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骨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腧穴,这个穴位有舒筋活络之功,那么腕骨在哪个位置呢?
腕骨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赤白肉际凹陷处。
1、腕骨穴:属手太阳小肠经,腧穴;手太阳小肠经原穴。
2、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冷降。
3、腕骨: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骨,水也。腕骨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4、手太阳经原穴:因本穴位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此穴为小肠经原穴。
1、缓解治疗头痛、项强、目翳、耳鸣耳聋、口腔炎、消渴、黄疸、肩臂疼痛麻木、腕痛、指挛、胁痛、热病汗不出、糖尿病等。
2、按摩腕骨穴的功效:舒筋活络、泌别清浊。
1、腕骨穴配肝俞穴、阳陵泉穴、胆俞穴:治黄疸;
2、腕骨穴配涌泉:治伤寒发黄;
3、腕骨穴配大陵、间使、三间治腕关节炎;
4、腕骨穴配足三里、脾俞、胰俞治糖尿病;
5、腕骨穴腕骨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主治高热,惊风;
6、腕骨穴腕骨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
7、腕骨穴腕骨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1、针刺方法: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
2、艾灸方法:艾条灸5—20分钟,腕骨穴,艾炷灸3—5壮。
3.按摩手法
日常养生
用拇指指腹按揉腕骨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治疗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药按压腕骨穴,血压反应区,零落五,心包区,合谷,阳溪。手法是用力按压。用一束牙签强刺,会获得更好的疗效。腕骨穴还是祛湿的要穴,如果觉得体内有湿热,有风湿症,揉腕骨穴效果会很好。事件上,腕骨穴是靠通利二便来祛湿的。所以还可以治疗便秘。
1 腕骨在哪个位置图片 腕骨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赤白肉际凹陷处。
2 腕骨的意思是什么 1、腕骨穴:属手太阳小肠经,腧穴;手太阳小肠经原穴。
2、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冷降。
3、腕骨: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骨,水也。腕骨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4、手太阳经原穴:因本穴位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此穴为小肠经原穴。
3 腕骨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头痛、项强、目翳、耳鸣耳聋、口腔炎、消渴、黄疸、肩臂疼痛麻木、腕痛、指挛、胁痛、热病汗不出、糖尿病等。
2、按摩腕骨穴的功效:舒筋活络、泌别清浊。
4 腕骨的配伍疗法 1、腕骨穴配肝俞穴、阳陵泉穴、胆俞穴:治黄疸;
2、腕骨穴配涌泉:治伤寒发黄;
3、腕骨穴配大陵、间使、三间治腕关节炎;
4、腕骨穴配足三里、脾俞、胰俞治糖尿病;
5、腕骨穴腕骨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主治高热,惊风;
6、腕骨穴腕骨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
7、腕骨穴腕骨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1 腕骨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简易取穴:伸直手掌,位于手掌小指侧,沿第5掌骨向上摸,至第5掌指骨末端,与另一小骨交界处即是。
2 腕骨穴穴位解剖 有小指外展肌和小指对掌肌;有腕背侧动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3 腕骨穴的功效作用 腕骨穴属小肠经,为小肠经原穴,是小肠元气输注留止之处,其经脉循行上头项,且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通,膀胱经亦循 头项,故具有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滋阴增液的作用,可治疗头痛项强;太阳经主表,本穴对外感表证,热病汗不出,疟疾发热等有效;太阳经上头抵面达五官,本穴可治五官郁热之实证;小肠经属火,本穴又为原穴,可泻脏腑之热而又不伤正气,故可用于内热消渴,黄疸等疾患;本经循行所过之处病症,可取本穴治之。
4 腕骨穴常用配伍方法 头痛项强可配天柱,后溪;各种热病可配风池,大椎;五官疾患可配合谷,风池,太阳等;消渴,黄疸可配胆俞,肝俞,脾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等;肩臂疾患可配天宗,肩贞,养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