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耳鸣半年针灸有效吗

时间: 阅读:9943

耳鸣半年针灸有效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5-02-23 15:43:43

耳鸣半年的临床损伤的临床病变表现,再通过针灸治疗也有良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所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通过针灸按摩,配合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都有良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山亭柳
    回复
    2023-10-11 08:08:21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10-11 08:08:21

    神经性耳鸣如果时间不超过3个月,中西结合或者中药中医的效果比较确切。但是,如果神经性耳鸣的症状已经超过3个月,甚至半年以后,中药或者中西结合治疗都效果不佳。
    神经性耳鸣考虑与平时情绪、饮食和身体状态都相关,用中药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清脑醒腑,通窍开耳,对于耳鸣症状可以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神经性耳鸣是不能完全去根的。
    所以,平时需要保证好自己的情绪状态,一旦出现耳鸣的症状,应该尽早用中西结合的办法治疗,如果时间过久,疗效就不佳了。
    神经性耳鸣看中医是有效果的,可以尝试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对神经性耳鸣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注意调节情绪变化,保持心情舒畅。也可以综合治疗,一般对于神经性耳鸣的治疗在临床上,常采用扩血管药物等治疗,增加局部缺血组织的血流量,减轻血管内膜水肿及改善内淋巴循环,以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
    患有神经性耳鸣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方法上采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效果是很好的。中医是能治疗好神经性耳鸣疾病的。这是不可辨别的事实,很多患者在采用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时,纷纷选择中医方法来治疗,通过中医方法治疗后,不仅耳鸣疾病治疗好了,而且去根了在也没犯过。
    在中医治疗神经性耳鸣中,中医针灸方法治疗效果是非常有效果的,中医针灸方法得到了很多患者的认可。中医医生使用专业针,按照人体经络及穴位,依次将针刺入人体穴位,通过刺入穴位后,能够很好的促进经络畅通,促进耳朵部位血液循环,以此针灸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最大的好处是对患者身体无任何毒副作用。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3-10-11 08:08:21

    耳鸣针灸有效果。耳鸣是指外界无声源而患者自觉耳中鸣响的一种病症,可单独发生,也可作为多种疾病的并发症状。针灸治疗耳鸣一般取穴以局部取穴为主,通过刺激穴位,能够阻止毛细胞坏死,提高耳蜗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听中枢皮层诱发电波幅,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治疗时间的相应延长和重复治疗,患者的耳鸣得到逐渐的改善。当出现耳鸣时,一般是因为肝阳上亢,肝火上扰,或者是因为肾虚以及脾胃虚弱引起。中医针灸针对不同的原因导致的耳鸣,要进行针对性选穴治疗。比如说肝火上扰,肝阳上亢引起的耳鸣,我们可以选取听宫,耳门,以及太冲,行间等穴位进行清肝泻火开窍。如果是肾虚引起的耳鸣,我们可以选取肾腧,肝腧,三阴交,听宫,听会,关元等穴位起到补益肾气,促进耳鸣的恢复。如果是脾胃虚弱引起的耳鸣,可以选取气海,足三里,听宫,脾胃腧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来补益脾胃,治疗耳鸣。

  • 紫苏
    回复
    2023-10-11 07:07:11

    针灸是一种治疗方式,通常耳鸣在选择治疗方式的时候,针灸是很好的选择方式。在临床中有很多病人耳鸣后选择针灸治疗,很多人通过针灸的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为... 全部>>

    针灸治疗耳鸣有一定疗效,而且越早针灸治疗疗效越好,一般对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比较好.中医认为,耳鸣主要是由于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经亏损、脾胃虚弱等引起...

    如果患者有耳鸣现象,其实从中医学上来讲,是可以用针灸的方式帮助治好的.但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不一样,在用针灸方式治疗时,需要结合一定的药物,比如利用维生...

    针灸对于耳鸣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耳鸣症状可能是由于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精亏损、脾胃虚弱等所引起,需要中医辨证论治,选择正确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1.肾精亏损引发的耳鸣,可通过针灸肾俞、关元、三阴交、听会、听宫等穴位,进行对症...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时所感知的声音,是患者自觉耳内存在异常声音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耳鸣的发生与外感风邪、肝胆火旺和肾精亏耗...

    针灸能够治疗患者的耳鸣,在临床上能够有效的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建议患者还可以配合按摩,还有高压氧一同来治疗.药物方面,患者可以口服银杏叶提取物片,谷维...

耳鸣脑鸣头部按摩管用吗

艾灸不是烤肉并非越烫越好得气吗作用是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