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钟穴属足少阳胆经,主治头项,胸胁,以及足少阳胆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那么悬钟在哪个位置呢?
悬钟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1、悬钟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小儿腹满不能食饮,悬钟主之”。属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2、别名:绝骨穴,髓会穴。
3、悬钟:悬,吊挂也,指空中。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响亮。该穴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上飞落而下,如瀑布发出巨响一般,故名。
1、缓解治疗颈项强急、半身不遂、腰腿疼痛、下肢瘫痪、及坐骨神经痛,偏头痛、落枕,痴呆,中风,胸腹胀满,脚气等。
2、按摩悬钟穴的功效:舒筋活络、清热生气、舒肝益肾。
1、古代记述:腹满、胃中有热、不嗜食,热病汗不出,五淋,喉痹,髀枢痛、诸节酸折、风劳身重,中风手足不遂、颈项强、脚气。
2、临床实验:落枕、偏头痛、淋巴结核、足内翻。
1、悬钟穴配风池穴:主要缓解治疗眩晕、耳鸣;
2、悬钟穴配内庭穴:缓解治疗心腹胀满;
3、悬钟穴配后溪穴、天柱穴:主要缓解治疗颈项强痛;
4、悬钟穴配昆仑穴、合谷穴、曲池穴、肩髃穴、足三里穴:缓解治疗中风、半身不遂;
5、悬钟穴配丰隆穴:主要缓解治疗高脂血症;
6、悬钟穴配后溪穴、列缺穴:缓解治疗项强、落枕。
1、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深刺可透三阴交穴,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足。
2、艾灸方法:艾条灸5—10分钟,悬钟穴,艾炷灸3—5壮。
悬钟穴属于足少阳胆经,悬钟穴位于人体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缓解治疗颈项强急、半身不遂、腰腿疼痛、下肢瘫痪、及坐骨神经痛,偏头痛、落枕,痴呆,中风,胸腹胀满,脚气等。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颈椎病、坐骨神经痛、小儿舞蹈病等。
悬钟穴别名绝骨,属足少阳胆经,专管人体骨髓的汇聚,髓生血,故本穴有较强的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功。按摩悬钟穴的功效:舒筋活络、清热生气、舒肝益肾。
1 悬钟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小腿外侧,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位,从外踝尖向上量4横指(即3寸处),腓骨前缘,按压有酸胀感。
2 悬钟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腓骨外侧皮神经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绯肠外侧皮神经的分支。
3.趾长伸肌:位于小腿前外侧皮下,由腓深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第5腰神经和第1骶神经。
4.小腿骨间膜:前面由腓深神经支配,后面由胫神经的分支支配。
5.腓动,静脉:此处位于小腿骨间膜和拇长屈肌之间。腓动脉是胫后动脉的一个分支,腓静脉与之伴行。
3 悬钟穴主治疾病 悬钟穴位八会穴之髓会,此穴与髓有着密切关系,故称髓会绝骨。而脑为髓海,故凡脑部的病皆可酌情取用悬钟穴。该穴具有改善脑血管循环,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主治脑血管病,颈项强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高血压,高血脂症,颈椎病,落枕等症。
4 悬钟穴保健按摩方法 1.按压法:用拇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悬钟穴,并做圈状按摩(按顺时针方向按揉)。
2.敲打法:弯曲手指,以指关节轻轻敲打悬钟穴,施力时应略偏向腓骨的后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