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泻黄散的功效与作用(泻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泻黄散的注意事项)

时间: 2023-02-17 15:54:05

泻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泻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泻黄散的功效与作用组成

泻黄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药材组成,在小儿药证直决中写到,其又名泻脾散,主要由藿香叶、山栀仁、石膏、甘草等药材组成,食用具有以下功效作用。

泻脾胃火

泻黄散由藿香叶、山栀仁、石膏、甘草、防风组成,其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主治脾胃伏火证,证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清热

泻黄散与清胃散同有清热作用,但与清胃散不同的是,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热牙痛、或牙宣出血、颊腮肿痛者。前者是清泻与升发并用,兼顾脾胃;后者是以清胃凉血为主,兼以升散解毒,此为两方同中之异。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人群。

禁忌人群:胃阴虚有热者、舌色淡白者。

泻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泻黄散的注意事项

1 泻脾胃火 泻黄散由藿香叶、山栀仁、石膏、甘草、防风组成,其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主治脾胃伏火证,证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2 清热 泻黄散与清胃散同有清热作用,但与清胃散不同的是,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热牙痛、或牙宣出血、颊腮肿痛者。前者是清泻与升发并用,兼顾脾胃;后者是以清胃凉血为主,兼以升散解毒,此为两方同中之异。

3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人群。

禁忌人群:胃阴虚有热者、舌色淡白者。

中药泻黄散的标准配方

【方名】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
【异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
【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 藿香叶(21克) 山桅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风(120克) 【功用】 泻脾胃伏火。
【主治】 脾胃伏火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用法】 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3-6克),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禁忌】 斟酌。
【方论】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
【附注】 本方与清胃散同有清热作用。泻黄散泻脾胃伏火,主治脾热弄舌、口疮口臭等;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热牙痛、或牙宣出血、颊腮肿痛者。前者是清泻与升发并用,兼顾脾胃;后者是以清胃凉血为主,兼以升散解毒,此为两方同中之异。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