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远端肌病能治愈吗

时间: 阅读:13437

远端肌病能治愈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祝由师

祝由师

2025-02-01 21:21:51

远征疾病是不能够治愈的,它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所引起的,如果不治疗的话会造成肌肉收缩无力,出现运动障碍。但是如果积极的进行治疗,保持心态良好,积极的面对生活,作息要规律,饮食均衡,使用针灸按摩和艾灸等等中医的方法,加上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对身体改善有很好的作用。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3-10-08 23:23:23

    上肢远端肌肉萎缩可以伴发下肢肌萎缩,比如脊肌萎缩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脊膜脊髓神经根炎、营养不良性或癌性肌肉病等等,都可以出现上下肢同时不同程度肌肉萎缩。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上肢肌萎缩与下肢肌萎缩并没有绝对关系。
    也就是说,无论上肢还是下肢,肌萎缩发生既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先后发生,还可以单独存在。
    比如颈椎病引起肌萎缩大都是单侧上肢远端不均匀萎缩。
    脊髓空洞症可出现节段壮肌肉萎缩。
    肌萎缩侧索硬化则是双侧上肢远端肌肉萎缩,甚至会伴有胸锁乳突肌萎缩的表现。
    因此,上肢远端肌萎缩的患者可以出现下肢肌肉萎缩,但并不是必然会出现。

  • 祝由师
    回复
    2023-10-08 23:23:23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一般不能治好。

    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遗传性肌肉变性性疾病,包括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等共计9种类型。其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主要是由于染色体XP21发生基因突变引起患者肌肉进行性萎缩,伴有腓肠肌的假性肥大。而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一般是不能治好的。但可以通过积极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调理。

    其中药物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以及增强肌肉营养、改善细胞代谢、延缓呼吸肌和心肌病变等治疗。常见药物包括艾地苯醌、左旋精氨酸等。

    康复治疗是针对患者出现的肌肉萎缩或者功能障碍进行锻炼。

    手术治疗主要是纠正脊柱侧突或者关节挛缩。

    支持治疗是针对已经出现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维持生命的治疗。

    有些患者由于长期患病且疾病无法治愈,可能引起抑郁或者自卑的心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山亭柳
    回复
    2023-10-08 23:23:23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谈谈“肌肉萎缩”的问题。 肌肉萎缩疾病属于肌病和运动神经元病,是目前世界上难以医治的一类疾病,这些病常因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甚至引起死亡。肌肉萎缩疾病包括的疾病较多,其中常见的有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根炎,周围神经炎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神经肌肉萎缩,都属此类病症。 肌肉萎缩疾病属于肌病和运动神经元病,是目前世界上难以医治的一类疾病,这些病常因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 动物实验证明,切断支配肌肉的神经24--36小时后,肌纤维对乙酰胆碱的兴奋性逐步增高,出现肌纤维颤动膜电位和肌纤维膜上卫星细胞等一系列的营养性改变,并逐渐发生萎缩,另外,肌肉的运动、正常生理活动的锻炼及充足的氧气供应与萎缩的发生密切有关。从临床角度看,支配肌肉的神经,包括脑部的上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的病变、肌肉本身的疾病(遗传、损伤、炎症等)血液供应障碍和肌肉的活动减少(废用性)均可引起肌肉萎缩。 1)中枢性改变  1.脑源性肌萎缩,少见。常见大脑皮质的萎缩性病变,特别是儿童时期的大脑半球顶叶病变先天性运动区发育强或大脑半球深部(丘脑)占位性病变,炎症等,引起对侧身体相应部位的肌肉萎缩。  2.原发性脊髓前角或脑干颅神经运动核及其传导途径的病变所致之肌肉萎缩。例如,运动神经元疾病,包括婴儿进行性脊髓肌萎缩,少年进行性球麻痹,家族性遗传性少年型脊髓肌萎缩症等。  3.并发于中枢神经弥漫性病变的神经元性肌萎缩,如关岛运动N元疾病,海绵状自质脑病,家族性遗传性共济失调,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大脑叶性萎缩等。  4.先天发育畸形所引起的继发性中枢神经元性肌萎缩,如先天性颅神经核发育不全,综合症,脊髓积水,脑脊髓膨出,脊管闭合不全,脊髓发育不全,延一脊髓空洞症等。 5.脊髓病变,如损伤、产伤、脊髓压迫、带状疱疹性脊髓炎和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等。 2)周围神经病变  常见:损伤、炎症、肿瘤、变性等均可引起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失神经支配,产生肌肉萎缩,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不同,决定了肌萎缩引病的形式,但不决定其临床类型,周围神经受损的部位决定了肌萎缩临床表现的特征,但不影响其起病的形式,例如损伤和炎症多为急性起病,引起肌肉急性失神经支配,遗传性和变性起病缓慢,逐步进展,产生慢性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的发生亦较慢,神经根损害所致者,表现为阶段性肌肉萎缩,神经丛损害所致者,出现一组肌肉萎缩,神经干或末梢神经损害所致者,产生局部范围或个别肌肉萎缩。 1.原发性或遗传有关的周围神经疾病,如进行性腓肌萎缩症,遗传性肥大性间质性神经病,肌萎缩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病,家族性遗传性腓肌萎缩型共济失调综合症,家族性复发性压迫性周围神经麻痹,家族性复发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间质性脊炎神经病等。 2.周围神经损伤,如脊神经的撕裂伤、挫伤,压迫臂丛的产伤,神经的缩窄性压迫神经电击伤,放射损伤及烧伤等。 3.周围神经的中毒性损害,包括药物、有机物、无机物、细菌毒素等。 4.周围神经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变态反应性病变及胶元结缔组织病和洁节病性周围神经病等。 5.其他,代谢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 3)神经肌肉接头的病变 罕见,系由运动终极的神经末梢变性引起神经肌肉传递不能而致肌肉萎缩,如重症肌无力的眼肌,颈肌萎缩,癌性肌病,有机磷中毒常出现肌束颤动和肌病变,但对于它的发病原理有最常见。 4)肌源性病变 1.遗传性肌肉疾病。由遗传基因异常所引起,如各种肌营养不良症等。 2.炎症性肌病,包括化脓性肌肉感染、不明原因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风湿性肌病、洁节性多动脉炎、复发性脂膜炎、寄生虫性肌炎和洁节病性肌炎等。 3.代谢性肌萎缩,如骨病性肌病、骨化性肌炎、甲状腺性肌病。 5)废用性肌肉病变 原因不清,有把它归入下运动N元病变以上的抑制引起,但可能与肌肉的长期不运动密切有关。这类病变去病因后,一般情况好转,并积极参加运动锻炼,常可在短期内恢复原来的肌肉体积和肌力。如,病性肌无力、老年性肌无力。 6)缺血性病变 供应肌肉的血管固炎症或损伤,或空气、脂肪等栓子栓塞,可产生肌肉无菌性梗死而萎缩,如肢体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长骨骨折时空气或脂肪栓塞,心脏病的栓子脱落、洁节性多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等。 爱心提示:建议进行物理及恢复性的治疗。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 山亭柳
    回复
    2023-10-08 22:22:13

    可能很多人对于肌肉营养不良这种疾病不是很了解,它是由遗传因素所致的以进行性骨骼肌无力为特征的一组原发性骨骼肌坏死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萎缩和无力,也可累及心肌。对于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当发现肌肉营养不良的症状时,就要积极去医院进行治疗。
      肌肉营养不良是指一组以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和支配运动的肌肉变性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群,发生以后,对于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那么,肌肉营养不良的症状有哪些呢?
    1、正常儿童生后1岁独立行走,患儿可能1岁半—2岁开始独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稳,往往被误认为缺钙或体质弱等原因而被忽视。其实这可能是肌营养不良的早期症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2、肌营养不良患儿多于3—5岁逐渐出现症状,婴幼儿期多无症状,也有部分细心的家长可能发现患儿其实从小运动发育就较同龄儿童稍有落后。随患儿年龄长大,症状逐渐明显,常在入托后发现患儿运动能力较同龄儿差,动作不协调、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龄儿童。肌营养不良患儿逐渐出现步态异常,行走摇摆,俗称鸭步,上楼困难,蹲下起来困难。需用双手撑膝来帮助股肌用力,使上身起身,站力时胸腹过度前凸,来维持腰部肌无力的身体平衡,两腿分开方可站稳。
      3、眼睑型肌营养不良,上睑下垂为早期表现,随之发生进展性眼外肌麻痹;也常见面肌无力,以及四肢肌受累,病程缓慢进展。远端性肌营养不良主要影响手足小肌肉、腕伸肌、足背屈肌,病程缓慢进展。也有报道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散发的远端肌病,表现年轻人进行性下肢无力。
      发现了肌肉营养不良以后,就要立刻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减少疾病对患者的伤害。

女性湿气重齿痕舌怎么调理

远端型肌源病怎么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