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艾灸疗法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一针二灸三用药”,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艾灸有什么作用呢?
1、 温通经脉、驱散寒邪
火柔而温,渗透力极强,能温经散寒,以火攻邪。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那么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
当今社会大多爱美女性,在着装上喜爱露脐装,在春秋季节容易使风寒之邪入侵丹田,在夏季喜欢吹空调,又喜欢吃冰冻的食物,使大多数女性形成了寒凉体质,出现了畏寒肢冷、、痛经、脾胃虚弱等亚健康状况。
温灸疗法正是利用艾火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具有祛风寒、化瘀滞、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
2、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温灸疗法所用的药艾,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燃烧时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快速的开通人体的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
3、 温补益气,回阳固脱
温灸疗法补益强身,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温灸疗法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充沛,固体强身,增强人体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机能的作用。针对肥胖以及肥胖而致的肌肉麻木,四肢不遂,二便不匀,腰腿酸痛,动则气短,体倦乏力如《内经》所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4、 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常灸足三里、关元、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强身作用。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保健艾灸方法,它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读者不妨一试。
5、艾灸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
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艾灸既可以治疗,亦可以保健
那艾灸的治病原理是什么呢?这就涉及人体经络问题了
下面,让我们了解人体经络,清楚艾灸的治病原理,以便在对后面的疾病保健施灸时,做到明明白白艾灸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即经脉,贯穿上下,沟通内外,是主干;络,即网络,是分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两者将人体联络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行气血,平明阳,使人体各器官保持协调和平衡
人体共有十二正经,即 肺经、心包经、心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胃经、胆经、膀胱经、脾经、肝经和肾经
此外,分布于人体的不同部位,又有不同的经脉
分布于身体正面和背面的中线,分别叫任脉和督脉
分布于四肢的不同部位,又有不同的名称
上肢的经脉称手经,下肢的经脉称足经
四肢内侧的称阴经,外侧的称阳经
四肢内侧前、中、后的经脉分别叫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四肢外侧前、中、后的经脉称为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
穴位施灸是打通经脉的手段 每个经络各有所属的腧穴,腧穴以经络为纲,经络以腧穴为目,二者之间是纲举目张的关系
腧穴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所有腧穴都能治疗该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疾病,同时,十四经腧穴还可以治疗与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症,有的甚至可以影响全身的功能
正是因为腧穴的这种作用, 通过经脉的运行原理,达到施灸治病的原理的艾灸,在灸治某疾病的同时,会把其他病症治好,便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
正确取穴和艾灸 正确取穴和施灸的关系很大,为此,有必要交代一下取穴的方法之一——手指同身寸
这就是以被施灸者的手指为标准来测量定穴的方法,包括如下三种: 横指同身寸:即被施灸者将除大拇指外的其他四指并拢,横经中指近掌指关节横纹四指宽度测量为3寸,这种方法适用于上下肢、下腹部的直寸和背部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法:即以被施灸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付,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中指同身寸:指以患者的中部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正确施灸要点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时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平和心态,明确对象 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后各喝一杯温白开水,这有利于排毒
对于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不要施灸;对于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人,或正行于经期的女性不要施灸;某些人患了传染病,或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处于身体极度衰竭、形销骨立等情况不要施灸
同时,有些病症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确定部位,注意顺序 对于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施灸
同时,在施灸的过程中,要注意施灸的程序,一般来说,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正确体位,找准穴位 施灸时,受灸者的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舒适、自然
同时,施灸者要找准部位、穴位,这样才能保证艾灸的效果
把握温度,按序施灸 施灸时要注意温度,以兔烫伤或灼伤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人或者小孩,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同时,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
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对于 养生 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灸后调养注意事项 施灸后要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会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灸后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忌食生冷油腻的食物;原则上,艾灸后不要马上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如果要用,最好在30分钟后再使用
中医在治疗很多内科疾病方面,效果都要比西医好得多,最主要就是因为中医会对疾病的根源进行解决,并且还会保证患者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也就能有效的控制疾病
其中艾灸治疗就是让患者身体得到巩固的一大重要治疗方法,不同的艾灸方法也能起到不同的效果
1、瘢痕灸 瘢痕灸主要就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并且涂抹一些大蒜汁或者是其他的介质,直接将艾柱点燃后就进行艾灸
这种做法会引发患者局部的疼痛,并且疼痛会比较剧烈,呈烧灼痛,在艾灸结束之后,患者局部的皮肤还会灼伤出现化脓的水泡
一般是针对顽固疾病或者急性发作的疾病进行的治疗方法
2、无瘢痕灸 这种艾灸方法主要就是先在患者的皮肤部位涂抹一些凡士林,并且在艾柱燃烧到接近一半的时候,就准备将艾柱拿走,换一个新的艾柱进行艾灸
由于不需要的艾柱在皮肤上燃尽,也就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患者只会感觉到明显的发烫,但是皮肤一般只会出现红润充血的情况
3、温和灸 温和灸也就是将艾条燃烧的一端对准局部的穴位,或者是一部分皮肤,距离皮肤2~3厘米的时候来进行熏烤,使患者能感觉到明显的热度,但是又不会灼伤皮肤
4、雀啄灸 这种方法也就是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使用温和灸相同的手法,但是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并不固定,就像鸟雀啄食一样,随时移动着距离进行艾灸
这种艾灸治疗方法是比较常见的,常用于无法承受艾灸温度,或者是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
5、回旋灸 这种治疗方法也就是,保持温和灸的手法握住艾条,并且固定艾条与皮肤的距离
在保证距离的情况下,向左右或者是周围旋转进行艾灸
对于需要治疗的部位范围较大的情况,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一般需要艾灸进行治疗的,除了疑难杂症或者是急性发病的情况之外,也就是虚寒导致的病症
这些情况都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发作症状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想要用艾灸进行治疗的患者,最好还是到医院由医生来进行治疗,如果自己操作不当,是很容易造成危险的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大V创造营#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