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按摩厥阴俞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阅读:13722
按摩厥阴俞的功效与作用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半枫荷

半枫荷

2025-09-14 05:11:06

按摩厥阴俞的功效和作用包括宽胸止呕,强心宁志,理气止咳,对于心律不齐,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有辅助治疗的效果,能够缓解各种病症导致的呕吐症状。而且具有止痛作用,能够减轻肋间神经痛,背部软组织损伤。另外可提高睡眠质量。如果在紧张时按摩厥阴俞能够放松心情。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3-02 15:15:47

    1 低血压特效穴——素髎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面部,鼻尖正中央。

    按摩手法: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住鼻尖进行捏、拉、揉等动作,共2-3分钟。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注意捏拉素髎穴时用力宜稍大,到达到强刺激升压效果才会明显。

    功效作用:素髎穴有升阳就逆、开窍清热的作用。通过对素髎穴的刺激可以是心脏搏动量增加,呼吸加强、尿量真毒、血糖升高。通过对素髎穴的强刺激可以缓解低血压导致血液循环不良所引起的头晕不适症状。

    2 改善低血压头晕——百会穴

    位置: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央,在两耳之间的连线的中点处。

    按摩手法:双手抱头,以左右拇指从穴位正上方进行指压。

    功效作用: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改善硬血压偏低引起的头晕、伴随性头痛喝头重等症状。

    3 促进头部穴循环——天柱穴

    位置: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陷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即是本穴。

    按摩方法:五指张开,虎口向后抱头,拇指指压穴位处,其余四指将头部固定,稍用力按压。

    功效作用:天柱穴为头部的重要穴位,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促进作用,通过按压,可以改善硬血压偏低所引起的头部供血、供氧不足所带来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4 温暖四肢——厥阴俞穴

    位置:厥阴俞穴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按摩方法:被按者俯卧位,按摩这用拇指稍加力量揉压穴位。

    功效作用:血压偏低往往会对体循环造成不利因素,由于身体血压循环不良,很容易造成四肢虚冷的表现,而刺激本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身体困倦和虚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3-02 15:15:47

    秋冬时节,很容易发生感冒,经常咳嗽不断,那么咳嗽的时候可以按摩哪些穴位呢?可以试着按摩厥阴俞穴、尺泽穴、合谷穴、天突穴、大椎穴、风池穴、肺俞穴、少商穴这些穴位来缓解咳嗽的症状。

    1.咳嗽可以按摩厥阴俞穴

    厥阴俞穴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处。在厥阴俞穴处用力压6秒钟,并且边按压边吐气,重复三次就能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2.咳嗽可以按摩尺泽穴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按摩穴位时将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处即为尺泽穴。适当按摩尺泽穴可以有效减轻咳嗽症状。

    3.咳嗽可以按摩合谷穴

    合谷穴即?虎口穴?,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处于手背第一掌骨和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当拇指和食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的最高处。指压合谷穴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持续十分钟。体质较差的人要注意轻轻刺激。

    4.咳嗽可以按摩天突穴

    天突穴在胸前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位置。按压天突穴的时候,要一边按压一边做吞咽动作,按摩天突穴可以治疗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喉咙疾病。

    5.咳嗽可以按摩大椎穴

    低头时,颈后凸出的位置最高点下方凹陷处即是大椎穴。按压时可以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指节轻轻用指腹按摩,每次按摩时间以15分钟即可。每天可按揉1至2次。按摩大椎穴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感冒、颈椎疾病、乏力、虚劳等都有很好的防治功效。

    6.咳嗽可以按摩风池穴

    风池穴在后颈部,发际向上一寸,左右各有一个按上去酸酸的小坑。按摩时可将双手抱拢头部,用拇指按揉风池穴,以出现酸胀感为佳。闭上双眼,每次1到2分钟。对伤风感冒、咳嗽流鼻涕有很大帮助。

    7.咳嗽可以按摩肺俞穴

    肺俞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正坐或俯卧时,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孩子咳嗽时,大人可用两手的拇指或食、中两指轻轻按揉肺俞穴,每次2分钟。注意儿童皮肤娇嫩,手法要轻柔,经常按摩这里可以预防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

    8.咳嗽可以按摩少商穴

    少商穴位于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用拇指尖轻轻掐揉少商,揉到少商不痛。注意掐按时力度不能过大,避免受伤。按摩这里可以有效缓解咳嗽。

    总之通过按摩穴位的确可以有效缓解咳嗽,但要注意力度以及穴位的准确性,并且穴位按摩只是辅助治疗咳嗽的方式,一定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要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侵害。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02 15:15:47

    [定位]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解剖] 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层为第四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 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疬,疟疾,乳痈。
    [配伍] 配列缺、丰隆治咳嗽;配内关治心痛;配支沟治胁肋痛。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正当胸腔,内容心、肺,不宜深刺。
    [附注] 手厥阴、足少阳之会穴。 [定位] 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解剖] 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
    [主治] 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配伍] 配内关、通里治心痛、心悸;配肺俞、支沟治咳嗽、胸胁痛;配侠白、曲池、外关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定位]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解剖] 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本干。
    [主治] 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
    [配伍] 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泽、曲池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8~1寸,或者用三棱针刺血;可灸。
    [附注] 心包经合穴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解剖]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
    [配伍] 配大陵止咯血;配曲泽、大陵治心痛;配梁丘、足三里、太冲治神经性呕吐;配内关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郄穴。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
    [配伍] 配支沟治疟疾;配尺泽治反胃、呕吐、呃逆;配水沟、太冲治癔病;配腰奇治癫痫。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经穴。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配伍] 配公孙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配建里除胸闷。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定位] 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 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配伍] 配劳宫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间使、心俞、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输穴、原穴。 [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解剖] 在第二、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
    [主治] 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配伍] 配后溪治三消、黄疸;配涌泉治五般痫。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荥穴。 [定位]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
    [主治]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配伍] 配内关、水沟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不语、舌本肿痛;配商阳治耳聋时不闻音。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附注] 心包经井穴。

  • 景天
    回复
    2024-03-02 14:14:37

    1 厥阴俞在哪里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上数3个椎骨(第4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

    2 厥阴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4,5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深层有第4,5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3 厥阴俞的作用主治

    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助心阳,镇心痛,宽胸膈,降逆气和清膈中热之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膈中热,配内关,神门治疗心悸心痛;配肺俞治疗咳嗽。

    4 厥阴俞部位疼痛怎么办

    厥阴俞部位疼痛一般反映出心脏部位有疾患,多因气血瘀滞所致,可以采用针灸疗法进行调理,具体操作手法如下:

    简易取穴:大椎穴往下推4个椎骨,即为第4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用消毒亳针向脊柱方向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35°角左右倾斜刺入)0.5-0.8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泻法,禁忌提插补泻手法,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7分钟。

    功能主治:活血理气,疏通心脉。主治心痛,胸闷,咳嗽,失眠,心悸等症。

按摩筋膜枪的功效

按摩然谷的功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