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中是督脉腧穴,有益气通络的作用,是治疗腰腿痛,腹胀等症状常用穴,那么脊中的准确位置在哪里呢?
脊中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出处:《针灸甲乙经》:“在第十一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
别名:神宗穴,脊俞穴。
第1步脊中:脊,穴内气血来自脊骨也。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脊中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外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为人体重力场在背部体表的中心位置,穴内气血为脊骨内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水液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故名脊中。脊俞名意与脊中同,俞同输。
1.缓解治疗风湿痛、腰腿疼痛、腰脊强痛等;
2.缓解治疗黄疸、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油脂旺盛、嘴周痤疮等;
3.缓解治疗腹泻、腹胀、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痢疾等;
4.舒筋活络、调理气血、壮阳益气、缓解治疗癫痫等。
1.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腹胀胃痛;
2.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腹泻痢疾;
3.配鸠尾穴、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痫;
4.配肾俞穴、太溪穴:治腰膝痛;
5.配至阳穴、阳陵泉穴、胆俞穴:治黄疸。
针灸疗法:斜刺脊中穴0.5—1寸。
艾灸疗法:艾炷灸脊中穴3—5;或艾条灸脊中穴5—10分钟。
1 脊中的准确位置 脊中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2 脊中的意思是什么 出处:《针灸甲乙经》:“在第十一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
别名:神宗穴,脊俞穴。
第1步脊中:脊,穴内气血来自脊骨也。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脊中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外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为人体重力场在背部体表的中心位置,穴内气血为脊骨内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水液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故名脊中。脊俞名意与脊中同,俞同输。
3 脊中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风湿痛、腰腿疼痛、腰脊强痛等;
2.缓解治疗黄疸、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油脂旺盛、嘴周痤疮等;
3.缓解治疗腹泻、腹胀、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痢疾等;
4.舒筋活络、调理气血、壮阳益气、缓解治疗癫痫等。
4 脊中的配伍疗法 1.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腹胀胃痛;
2.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腹泻痢疾;
3.配鸠尾穴、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痫;
4.配肾俞穴、太溪穴:治腰膝痛;
5.配至阳穴、阳陵泉穴、胆俞穴:治黄疸。
1 脊中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第11胸椎棘突下。
取穴:俯卧或正坐,在背部,人体脊柱为21椎节,脊中在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2 脊中穴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上;布有第11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11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3 脊中穴功效与作用 功效:温肾健脾,强健腰膝。
作用:脊中属督脉,位于下背部近干批准,故可健脾利湿,疏肝利胆,治疗中焦气机阻滞,食积脾弱的小儿疳积,脾失健运,湿流肠间的腹胀泄泻,及肝胆湿热,胆汁外溢的黄疸。该穴还可通调督脉,升提阳气,治疗脱肛。督脉行于脊中,上贯入脑,故本穴可通调督脉,健脑安神,而治疗癫痫。
4 脊中穴配伍应用疗法 配脾俞,阴陵泉,可健脾利湿,主治腹泻,黄疸;配百会,承山,可升阳举陷,益气固脱,主治脱肛;配人中,百会,可调和阴阳,开窍醒神,主治癫痫;配肾俞,委中,可温肾阳,健腰膝,主治腰痛,腿疼。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