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吃多并不会导致得胆结石,一般来说,胆结石的形成是因为胆汁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保持原有的液状,析出形成颗粒状的结晶,长期持续逐渐形成胆结石。根据形成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存在于胆囊内的称为胆囊结石、存在于胆总管内的称之为胆总管结石以及存在于肝脏内称之为肝内胆管结石。
现代医学认为,胆结石的形成与个人的体质相关,主要的危险因素有BMI指数过高、饮食过于油腻、不规律饮食等。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三餐居无定时,而且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食用过多,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胆结石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在营养学的角度来看,鸡蛋蕴含的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物质,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质补充品。但再好的东西也不宜多吃,一般认为老年人每天的鸡蛋摄入量应在1到2个之间,从事脑力劳动、中青年朋友可以保持每天两个鸡蛋的摄入量。青少年儿童由于处于一个生长发育的阶段,摄入量可以稍大,每天最好能保证2到3个鸡蛋。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产妇、乳母等需要较大的营养的人群,需要摄入更多的优质蛋白质,每天鸡蛋的摄入量可以提高到3到4个。
此外,我们应该认识到,健康人群对于鸡蛋的摄入并没有太大的限制。如果是本身具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每天的胆固醇摄入量最好是能控制在300毫克以下,不宜多吃。尤其是蛋黄,里面含有的胆固醇较多,喜欢吃鸡蛋的人也可以考虑只吃蛋白,补充了蛋白质也减少胆固醇的摄入。
平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也是预防胆结石的一个好方法。现在很多人每天都盯着电脑,一边看电视还一边吃着零食,还有些人一天到晚都躺在床上玩手机,也不出门,这都是患胆结石的高危人群。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进行适当的运动,不要老是坐着或者躺着。
当然,还要注意维持理想的体重,不能过胖或者过瘦。一般来讲,体型肥胖人,更容易得胆结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少吃些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还要规律三餐,不能暴饮暴食,最重要的是不可以不吃早餐。
指导专家:刘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普通外科主任。
专长: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微创外科治疗,腹腔镜肝脏肿瘤,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
据媒体报道,某网友平时非常爱吃鸡蛋,平均到一天要吃四个左右,结果患上了严重的胆结石,不得已进行了手术。随即【每天四个鸡蛋得胆结石】就登上了热搜榜单,一时间众说纷纭,有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开启了焦虑模式,尤其是作为健身党,更是忧心忡忡。
其实,每天吃四个鸡蛋跟患上胆结石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能说会增加患病几率,其实每一种疾病都是各方面因素长期综合导致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就是说患上胆结石的重点,并不是单纯的因为鸡蛋摄入量过度,而是多种不良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不喜欢喝水或经常饮料代水(高血糖)、营养物质摄入过多又没有有效代谢消耗(肥胖/高血脂/高胆固醇)、长期熬夜身体器官难以排毒、甚至长期精神焦虑,等等。
那么言归正传,鸡蛋里有什么成分是人体不能大量摄入的呢?
①.胆固醇 蛋黄中虽然含有大量的卵磷脂等营养物质,但是胆固醇的过量摄入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引发动脉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
②.蛋白质 鸡蛋的蛋清部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成分,摄入过多会导致营养不良。尤其是脾胃虚弱的宝宝们,不建议过多食用,会导致胃痛、胀气甚至腹泻。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③.脂肪 减肥的宝宝们如果没有增肌计划,还是要少量食用,因为鸡蛋中含有大量脂肪,大量进食会导致肥胖。
④.微量元素、矿物质以及维生素,其实这类也不宜摄入过多,因为人体对这些物质的需求是很有限的,所以虽然鸡蛋中这些营养物质含量很高,也不宜多吃。
但是对于有健身习惯的朋友们来说,增肌的时候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和医嘱,每天根据教练要求摄入1到2个鸡蛋也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因为在健身过程中会流失很多营养物质,而且在运动过程中这些营养物质也能够转化和代谢。
除了以上内容,很多宝宝还会疑惑,为什么小时候家里的老人都说一天最多只能吃两个鸡蛋?这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据资料显示,对于有高血脂风险的人群每天摄入的胆固醇最好不应超过300毫克,而一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大约在150~220毫克左右甚至更高,所以最多吃两个鸡蛋有度饮食也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另,仅阐述个人看法,虽然现在在数值上胆固醇摄入量上限取消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指标偏高或者有潜在患病风险甚至已患病的人群可以随便摄入。只能说任何疾病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饮食有度还是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所以维持一个限度也是有一定必要的。
由此看来,鸡蛋虽然好吃,但是还是要适度食用,正如孔子所说的“饮食有节”,这也是传统中庸思想在饮食问题上的真知灼见,故饮食也要符合中庸之道,才能健康长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