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2021冬至如何养生(冬至,如何养生?)

时间: 2023-02-16 20:28:24

2021冬至如何养生

2021冬至如何养生

1、注意防寒保暖,冬至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一旦受凉,容易损害健康。

2、坚持晚间泡脚,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因此,多泡脚可有效帮助保暖。但泡脚一定要坚持,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3、适量进补,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

冬至,如何养生?

冬至是24节气中第22个节气,是冬季六个节气的第四个。冬至这一天是阴盛阳交之时,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因为阴极而阳始生,故叫冬至。这之后,阳气由少到盛,阴气由盛到少。我们也要度过冬季最寒冷的数九寒天,就是我们俗称的“三九天”。冬至后的“三九天”,天气寒冷,体内阳气刚刚生发,比较弱小,这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小心保护、精心调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寒冷、多休息、适当运动、平稳心情,养护自身体内初生阳气,利于以后的生长繁盛。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正如《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日常生活中,具体指导如下:
1、不要过多运动,要静。这样,阴气才能旺盛,阳气才能生得更好。比如说,一个人平时很爱运动,那么在冬至前后,就应当适当减少运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对身体也更好。
2、适当调整作息,尽量早睡晚起,少从事强体力或强脑力劳动,使身心尽量处于安静的状态,尤其是不能熬夜。中医认为,熬夜是最易耗伤阴血阳气的。
3、冬至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此时进补最易吸收藏纳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所以有了“冬令进补”一说。中药虫草、人参、附片是三大补品;食疗中吃些羊肉、狗肉、鸽肉及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黑菇、乌骨鸡等是不错的选择;冬天又是百果归仓的季节,不少坚果如核桃、板栗、花生、松子、榛子、莲子等,具有补肾、健脑、养颜、乌发等多种功效,冬日食用,益处多多。
4、人体后背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而至阳穴则是由阳中之阴到达阳中之阳的地方,也就是阴阳相交的地方。因此在冬至左右按摩位于后背的至阳穴穴,有补阳气的功效。

冬至如何养生

【冬至如何养生】    注意防寒保暖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建议大家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其次,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另外,外出时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尽量少出门,适度保暖、适量运动。尤其是有晨练习惯的人也应当注意,最好不要天不亮就出门锻炼,此时天气阴冷寒气重,而锻炼后皮肤毛孔是张开的,特别容易受凉,诱发感冒和偏头痛等疾病。

早睡晚起勿过度操劳

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当注重于“藏”,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勿过度操劳。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不可大汗淋漓。

同时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

   晚上泡泡脚

正所谓“寒从足下生”,在中医的阴阳属性上,寒邪属阴,下半身属阴,所以冬天腿脚的保暖尤为重要。对于血寒的人,可以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泡脚的时候,最好选用高一点的塑料桶或木桶。

一是可以将整个小腿的下半段都泡到。二是水量比普通的盆大些,也不容易凉。如果头部微微出汗是最好的。根据各人喜好,还可以加入几片姜或些许盐,也有助于驱寒和治疗脚部皮肤等疾病。

此外,怕冷的朋友早上起来的时候,也可以喝杯姜糖水,能温脉养血。

饮食以温热为主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因为冬至过后,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以发挥其滋补功效,所以在冬至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

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顺应这一趋势,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药食。

鸡、甲鱼、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不但味道鲜美,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天气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

花生、核桃、栗子、榛子、杏仁等坚果,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食物。由于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而此时天气较冷,适当多吃一点坚果有御寒的作用,还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不过,吃坚果也要注意适量和因人而异哦。

【冬至遵循3个基本原则】 1、起居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2、药补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

3、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类食物优点和缺点。

①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②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③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常用“补冬”药缮处方】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从立冬开始至冬至前后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大家称为“补冬”。正确的“补冬”,能使身体强壮而又保持窈窕。

1、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2、四神(又称“四臣”):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3、四物: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4、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等。 烹调方法:将准备好的汉药,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壶内。接着准备家禽(鸡、鸭)或野禽(雉鸡、斑鸠等),还有猪脚(肘子)、猪肚、腰子、鳗鱼、鳖等,经过处理后再放入大壶中,然后倒入水和酒,或仅使用酒来慢慢炖煮。

煮好的补冬品,有效成分会渗出于汤中,肉里的软骨会松软到入口即化,汉药独特的味道则会满室生香。

注意:“补冬”最好在身体状况良好时进行,患有感冒而发烧或咳嗽时应避免。然而,“四神”的药性特别温和,而且富有滋养又能强化肠胃,因此即使处于感冒体力衰弱的情况下,只要有些食欲,即应多加食用。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