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的6个禁忌包括不宜空腹喝、不宜加热喝、腹泻者不宜喝、糖尿病者不宜喝、不宜大量喝、1岁以下幼儿不宜喝等。
1、不宜空腹喝:空腹状态下胃部酸度比较高,容易杀灭酸奶中有益菌。而且喝酸奶过程中还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痛、反酸等症状。
2、不宜加热喝:酸奶中有益菌稳定性比较差,加热可能会杀灭其中有益菌,使牛奶失去其营养价值。
3、腹泻者不宜喝:酸奶中所含有益菌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所以腹泻患者不宜喝,容易加重腹泻症状。
4、糖尿病者不宜喝:酸奶中糖分含量比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喝,以免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5、不宜大量喝:短时间内不可以喝大量的酸奶,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
6、1岁以下幼儿不宜喝:一岁以下幼儿胃肠系统还没有完善,胃肠微生物菌群并不是特别稳定,喝酸奶容易破坏胃肠菌群,影响胃肠正常发育。
所以酸奶好喝,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喝。想要喝奶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奶类。若喝了酸奶后,身体出现异常情况,还要及时就医治疗。
喝酸奶的五大禁忌:
1、酸奶不宜空腹饮用。人在空腹时,胃液中的pH值小于2,而酸奶中的乳酸菌要在pH值5或4以下的微酸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发生效应。
2、酸奶禁忌加热,温度越高,营养、乳酸菌损失越大。对于胃酸过多者,应与其他食物一同配合食用酸奶。
3、服用抗菌素的病人(在服药后0.5~1小时后,再饮用酸奶)。酸奶忌与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类药同服(如用酸奶当水服药)。这些药能杀灭乳酸菌。
4、吃酸奶绝对不可搭配香肠腊肉等高油脂和加工肉品。因为加工肉品内添加了硝,也就是亚硝酸,会和酸奶的胺形成亚硝胺,是致癌物,所以尽量不要把酸奶和烧腊一起吃。
5、并非量越大越好。许多人喜欢喝酸奶,甚至把它当成了饮料,每天好几瓶。专家指出,喝酸奶并非越多越好,尤其是保健食品身份的酸奶,更要控制量。用量在一天两次为最佳。
1、黄豆:酸牛奶含丰富的钙质,黄豆所含的化学成分影响钙的消化吸收。
2、酸奶不宜与花椰菜、黄豆、菠菜、苋菜、蕹菜等同时食用:因牛奶含丰富的钙质,后者所含的化学成分影响钙的消化吸收。
扩展资料:
不宜过多饮用。许多人认为酸奶营养价值较高且含有益健康的嗜酸乳杆菌。便认为多饮有益无害。实际上,过多饮用酸奶会造成某些营养物质暂时过剩而可能引发代谢障碍,特别是嗜酸乳杆菌群摄入过多会导致肠道中原有的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失调,从而引发某些肠道疾病。
不宜煮沸饮用。酸奶中的嗜酸乳杆菌是活的细菌营养体,若煮沸,活菌变为死菌,使菌体失去其特有的保健功效。当然,也不要用开水冲服,以免嗜酸乳杆菌群被杀灭或使其活力下降。
不宜空腹饮用。嗜酸乳杆菌的存活与胃肠道中的酸碱度(PH值)密切相关。据医学研究部门的细菌学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在PH值5.4以上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良好,而在PH值2以下则难以存活。
如空腹时喝酸奶,此时胃液的PH值一般在2左右,嗜酸乳杆菌将被杀灭或使活力严重下降,从而达不到酸奶应有的保健功效。因此,喝酸奶的最适宜时间应在饭后2小时以内,此时胃液的PH值一般已升至5左右,较适宜于嗜酸乳杆菌的存活与生长,从而有利于发挥其独特的保健功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酸奶别和这些食物一起吃 喝酸奶也有禁忌
很多酸奶的广告语中都大肆宣传酸奶的营养价值比纯牛奶来的要高,真的是这样的吗?很多女生为了减肥把酸奶当主食,真的好么?老人总说吃冷的会伤肠胃,那么喝酸奶也可以喝热的吗?酸奶真的人人都适用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解答喝酸奶的禁忌。
喝酸奶的4大禁忌
1、酸奶不可与药同食
酸奶和很多食物搭配起来都很不错,特别是早餐配着面包、点心,不仅口感好还营养丰富。酸奶不宜和某些药物同服,如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它们可杀死或破坏酸奶中的乳酸菌。但酸奶很适合与淀粉类的食物搭配食用,比如米饭、面条、包子、馒头、面包等。
2、别拿酸奶充饥
当你饥肠辘辘时,常常会马上抓起一杯酸奶,一饮而尽?这样确实能够缓解一下饥饿的感觉,但是最好别拿酸奶充饥。因为空腹时胃内的酸度大(ph值是2),酸奶所特有的乳酸菌易被胃酸杀死,其保健作用会大大减弱。还是在饭后1~2小时的时候再喝吧!因为这时胃液被稀释,胃内的酸碱度最适合乳酸菌生长。另外,在晚上喝酸奶记得喝完酸奶后,特别是晚上喝完后,要及时刷牙,因为酸奶中的某些菌种及酸性物质对牙齿有一定的损害。
3、只能冷藏不能加热
很多人知道酸奶里有很多益生菌,但却不知道如何留住它们。介绍,在酸奶刚生产出来时,里面都是活菌,只有冷藏才能将活菌很好地保留下来。还有人喜欢把酸奶热了喝,这种做法更是暴殄天物了。
4、肠道疾病患者与小孩慎食
腹泻或其他肠道疾病患者在肠道损伤后喝酸奶时要谨慎;1岁以下的小宝宝,也不宜喝酸奶。此外,糖尿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最好别喝含糖的全脂酸奶,否则容易加重病情。适合多喝酸奶的人群有:经常饮酒者、经常吸烟者、经常从事电脑操作者、经常便秘患者、服用抗生素病人、骨质疏松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