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肝经的作用和功效是可以起到疏通气血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偏头痛的恢复,也有利于改善视力的情况。有利于缓解眼睛的疲劳,同时也有利于偏头痛的恢复,促进气血不和的恢复。按摩的方法注意力度不要太大,同时也注意按摩的时间不要太久,也要避免引起异常的疼痛。
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肝不好?除了长斑、冒痘、肥胖、,如果出现以下信号,那是肝脏代谢功能真的出问题了,说明肝在向你“求救”,一定不要忽视。
《黄帝内经》也说“肝开窍于目”。肝脏排出毒素是否顺畅,主要看这4点:
① 皮肤干燥,双目无神
肝代谢不佳,导致指甲竖纹、皮肤干燥、头发干枯。
② 夜晚1-3点易睡不着
肝火旺,容易虚烦、多梦,睡不好。熬夜眼睛干涩,也是因为血虚藏不住。
③ 容易心急、烦躁
尤其女生例假时,肝血不足,气浮于上,就更容易烦躁。
④ 酒醉后头痛欲裂
肝脏无法将酒精里的乙醛排清,导致头晕、口苦口干、酒精肝等问题。
肝脏不好按摩下面这些穴位,可疏肝理气、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肝俞穴: 肝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俞穴位于背部脊柱旁边,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采用正坐的姿势,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该穴。针刺肝俞穴的方法为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肝俞穴可疏肝理气、降火退热、益肝明目、行气止痛。
行间穴 :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此穴作用非常广泛,长期按摩可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预防血管硬化等等。所以经常按摩此穴对脂肪肝的防治有很大的益处,方法每天每侧按揉30 50次,酸胀为度。
肝脏不好的人除了每天按摩以上的穴位,平时还应注意劳逸结合,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同时注意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肝胆按摩主要集中在肝经和胆经的诸多穴位上面,对于不同病征的肝病和胆病,按摩的方法和穴位也是大有区别,对症下药,对症按摩,这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保健肝胆按摩法:
揉肝胆:3分钟左右。手法:在肝区域用手掌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轻柔按摩,再用手掌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轻柔按摩,此为一次,反复做三十次左右。
推胸腹:2分钟左右。手法:用手掌沿腹正中线,从剑突向下,往脐部推摩,反复做二十至三十次。 推肝俞、胆俞、脾俞、肾俞:3分钟。手法:用手掌沿背正中线两侧旁开1.5寸,由第十二胸椎棘突向第六胸椎棘突往上推摩。
此法具有下列作用: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肝胆,增强肝胆功能;恢复肝胆状态正常 ;调节增强消化功能;调养消化系统。
注意事项:
揉肝胆、推胸腹取仰卧位,推俞穴取俯卧位;
手法要轻松柔和,动作要不急不缓,协调有序 ;???
肝胆区域有疼痛时,手法更需轻松柔和,并要加强交流,边轻松交流边推拿按摩; ?? ?
要将沐浴露经推拿按摩渗透于肌肤深层,使其发挥作用。
按摩肝胆理气机法:
用拇、食、中三指撮捏右季肋部皮肤,自上而下进行捻动,反复操作3分钟。 张掌,一手掌或两手掌重叠,按放在右季肋部,自右向左横擦3分钟,使局部皮肤发热。
本法能直接作用于肝脏和胆囊,而加强肝胆的疏泄功能,使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情志调畅。 注意事项:
⒈捻时要用手指腹部,对称用力,做搓转活动,边捻边移动位置。
⒉配合点按背部肝俞穴和胆俞穴,效果更好。
肝胆疏泄按摩
泄胆
后腰外侧,肾下无肋处,上连肾中,下往外侧,沿髋骨、大腿外侧直下胆经络。按摩,拇指按住后腰肋上酸软点,顺逆时针揉,沿经而下,一路揉动,直到髋骨,用拇指按揉环跳穴、大腿外侧、膝头缝隙。胆经络胀,后肋隐隐作痛,一会即有排泄之意。 本法应对肝肾不足,胆汁淤积,无力推动,借按摩引动肝肾行气,鼓舞胆经络分泌之功效。 舒肝
前肋,剑突前竖徘两指处,右手叉腰,左手沿右小腹外侧来回揉动按摩18次。完成后,换左手叉腰,右手沿左小腹外侧来回揉动按摩18次。 这样按摩,经络气沿肝经络引动到大敦穴。同时也可以体验到小腹沿肝经络一线,虚寒,隐隐不适。来回上下按摩。肝气条达,腹部一线变粗,变深。眼部反应,太阳穴气往外鼓动,从侧角清透而出。手三焦经络反应,头目清晰,一身和煦。然后内脏行气。 平衡
按摩日月穴,平衡气血。右手叉腰,左手按摩右日月穴,按照从左到右的逆时针方向按摩。18次之后,换左手叉腰,右手按摩左日月穴,顺时针揉按。内心保持温和状态,温和的情绪,平静的身心,体验各经络行气。也是内驱虚寒,外透邪热的过程。 归原
一身平和之后,用手背交替揉命门。先左手顺时针,后右手逆时针。各九次。
按摩治疗胁痛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而言,系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由于肝居胁下,胆附于肝,肝胆之经脉循行于两胁,故胁痛的发生,多与肝胆疾患有关。如《灵枢。五邪篇》上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器法时论》也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肝气郁结者
主证两胁胀痛,痛无定处,并常因情绪波动而增减,胸闷不畅,时欲太息,食减,苔薄,脉弦。分析肝喜条达,主疏泄,情志不畅,则气郁不舒,肝失条达,故见胁肋胀痛,并随情志波动而增减;气滞则胸闷不畅,时欲太息,太息则郁闷略散,而觉胸闷缓解;肝气乘刷,脾失健运,故食少。苔薄脉弦,是肝郁之征象。
选穴肝俞、胆俞、章门、期门、肩井、环跳、阳陵泉、绝骨、太冲。可重用推揉背腰利气法,搓擦痛点化瘀法,推揉胸胁疏肝法,拢揉胁下柔肝法,配用远端取穴利胆法。
瘀血停着者
主证胁肋刺痛,痛处不移,痛甚拒按,晚间尤重,或胁下可见痞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分析肝病日久,瘀血停着,络痹不通,气血不畅,故胁肋刺痛,痛处不定;瘀血积聚,故入夜痛甚。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均系瘀血停滞肝经,血气不通的表现。
选穴肝俞、胆俞、阳陵泉、太冲。此型以药物治疗为主,可选用推揉背腰理气法,推揉胸胁利肝法,远端取穴利胆法,搓擦痛点化瘀法,对症处之。
肝阴不足者
主证胁痛隐隐,绵绵不休,头晕目眩,虚烦少寐,口干唇红,舌红苔少,脉沉弦细或细数。
分析:肝病日久,肝血亏耗,精血不足,致使血不养肝,肝络失养,则见胁痛隐隐,绵绵不休;肝血虚,血不上荣,则见头晕目眩;肝阴不足,虚火扰心,则虚烦少寐;口干唇红,舌红苔少,脉弦细数,系阴虚内虚之征。
选穴肝俞、三焦俞、章门、阳陵泉、绝骨、太冲。可重用推揉背腰利气法,推揉胸胁疏肝法,推揉胁下柔肝法,配用搓擦痛点化瘀法。
若胁痛为经络阻滞型,证见疼痛较重,痛扯肩背,走窜肋下,咳嗽痛剧,可重用以下推揉背腰理气法,按颤痛点定痛法,还纳扭挫抱抖法,以疏经通络,理气止痛。胁痛其他证型的治疗,可根据兼证选用药物,参考以下基本手法对症处理。
基本手法:
· 推揉背腰理气法患者俯卧,医者立于其侧,两手多指交叉或左右分推背部,以右胁肋为主,叠掌揉膀胱经内侧线肝俞至三焦俞一段;侧掌滚以上部位;双拇指重叠分别揉右肝俞与胆俞,揉动缓慢,揉按交替,按压沉稳,反复操作。
搓擦痛点化瘀法单掌或小鱼际肌搓背部痛点,亦可用擦法和摩法,或用展形推。
·压颤痛点定痛法令患者深吸气,医者叠掌快速轻揉背部痛点,待患者呼气时,作有节律地压颤动作。
·推揉胸胁疏肝法患者侧卧,医者立于其后,两手自腋中线前后分推胸胁部,叠掌揉以上部位,以右侧为主。
·推揉胁下柔肝法患者仰卧,医者立于左侧,两手交替推抚右胁肋下;然后,立于右侧,叠掌推揉以上部位。
·远端取穴利胆法医者双拇指同拨阳陵泉、绝骨,按压双太冲。
·还纳扭挫抱抖法若患者为肋椎关节半脱位所致的肋间神经痛,可用抱抖法整复错位,镇静止痛。令患者直立,两手交叉抱于颈部,医者立于其后,两上肢环抱其双肘,当其双足离地时,作上下抖动,多可听到上背部肋椎关节发出弹向。一般以每日作一次为宜。
瘦身排毒一身轻!敲肝经
一、早上敲胆经
1.早上点以前,双手沿着裤线位置也就是大腿外侧,来回用力敲;
2.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两百下;
3.敲胆经是有穴位位置的但是初学者摸不准关系平均分布着敲就可以了。
方法:
如图①②③④四个点,每敲打四下算一次。
每天敲打(用点力)左右大腿各50次就可以了。
二、晚上推肝经
1.肝经和胆经恰恰相反,它在大腿的正内侧,也就是内裤线的位置;
2.每天睡觉之前把双腿弯曲打开先从左腿开始,双手相叠按在大目腿的根部稍用力向前推到膝盖;先左后右,要有酸痛的感觉。
3.每条肝经,反复推上50遍就可以畅通肝经、疏调肝气,使肝胆在睡眠中能充分地排毒。
三、早上敲胆经
能促进胆汁的分泌、促进肝胆排毒增强身体免疫力,防治胆结石也能让机体的阳气更好地生发让阳气有下行之路(泡脚养生也有这个原理)胆汁还管脂肪的消化,长期坚持能不知不觉瘦下来!
四、晚上推肝经
可调疏肝气、通畅肝经、去肝火使肝胆在睡眠做充分排毒肝经的疏泄功能也能让心情变好入睡快,坚持推就不会晚上“网抑云”。
五、敲胆经注意事项
1.下午5点后不要再敲容易晚上睡不着觉,伤害身体;如果白天太忙忘了,也没关系明天敲就行,但别太晚敲。
2.饭后引小时内别敲胆经会与胃部消化抢血,引起消化不良。
3.敲胆经需要与旱睡配合养生效果才显著。
4.女士月经期和怀孕期都不宜敲胆经。
六、推肝经注意事项
1.力度要以自己能承受为宜一开始觉得太痛可以减轻力度等能适应了力度再增强。
2.如果觉得不好推,可以隔着衣眼,或者在身上涂点润肤油。
3.推肝经需要与旱睡配合养生效果才显著。
4.女士月经期和怀孕期都不宜推肝经。
1 小儿肝经的正确位置图
小儿肝经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用推法自食指末节指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反之为补肝经。
2 小儿推拿肝经的具体方法一手托住小儿的手掌,使其手向上抬,手掌向外,然后用另一手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旋转推动小儿的食指螺纹面为补肝经。
用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肝经。
两者统称为推肝经,操作100-500次。
3 小儿推拿肝经的作用推拿肝经具有熄风镇惊,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癫痫,发热,口苦,咽干,目赤等病症。小儿因肝常有余,因此常用清法。
4 小儿肝经临床应用1.本穴可平肝泻热,镇静除烦。
2.本穴宜清不宜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者以补肾经代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