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焦虑会不会引起盗汗

时间: 阅读:7020
焦虑会不会引起盗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过山龙

过山龙

2025-08-03 18:28:40

一般情况下,焦虑的患者就可能会引起盗汗的情况。

当患者出现焦虑盗汗的情况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缓解。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轻,还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在平时,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才可以使病情快速的恢复。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4-03-08 08:08:08

    我相信很多人会经历晚上睡觉流汗的经历。白天不会出现。特别是晚上睡觉的话,全身都会出汗。这种情况属于夜间出汗的症状。经常出汗的患者要注意。只有及时治疗才能缓解。下面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出汗。中暑症常见症状:蒸过的汗、痱子、汗把衣服染黄,脸变红,烦躁,嘴巴用,尿色黄,舌苔黄,脉搏悬。风湿热恶的症状一般分为湿热、寒湿、风热、血虚热等症状。另外,还分为急性和慢性期。急性期以风湿病热麻痹为主要症状,患者有心脏炎、关节痛等临床表现,偶尔有发热、咽喉肿痛、口腔口渴等,发热或湿热偏向者会感到关节红肿疼痛,有发热症状,皮肤有红色斑点,舌头发红,舌苔发黄。

    女性更年期失眠,每天早上的睡眠很浅,5点左右睡不着觉。凶敏,每天都感觉自己的胸腔很闷,总是喘不过气来。焦虑,胸和脸热,全身感到不舒服,总想疯掉。出汗,手脚出汗,就像南方梅雨季节一样,动不动就出汗。心慌,心脏跳得快,心跳发作时,全身无力,经常有死亡的感觉。咽喉颜料,感觉自己咽喉左侧支气管部位附着物,吃了几个月的药,但没有好转。膝关节有红斑,不痛不痒。就像毛细血管破裂并渗进外面的小血细胞。感情不稳定,随时可能哭;出汗多和体质也有一定关系。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出汗多也不同。出汗多在中医中一般是由于阴虚、肾虚的原因。要加强锻炼,少劳多得,久坐,有规律的工作和充分的休息

    这种情况在50岁左右的中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中很常见。睡觉后,半夜或黎明时胸部等大腿等出汗,出汗多,睡觉出汗,睡醒后止汗,中药变成“冷汗”。这大部分是由于肾阴虚和肝火旺引起的。建议少吃辣,不要喝酒,注意工作和休息的结合。在中医中,夜间盗汗是因气虚或阴虚引起的,如果是因气虚引起的盗汗,建议使用补中益气汤缓解症状。如果产生阴许冷汗,建议使用六味黄丸加减来改善。具体情况和剂量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据统计,女性进入更年期后,体内激素发生强烈变化时,皮肤表面血管膨胀,出汗比平时多,肤色发红。据统计,大约2/3的更年期女性会出冷汗。淋巴瘤、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初期出现冷汗、体重下降等现象。但是,除了冷汗外,恶性肿瘤的症状还会伴随低热、减肥等现象,所以不要用冷汗胡乱猜测,让自己误以为得了肿瘤。

    夜间低血糖也会出现冷汗现象。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睡前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睡眠因血糖减少而出汗。抗抑郁剂、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烟酸(维生素B3)等药物也经常出汗。会引起肾上腺激素康乐细胞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激素水平障碍,也有出汗的表现。绝大多数盗汗患者都是“原发性多汗症”,导致交感神经的神经节过于亢奋,导致神经信号传递到腺体,分泌为体表,分泌过多的汗。引起冷汗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冷汗与体质虚弱没有太大关系。除非出汗多,否则不会影响睡眠。不必担心,不要随便吃药。疾病对我们身体的伤害也比较多。在生活中,我们要按照上面说的这种方法来解决。身体里出现的疾病给我们身体带来好处的也比较多。所以这种疾病的信号我们要及时发现。要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好的保护,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健康长寿。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08 08:08:08

    盗汗
    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 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怎样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1)生理性盗汗:小儿时期,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二)病理性盗汗: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除此还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检查血沉,抗结核抗体、胸片等,常可发现异常。有一点要注意,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综上所述,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作为家长,应仔细观察小儿,综合分析后再作出判断,不可盲目服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盗汗病人应怎样自我养护?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 冉冉云
    回复
    2024-03-08 08:08:08

    您好:考虑你所说的情况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引起盗汗哦。一般精神紧张、心理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盗汗。但大部分盗汗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所致。
    意见建议:建议您要学会放松心情,注意休息,压力过大,对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必要时可以找好朋友聊聊天,倾诉一下内心的感受。也许会有所好转的。祝您健康!

  • 龙葵
    回复
    2024-03-08 07:07:58

    病情分析:盗汗是阴虚引起的,如果你本身不是阴虚的体质,很难引起盗汗的,盗汗是指在睡觉的时候出汗,醒后自止的症状。如果你只是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 睡眠不足的原因,不太可能导致的。意见建议:盗汗是阴虚引起的,如果你本身不是阴虚的体质,很难引起盗汗的,盗汗是指在睡觉的时候出汗,醒后自止的症状。

降火食物有哪些

脚板冰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