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箕门的简单定位(箕门的准确位置图 箕门在哪个位置图片)

时间: 2023-02-16 20:25:50

箕门的简单定位

箕门的简单定位

箕门穴属足太阴脾经,有腹胀,消化不良,脚气等症状的时候,刺激这个穴位可以很好的改善症状,那么箕门的位置在哪里呢?怎么简单定位?

箕门的简单定位

箕门穴的位置,位于大腿内侧,当血海穴与冲门穴连线上,血海上6寸。

箕门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小便不利、遗尿、阴囊湿痒、遗溺、腹股沟肿痛、鼠蹊肿痛、下肢麻痹、足部肿痛等。

2.功效:沉降脾经阴浊。调下焦,利水。健脾渗湿,通利下焦。

箕门的治疗用法

治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针刺方法:箕门穴,直刺0.5—0.8寸,避开动脉。

艾灸方法:箕门穴,艾条灸5—10分钟,箕门穴,艾炷灸3—5壮。

按摩手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箕门穴,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按摩2次。

箕门是什么意思

箕门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脾经气血在此形成风气。

箕门:箕,土箕也,担物之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

该穴名意指脾土物质在本穴运行转化。本穴物质为血海穴水湿云气胀散而来的风气,至本穴后风气变为强劲之势并吹带脾土物质随其而行,穴内的脾土物质如被土箕担运而出,故名。

箕门的准确位置图 箕门在哪个位置图片

1 箕门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血海上6寸。

简易取穴:正坐绷腿,位于大腿内侧,有一鱼状肌肉隆起,其鱼尾凹陷处即是该穴。

2 箕门穴穴位解剖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3 箕门的功效和作用 功效:健脾利湿,利水通淋。

作用:箕门穴属脾经,脾经经循由本穴直抵腹部入盆腔,故本穴善治因中焦湿热不化移注膀胱所致的小便不利,淋证以及下焦湿热所致的腹股沟肿痛,阴囊湿疹;本穴还可用于水道失于制约而发生的遗尿。治疗股内侧痛,乃循经治疗。

4 箕门穴常用配伍穴位 1.配脾俞,膀胱俞,中极,曲骨,足三里,以健脾益气,利水通淋,治疗气虚遗尿,小便不利,尿闭,劳淋。

2.配膀胱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行间,以清利膀胱,治疗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热淋等。

3.配小肠俞,膀胱俞,阴陵泉,三阴交,以清热除湿,治疗湿热下注之阴囊湿疹。

4.配合阳,三阴交,以温经散寒,治疗寒湿带下。

5.配阴陵泉,血海,三阴交,以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治疗寒湿下注之腹股沟肿痛。

箕门准确位置图片 箕门的作用

1 箕门准确位置图片 科学定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与冲门的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长收肌和缝匠肌交角的动脉搏动处。

快速取穴法:

1.坐位,两腿微张开于缝匠肌内侧缘,距血海上2个4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绷腿时股内肌的尾端,约在血海上6寸。

2 箕门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股内侧肌。浅层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股动,静脉,隐神经和股神经支。

3 箕门的作用 箕门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通利下焦,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遗尿,睾丸炎,腹股沟肿痛,尿潴留,腹股沟淋巴结炎,阴囊湿疹等病症治疗;长期坚持按摩,对男女阴部瘙痒亦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4 箕门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大腿内侧,血海上6寸,绷腿时,股内肌的尾端取穴。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通利下焦,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