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明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女子35岁后,阳明经(脾胃)气血渐衰,无法荣养颜面,遂现暗黄憔悴之色;“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此时气血更虚,浊瘀内停,斑点渐生。此乃自然规律,然善养者,可缓其衰,复其华。
健脾养胃,生化气血之源
《难经》曰:“脾主裹血,温五脏。”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四君子汤加味粥: 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与粳米100克同煮粥。可加红枣5枚、桂圆肉10克增补血之效。
山药枸杞炖乌鸡: 乌鸡半只,怀山药30克,枸杞子15克,生姜3片。健脾益肾,精血双补。
药膳推荐:
日常养护: 三餐定时,七分饱,多食黄小米、南瓜、山药等甘淡之味养脾。避生冷油腻,免伤脾胃阳气。
疏肝理气,活血祛瘀消斑
《内经》云:“肝主疏泄”、“肝藏血”。情志不畅则肝郁,气滞则血瘀,瘀阻脉络,面生色斑。
玫瑰佛手代茶饮: 玫瑰花5朵、佛手片5克、陈皮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清香解郁,理气和中。
黑木耳红枣汤: 黑木耳(干)15克泡发,红枣10枚去核,红糖适量。养血活血,润肤通络。
药膳推荐:
日常养护: 保持情志舒畅,可习练八段锦、太极导引气血。亥时(21-23点)前入睡,助肝藏血解毒。
滋肾填精,固本培元抗衰
《内经》言:“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精亏虚,则本色(黑)外泛于面,或现黧黑憔悴。
桑葚枸杞粥: 桑葚干20克(或鲜品50克),枸杞子15克,粳米100克同煮。滋肝肾,养阴血,乌发明目。
核桃黑芝麻糊: 核桃仁、黑芝麻等量炒熟研粉,每日取2-3勺,温水或热豆浆冲服。补肾益精,润泽肌肤。
药膳推荐:
日常养护: 避房劳过度,节欲保精。可常按摩腰部肾俞穴,温煦命门之火。
艾灸培元,温阳祛寒湿
艾灸借火之力,温通经络,散寒除湿,促进气血上荣于面。
足三里(胃经合穴): 健脾胃,补气血,乃强壮要穴。
三阴交(肝脾肾三经交会): 调补肝脾肾,养血活血。
关元(小肠募穴): 培元固本,温补下焦。
肾俞(肾之背俞穴): 滋补肾精。
主穴推荐:
方法: 每穴温和灸15-20分钟,微红温热为度。每周3-4次,贵在坚持。晨起(卯时,5-7点)或日中阳气旺时尤佳。
面部推拿,活血散瘀提亮
结合《诸病源候论》导引法,行面部气血。
简易手法(晨起或睡前):
要点: 动作轻柔缓慢,配合呼吸。可辅以少量天然润肤油(如荷荷巴油、甜杏仁油)。
开穴醒肤: 双手搓热,掌心轻敷面颊、额头片刻。
疏通经络: 以指腹或大鱼际,从下巴沿下颌线向耳前轻推;从鼻翼旁迎香穴沿颧骨下方向耳前轻推;从眉心沿眉骨向太阳穴轻推。各做9次。
点揉消斑: 针对色斑处(避开破损),用无名指指腹轻柔打圈点揉,力度适中,每处1分钟。
提拉固颜: 双手四指并拢,从下巴中央开始,沿脸颊轮廓线轻缓提拉至太阳穴,重复9次。
避寒保暖: 《伤寒论》重“护阳气”,尤其腹背、下肢勿受寒,免伤脾肾之阳。
适度运动: 导引(如八段锦、五禽戏)、散步、瑜伽等,微汗出即可,使气血流畅。
调和情志: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少思虑,戒嗔怒,可静坐、听琴、赏花以悦心神。
慎用寒凉: 少食冰饮及过寒瓜果(如西瓜、梨),免伤脾胃阳气,致气血凝滞。
岐黄箴言: 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35岁后容颜之养,首在调畅肝气以散瘀,健运脾胃以生血,培固肾精以抗衰。内养气血如灌溉根柢,外通经络犹疏通沟渠。持之以恒,使脏腑安和,气血充盈,则浊瘀自散,光华自生,虽岁月流转,亦能面若芙蓉,神采不衰。
注: 个体有异,若色斑严重或兼有他症,宜寻明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文中药膳、穴位,请于专业人士指导下应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