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然谷穴的主要作用是清热降火,能够有效缓解身体因为上火而造成的咽喉肿痛或者是口腔溃疡等症状。而且在平时生活中适当的按摩软骨血还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或者是遗尿遗精的症状。并且适当的按摩然谷穴还能够达到通经活络的作用,这样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新陈代谢。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中医认为,在合谷穴以及太冲穴进行拔罐或按摩,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排除毒素、增强性功能、清头明目等功效。具体按摩合谷穴的四大功效介绍如下:
一、缓解疼痛
按摩方法:右手掌心放于左手背侧,大拇指来回环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各50次(以右手拇指第一横纹放于左手虎口正中,拇指尖所达是穴)。男子左手臂按摩完毕,再做右手臂。女子反之。
按摩功效:按揉合谷穴能祛风解表,通络镇痛,对牙痛、咽痛、头痛、腹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还能治疗感冒、头昏、困倦、耳鸣、耳聋、神经衰弱等症。小儿惊风时点按合谷穴,具有回阳救逆、散惊去热之功效。癫痫病发作时,重手法点按合谷穴,能缓解症状。
二、缓解低血压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经常按揉点压合谷穴,有一定的升压作用;若按揉点压的次数多、时间长,血压的上升幅度也就大且平稳,即使停止按揉了,其血压下降速度也较缓慢。因此,低血压患者可以经常按揉合谷穴。
三、缓解晕车症状
上车前,在孩子肚脐处贴片生姜,可缓解晕车症状。如发现孩子有晕车症状,可以适当用力按压他的合谷穴(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处),或用大拇指掐压内关穴(在腕横纹上约两横指处,在两筋之间),都可以减轻晕车症状。
四、缓解便秘预防痴呆
长期便秘是催化老年人智力下降的罪魁祸首,且有80%左右的老年便秘者易患老年痴呆症。揉揉手上的合谷穴,再顺时针方向揉揉小肚子就行了。揉压合谷穴的时候,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此穴道的疗效。
很多糖友,还在为整天吃药、打胰岛素而恐慌!其实,人体自带降糖穴,在家揉一揉就能控糖、预防并发症……
一、降血糖——然谷穴
【位置】然谷穴在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解剖学称之为舟骨粗隆,舟骨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功效主治】然谷穴是我国古代记载最早的治疗糖尿病的穴位,属足少阴肾经的荥穴,是肾经气血流经的部位。
具有助消化,化血糖。治疗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痿,小便不利;咯血,咽喉肿痛;消渴;小儿脐风,口噤不开;下肢痿痹,足跗痛。
二、提高胰脏功能——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位于在脊椎的两侧,系上皮带时,皮带正好在左右的腰骨上,以线连结左右腰骨最高之处。这条线,正好经过第四腰椎的骨凸。从此,往上第四个凸块即是第十二胸椎骨,往上第五个凸块则是第十一胸椎骨。脾俞穴则位于这两个凸块中央,往左右二指宽之处。
【功效主治】此穴与肾脏相通,具有疏经益气、补肾益精的功效,还可治疗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以及背痛症状。
三、补肾气——气海穴
【功效主治】 气海穴偏于补肾气、精元之气,糖尿病患者的肾通常不太好,可以用气海穴来治疗。
四、缓解烦渴——鱼际穴
【功效主治】上消跟肺阴不足、肺热有关,表现为多饮,应注重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可以掐鱼际。
五、控制食欲—内庭穴
【位置】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功效主治】中消跟胃阴不足、胃热有关,表现为多食,应注重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可以掐内庭。用食指和拇指放在脚面和脚底,上下对掐揉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控制食欲,治疗口气重、便秘、打呼噜、牙、胃火牙痛等。
六、缓解尿多—关元穴
【位置】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三寸。
【功效主治】下消跟肾阴不足、肾虚有关,表现为多尿,这时应注重滋阴固肾,按摩关元。关元穴是任脉起始穴,也是至阴的穴位,将双手搓热后快速按摩此穴位,可以滋补肾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七、泻热利湿——意舍穴
【位置】意舍穴位于脊柱区,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功效主治】脾、胃、脊背等疾患,如脘腹膜胀、饮食不下、呕吐、黄疸、肠鸣泄泻、消渴、身热、咳嗽、腰脊酸痛等。
不过,对于糖友来说,还是应该穴位按摩与西药配合使用,而不是单独使用穴位。
因为穴位降糖虽然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是有全身性的调节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状态、根本病因的调整有益,但相比西药来说,摁揉穴位降糖的速度较慢、降糖能力较弱。
而且,穴位降糖是一种配合西医治疗手段,需要长期坚持,养成一种自我治疗的生活习惯。
八、除脾湿——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属性】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阴陵泉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每天坚持按揉阴陵泉穴10分钟,就可以除脾湿。
【功效主治】古代记述:腹中寒,腹中气胀,洞泄不化,不嗜食,肠中切痛,胁下满,水肿,腹坚,小便不利或失禁,寒热,阴痛,遗精,霍乱,足痹痛,鹤膝风,腰腿膝痛,脚气水肿,疝瘕。
九、健脾利尿——漏谷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属于足太阳脾经的穴位。
【功效主治】对腹胀,肠鸣,尿路感染,下肢麻痹,及腹中热,心悲气逆,小腹胀急,小便不利,失精,厥气上头癫,足踝肿痛,有治疗效果。
10分钟左右。然谷穴是足少阴肾经穴位,位于足内侧缘,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方法:坐位或仰卧位,在舟骨粗隆下缘的凹陷处取穴。具有益气固肾、疏筋通络、泻热等功效,可治疗咽喉肿痛、咳血、消渴病等上部火热证,月经不调、阴痒、带下、阳痿等生殖系统病症以及下肢痹证、肢体麻木等下肢关节病症。针刺宜直刺0.5-1寸,也可艾灸。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当大拇指按下去的时候,穴位周围乃至整个腿部的肾经上都会有强烈的酸胀感,但随着手指的放松,酸胀感会马上消退。
等酸胀感消退后,再按上面的方法按,如此重复10—20次。双脚上的然谷穴都要按。如果自行按摩,则两个穴位可以同时进行。
-然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