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主要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是

时间: 阅读:11125
主要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是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5-10-29 00:53:32

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主要指标有身高、体重和肺活量,在一定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指标不同,每个人的发育规律也不一样。如果有的孩子出现了身高和体重指标偏低,只要不严重也不用过于担心,平时多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成分,注意营养搭配均衡。尽量保持饮食清淡,可以让孩子多吃些水果和蔬菜,多喝牛奶,不要让孩子吃垃圾食品和刺激性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16 04:04:41

    人体形态的三个基本标准

    人体形态的三个基本标准, 身体形态指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主要包括身体姿势、营养状况、体形及身体成分等方面,反映了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下面分享关于人体形态的三个基本标准。

    人体形态的三个基本标准1

    一、体形本身

    其实我就特别羡慕那些体形好的人,走到哪里都可以吸引到异性目光,天生的当然最好,当然也有后天改造的。如果不是非改造不可,我认为还是自然的最美。

    二、身心健康

    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这句话真得很有道理,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良好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三、气质

    拥有一个好的气质,吸引别人的同时,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提高自己的分值。如舞蹈、瑜伽、太极拳或着书等都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气质。

    身体形态包括:

    1、视觉形态:身材;长相;穿着;面部表情。

    2、动作形态:行;坐;站;卧。

    身体形态指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主要包括体形、身体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成分等方面,反映了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

    一般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胸围、皮下组织等来进行考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其中身高、体重、胸围是衡量身体形态最基本的三项发育指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这一点上表现为体形匀称、姿势正确、营养状况良好等。

    人体形态的三个基本标准2

    一、概述

    人体形态学的评定内容:

    ⑴ 体格评定: 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

    ⑵体型评定: 内胚型(肥胖型)、中胚型(健壮型) 、外胚型(瘦小型)

    ⑶身体成分评定: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

    ⑷身体姿势评定

    在现在的康复评定中,主要以身体姿势评定为主,所以下面就主要论述一下身体姿势的评定的内容及方法。

    身体姿势的评定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正确的身体姿势应具备如下条件:具有能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的力学条件;肌肉为维持正常姿势所承受的负荷不大;不妨碍内脏器官功能;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身体姿势。

    评定人体姿势时,通常采用铅垂线进行观察或测量。所谓铅垂线,是将铅垂或其他重物悬挂于细线上,使它自然下垂,沿下垂方向的直线被称为铅垂线,它与水平面相垂直。姿势正常时,铅垂线与一系列或若干个标志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一) 后面观

    1 .正常所见正常人跟骨底与跟腱在同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线上,双侧内踝在同一高度,胫骨无弯曲,双侧腘窝在同一水平线上,大粗隆和臀纹同高,双侧骨盆同高,脊柱无侧弯,双侧肩峰,肩胛下角平行,头颈无侧倾或旋转。

    2 .检查方法与内容

    (1)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 枕骨粗隆 ? 脊柱棘突 ? 臀裂 ? 双膝关节内侧中心 ? 双踝关节内侧中心

    (2)观察内容 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同高,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股骨大转子高度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否在同一高度;脊柱有无侧弯;双侧肩胛骨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翼状;头颈部有否侧偏,旋转或向前。

    (二)正面观

    1 .正常所见双足内侧弓对称;髌骨位于正前面,双侧腓骨头,髂前上棘在同一高度。肋弓对称,肩峰等高,斜方肌发育对称,肩锁关节,锁骨和胸锁关节等高并对称。头颈直力,咬颌正常。

    2 .检查方法与内容从足部开始观察,有无足内翻,足扁平,足大趾外翻。胫骨有无弯曲,腓骨头髌骨是否同高,是否有膝反张,膝外翻。手放在双侧髂棘上观察骨盆是否对称。如果脊柱侧弯,观察肋弓,旋转的角度和侧方隆起。肩锁和胸锁关节是否等高。头颈部有无向前或倾斜等。

    (三) 侧面观

    1 .正常所见足纵弓正常,膝关节0度到五度屈曲,髋关节0度,骨盆无旋转。正常人脊柱从侧面观察有四个弯曲部位,称为生理性弯曲。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有较明显的前凸;骶椎则有较大幅度的后凸。头,耳和肩峰在同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线上。

    2 .检查方法与内容

    (1)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 外耳孔一肩峰一大转子,膝关节前面(骸骨后方)一外踩前约

    2cm。

    (2)观察内容 足纵弓有否减小,踝关节有无跖屈挛缩;膝关节是否过伸展;注意髂前上棘

    和髂后上棘的位置关系:若髂前上棘高,提示骨盆后倾或髋骨向后旋转;若髂后上棘高,则提示骨盆前倾或髋骨旋前。腰椎前凸是否增大,腹部有否凸出;【胸】推弯曲有否增大,躯干是否向前或向后弯曲,背部变圆、变平或驼背;头是否向前伸。

    (四)记录结果与分析

    记录上述观察所见。将垂线与标志点不一致的部分用直尺测量,量化后填人评定表格。

    姿势的对线发生改变继发于结构畸形、关节退变、关节不稳、重力的改变、不良姿势习惯或疼痛等。脊柱发育畸形、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均可改变正常的姿势;胸部结核可致脊椎后凸增加,形成驼背畸形;由于髋关节的固定或屈曲畸形,致使腰椎前凸增加而形成前凸畸形;脊柱侧弯过多,可造成侧突畸形。不同侧面的观察所见及分析参见表5—5。

    三、注意事项

    1.检查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人体形态学测量的内容较多,检查时应根据疾病、障碍

    的诊断对相关的内容予以详尽的记录,如与小儿发育有关的疾病应对小儿身长、身长中点、小儿坐高、头围、胸围、体重等进行测量。而对肢体水肿的患者则应重点测量肢体的周径等、

    2.测量应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测量方法不正确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为了使

    评定难确、客观,治疗师必须熟悉各人体解剖的体表标志,严格按照测量的方法进行操作:

    3.向被测量者说明测量目的和方法,以获得充分配合。

    4.使用仪器测量时.每次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校正。使用皮尺进行测量时,应选择无伸

    缩性的皮尺。

    5.被测量者着装以宽松、不厚重为原则,被测量部位应充分暴露。

    6.在测量肢体周径或长度时,应作双侧相同部位的对比以保证测量结果可靠。重复测量时,测量点应固定不变。

    7.评定表格设计科学,记录方法严格统一 为了防止遗漏,应对不同障碍诊断设计出不

    同的评定表格,如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身体重心线的测量与记录;对截肢的患者应详细填写截肢残端评定表。并且对评定表的诸项予以认真填写,以便动态观察患者指标的变化,为调整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人体形态的三个基本标准3

    身体形态的评定:人体测量

    包括身高和体重、i肢体长度和周径以及躯干周径测量。

    【适应证】

    1、先天性异常11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2、后天性异常11如特发性脊柱侧弯、i截肢后等。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但不能站立者不宜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

    【仪器设备】

    测量身高、i肢体长度或周径时,l采用软尺;测定体重时采用体重测量秤。也可以在体重测量秤上同时测量身高。

    【操作程序】

    1、身高、i体重测定

    (1)身高测定:i患者自然站立,l不穿鞋,l测量从头顶到足跟的垂直距离,l结果以1cm表示。

    (2)体重测定:i患者不穿鞋,l自然站立在体重测量秤上,l读出体重数,l结果以蛔表示。

    (3)结果判断

    ①理想体重:i我国成人男女理想体重可参考以下公式计算(注意:i本公式未考虑肌肉因素)。

    身高在165cm以下时,l体重(kg)=身高(cm)-100

    身高在166~175cm时,l体重(kg)=身高(cm)-105

    身高在176~185cm时,l体重(kg)=身高(cm)-110

    若际体重在理想体重±10%范围内属于正常,l超过理想体重10%~19%为超重,l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超过理想体重31%~50%为中度肥胖,l超过理想体重50%为重度肥胖。

    儿童理想体重可参考以下公式来推断:i

    7~12岁:i理想体重(kg)1=年龄×2+8

    13~16岁:i理想体重(kg)1=[身高(cm)-100]×0、9

    儿童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20%为肥胖。

    ②体重指数(body1mass1index,lBMI)

    体重指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i

    体重指数(BMI)1=体重/身高2(kg/m2)

    正常值为20~23,l如超过23即为超重,l超过30为肥胖。

    2、肢体长度测量

    (1)上肢长度测量:i患者坐位或站立位,l双上肢自然垂于体侧。

    ①整体长度:i相对长度为第7颈椎棘突至中指尖的距离,l绝对长度为肩峰至中指尖的距离。

    ②上臂长度:i相对长度为肩峰到尺骨鹰嘴的距离,l绝对长度为肩峰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③前臂长度:i相对长度为肱骨内上髁到尺骨茎突的距离,l绝对长度为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或桡骨小头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2)下肢长度测量:i患者仰卧位,l骨盆摆正,l如存在一侧畸形,l则健侧下肢应放在与患侧下肢相同的位置上。

    ①整体长度:i相对长度为脐至内踝尖的距离,l绝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内踝尖的距离。正常人两侧相差<1cm。

    ②股骨长度:i相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股骨外侧髁的距离,l绝对长度是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膝关节外侧平面的距离。

    ③胫骨长度:i为胫骨平台内侧上缘到内踝尖的距离。

    ④腓骨长度:i为腓骨小头到外踝尖的距离。

    3、肢体周径测量

    (1)上肢周径测量:i患者坐位或站立位,l双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①上臂周径:i用皮尺绕肱二头肌肌腹或上臂最隆起处1周,l其测量结果即为上臂周径。

    ②前臂周径:i用皮尺在前臂最粗处测量。

    (2)下肢周径测量

    ①大腿周径:i患者仰卧位,l大腿肌肉放松,l从髌骨上缘向大腿中段测量一定距离(一般取髌骨上极向上5、i10或15cm),l然后在该处测量其周径。

    ②小腿周径:i患者仰卧位,l屈膝,l双足平放床上,l用皮尺在小腿最粗处测量。

    4、躯体周径的测量

    (1)胸围:i患者坐位或站立位,l双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用皮尺测量通过【乳】头上方(相当于第4肋间)和肩胛骨下角下方的周径(绕胸部1周)。对乳房较大的女性,l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测量分别在平静时、i深呼气末和深吸气末时进行。

    (2)腹围:i患者卧位或站立位,l双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取腋中线肋缘与髂嵴上缘中1/2点处,l用皮尺绕腹部1周进行测量。

    (3)臀围:i患者站立位,l双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用皮尺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之间臀部最粗处。

    【注意事项】

    1、测量时,l应充分裸露患者被测量的部位。

    2、使用标准皮尺,l同一体位,l同一测量部位,l先测健侧,l后测患侧,l以便于比较。

    3、测量女性的躯体周径时,l须先征得患者的同意,l并须有女医护人员在场或女家属陪同。

  • 景天
    回复
    2024-03-16 04:04:41

    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身体纵向高度的主要形态指标。

    人的身高物质基础是骨骼。与身高相关的主要是头颅、脊柱和下肢长骨?3 部分。

    专家提醒:人的身体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按照自上而下、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的。 头部发育最早,出生时,新生儿头长就为成人头长的 1/2,而新生儿的头颅长度是其自 身身长的 1/4。相形之下,下肢发育较迟,新生儿出生时仅为成人的 1/4。因此,人出生以后下肢长骨 的发育对身高影响最大。

    由胎儿发育到成人身体各部分发育比例的变化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情况下,人出生时身长为 50厘米左右;1 周岁内是身高增长的第 1 次飞跃,能长到 75 厘米左右;2 周岁时长到85 厘米左右;3~7 周岁每年增高6~15 厘米。大多数人到 11~12周岁时,会长到 155~160 厘米。

    这一时期,大多数人个头高矮差别不 是很大。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高和全身器官一样,又经历一次飞跃。遗传因 素、 营养状况和体育锻炼等各种条件使得人和人之间身体的高矮有了明显的差异。 这一时期, 有人每年可增高 6~7 厘米,甚至增高 10~13 厘米。

    上初中时,身高增长是非常明显的,往往一两年内, 一个天真烂漫、充满稚气的儿童就发育成一个壮实的小伙子或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了。17~18周岁以后,身高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一直到性成熟时,即女孩18~23周岁,男孩 22~25周岁时才基本停止,这时人的身高就基本定型了。

    扩展资料

    计算公式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

    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进行检查。

  • 龙葵
    回复
    2024-03-16 04:04:41

    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潮气量指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补吸气量又叫吸气储备量,指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补呼气量又叫呼气储备量,指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成年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毫升,女子约为2500毫升。壮年人的肺活量最大,幼年和老年人较小。健康状况愈好的人肺活量愈大,肺组织损害如肺结核、肺纤维化、肺不张或肺叶切除达一定程度时都可能使肺活量减小;脊柱后凸,胸膜增厚,渗出性胸膜炎或气胸等,也可使肺扩张受限,肺活量减小。因此,肺活量明显减小是限制性通气障碍的表现。由于肺活量的测定方法简单,重复性较好,故是健康检查常用的指标。测定肺活量因不限呼气的速度,而测不出呼吸道通气不畅的疾病,因此采用时间肺活量测定法,作为肺功能的动态指标较为理想。时间肺活量就是最大吸气后用力作最快速度呼气,直至

    呼完为止。同时分别记录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正常人应分别呼出其肺活量的83%、96%和99%。患肺阻塞性肺部疾病者往往需要5~6秒或更多时间才能呼出全部肺活量;呼吸运动受限的许多病理状态下,第1秒时间肺活量增加,并可提前呼完全部肺活量。所以,时间肺活量可作为鉴别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参考。

  • 木槿
    回复
    2024-03-16 03:03:31

    答:国民体质测定项:包括身高、体重、握力、纵跳、俯卧撑、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肺活量、台阶测试11个项目。

    拓展资料:

    1、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发育和纵向生长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身高与体重的比例关系,可反映人体发育匀称度和体型特点。

    2、体重:是反映人体发育程度和营养状况的整体指标。他不仅能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人体充实度,而且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营养状况。过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肥胖,而过度肥胖,又多是引发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过轻,则可作为营养不良和疾病的重要指征。

    3、脉搏:在临床医学上,根据脉搏的频率、深浅、强弱及其他特征,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健康人而言,可以根据其安静时脉搏、定量或极限负荷后的即刻脉搏频率及恢复时间的长短等,检查和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和水平,也是衡量体质强弱的一项常用机能指标。

    4、肺活量:反映了人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状况的一项常用机能指标。

    5、握力:反映了人体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

    6、闭眼单足立:主要反映人体平衡能力

    7、坐位体前屈:反映了躯干、腰、髋等部位关节、肌肉和韧带的伸张性和柔韧性。

    8、纵跳:通过纵跳的高度反映下肢的爆发力。

    9、俯卧撑:反映上肢、肩背部肌肉力量及持续工作能力。

    10、仰卧起坐:反映人体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及持续工作能力。

    11、台阶试验:是反映人体心血管机能的一种简易方法,又称定量负荷机能试验。主要是通过定量负荷持续运动的时间与负荷后心率恢复速度的比例关系(即台阶试验指数)评定心血管机能水平。

    参考资料: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缺铁是怎么造成的

七个月缺锌怎么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