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医学术体系之中,本无 “病毒”(virus)之概念。《黄帝内经》早有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此语揭示自然界异常之气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事实上,人体自具抵御虚邪贼风、防范病邪入侵之机制,且该机制在婴儿时期已发挥至臻境界 。《祝由十三科》亦言:“祝由者,以祝为医,借符咒禁禳,通神明而调气机”,强调人体与天地自然、精神意识间的紧密联系,病邪入侵常与气机紊乱、心神失守相关。
今特将一预防病邪毒气入侵之简易法门公之于众。此方法可培补正气,于疾病预防方面具有显著功效。历代医家传授此类养生之法时,皆先阐释相关理论,使学者明其理、通其道,而后法自得于心。今亦循此古训,先述其理。
依据道医理论,人的神志活动涵盖五神(神、魂、魄、意、志)与五志(喜、怒、思、忧、恐)。此精神意识活动全赖五脏协同调节,且以 “心” 为主导中枢。《祝由十三科》亦指出,“七情内伤,五志妄动,则神不守舍,邪易乘之”,与《黄帝内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之论相互印证。现代医学曾有案例报道,某患者行心脏移植术后,其性格特征与原心脏供体呈现相似之处,此现象令西医界颇感惊异,进而推测心脏或具有 “记忆” 功能。殊不知,早在数千年前,中华先贤便已洞悉:心脏不仅参与人体气血运行,更是 “神” 之居所。当人体出现神志不宁、精神涣散之 “失魂落魄” 状态时,便易为虚邪贼风所乘,此亦符合《祝由十三科》中 “邪由心生,病从心起” 的理论。
观非典(SARS)与甲型流感疫情,临床病例多以成年患者为主,婴幼儿染病者相对较少。从西医角度分析,成年人社交活动频繁,病原体接触几率较高,此解释确有其理。道医向来秉持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 之观点,主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然若有人蓄意将中医诬为 “伪科学”,则必须予以有力驳斥。
从道医传统视角审视,婴儿实具非凡特质。《道德经》载圣人之言:“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婴儿真气充盈且凝聚不散,故能泰然自若,无所畏惧。虽或有人认为婴儿无畏源于认知未开,然世间诸多无知而恐惧者比比皆是,足证此说非本质原因。婴儿之所以具备较强的抵御病邪能力,关键在于其掌握人体防御外邪的重要机制。由此可见,传统中医学理论根植于人体自身规律,其理法方药皆为可认知、可掌握之学问。
此防御机制究竟为何?观察婴儿日常动作可知,其常保持双手握拳之态,且习惯将大拇指内扣于掌心。若将婴儿紧握之小手展开,可见大拇指常位于无名指指根下方。此握拳方式与婴儿的抗病能力密切相关。前文已述 “心藏神,肝藏魂”,而无名指指根之处,正是肝魂所居之 “门户”。道家将此握拳方式称为 “握固”,取坚固不可破之意。婴儿因肝胆之气充盛,故能自然、有力地保持握固姿势;成年人因后天损耗较多,若行握固之法,则需刻意用力。观人之生死,可见生命终结之时,原本紧握之手便会松开,此即 “肝魂尽失,撒手而去” 之象,与传统成语 “撒手人寰” 所描述之状态相符。
道医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系统观为理论基础,若能领悟其中精髓,便可通达道医养生治病之理。今将 “握固” 之法详加阐释:握固乃道家养生修炼中重要的手印之一,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大拇指扣于掌心,指尖抵于无名指根部,随后屈曲其余四指,适度用力握紧,如护珍宝。无名指根部被古人视为肝魂关窍所在,中医理论亦强调 “肝主握”。新生婴儿肝经之气旺盛,本能地通过握固动作守护自身魂魄。若大拇指无法触及无名指根部,亦可置于中指根部。
坚持行握固之法,可使人体抵御外邪能力增强,助修行者回归生命本真状态。于日常生活中,冬季衣着单薄易受风寒时,配合少言静默行握固之法,可抵御寒邪入侵。依据道家握固原理所创制的 “握固还精补脑法”,长期练习有益无害。
握固还精式
此功法具有还精补脑之效,可改善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对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亦有积极作用。其练习步骤如下:
握固补脑式
该功法可引导清新之气周流于头部,实现还精补脑、提神醒脑之目的。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概而言之,握固之法可安养魂魄、定神益智,收摄人体精气。其作用于肝经与肾经系统,具有培补元气之功效。日常仅行握固之法,亦可有效充实人体元气,实为简便易行之养生妙法 。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