙痛、胸腹胀满、发热、热厥、多梦、癫狂、足胫寒冷。
【伍用功能】
头维位于头侧部,额角入发际0.5寸处,以舒调局部经气、祛风泻火、清头目而止疼痛之功;
厉兑为足阳明经腧穴,居于足第2趾外侧,距爪甲根角0.1寸处,为之井穴,有清泻胃火、活络开窍、回阳救逆之效。
二穴伍用,一上一下,疏调胃经经气,清热泻火,活络止痛之功益彰。
【主治】
1.头痛,证属风火为患者。
2.血管神经性头痛诸症。
【操作法】
头维:正坐,先取头临泣,并以此为据点,向外量取头临泣至神庭间距离,入前发际0.5寸处。向下或向后平刺0.5 0.8寸。
厉兑:仰卧或正坐,于第2趾爪甲外侧缘与基底部各作一线,当二线之交点处是穴。从前向斜后刺0.1 0.2寸。
【经验】
头维—厉兑伍用,原为治疗风火头痛而设。常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颇有良效。于书庄先生用于治疗风寒袭络之头痛,采用火针点刺屡建奇功,据云:治疗5例风寒型头痛,皆在2 3次病愈。吕老2005年秋曾治一青年男性,两头维穴周跳痛5年,时轻时重,痛时头脑发热,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数,采用本组对穴,每日针治1次,连针5次,痛止病愈。
吕老:1964年治一校友高某,18岁,右侧头痛年余,发无定时,痛时右眼流泪,依法治疗3次,痛除病愈,未再复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