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写错药名呢?据我的了解,应该是叫“穿山龙”。
药名 穿山龙
别名 穿龙骨、穿地龙、狗山药、山常山、穿山骨、火藤根、黄姜、土山薯、竹根薯、铁根薯、雄姜、黄鞭、野山药、地龙骨、金刚骨、串山龙、过山龙
药理作用
1.镇咳作用:小鼠口服总皂甙、水溶性或水不溶性皂甙、分子筛 l号(乙醇回流浓缩液加乙醚即有析出物沉下,析出物的水溶液浓缩后通过分子筛,先后得分子筛 l号和2号)或腹腔注射煎剂,都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薯蓣皂甙元无效。镇咳有效部分主要在极性最强的部分,此外甾体皂甙在较大剂量时也有效。
2.祛痰作用:小鼠口服总皂甙、水不溶性皂甙、分子筛 l号或腹腔注射煎剂均有显著的祛痰作用(酚红法),水溶性皂甙效果不显著。主要有效成分是甾体皂甙类。
3.平喘作用:豚鼠口服分子筛 l号有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法),分子筛2号及薯蓣皂甙元均无效。煎剂对组织胺或乙酰胆碱喷雾引起的支气管痉挛都有预防作用。平喘有效成分在极性最强的部分及甾体皂甙,但均需较大剂量方有效。
4.对心血管的作用:总皂甙10mg/kg能显著降低兔血胆甾醇及血压,延缓心率、增强心收缩振幅、增加尿量、降低β/α脂蛋白比例,改善冠状循环,认为对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有效。又有报告,总皂甙3mg/kg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之血胆甾醇水平,并无明显降低作用,而对主动脉斑块、肝脏脂肪沉积有减轻作用。400mg/kg灌胃3天,第3天再腹腔注射同量药物,能显著增加小鼠冠脉流量(铷86示踪法),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脉收缩(兔心电图法),但它对大鼠心肌耗氧量有增加作用,水溶性总皂甙给麻醉犬静脉注射(70mg/kg),可引起血压下降,十二指肠给药则无此作用。煎剂1g/kg腹腔注射对小鼠有镇咳和祛痰作用,0.5-1.0g/kg对组胺等引起的豚鼠喘息有对抗作用,祛痰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甾体皂甙Dt ,镇咳作用的有效部分是极性最强的部分-Ⅵ号。
蚯蚓的别名是 地龙。 蚯蚓的别名是 地龙,土龙,地龙子,虫蟮,曲蟮。 查了好久~~原来是虎杖!
虎杖【别名】川金龙(泰山),舒筋龙,活血龙(蒙山),瞎汉拄棍子(昆嵛山、海阳),老母猪胯子(昆嵛山),顺劲藤(胶南),紫金龙。
【学名及科属】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蓼科Polygonaceae
【植物形态】多年生半灌木状草本,高达1米以上。根圆柱形,多分枝,节部膨大,节间明显,表面红棕色,内茬淡黄色,纤维状。茎丛生,直立,中空,表面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节稍膨大。叶互生,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短尖;托叶鞘短。花单性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被白色或红色,5深裂,外轮3片,背部有翅;雄花雄蕊8;雌花子房卵形,有3棱,花柱3。瘦果三角状,包于翅状花被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或产地】生于山坡石缝较阴湿处,其次墙根、田边路旁亦有分布,主产于昌维、泰安、烟台地区。
【采制】根茎及根入药。10~11月采收根茎及根部,去净泥土,晒干。
【用量】三钱至一两。【性味】微苦,温。
【效用】清热解毒,利湿,活血。(1)无名肿毒,毒蛇咬伤,烫火伤:虎杖一两,水煎服;或用鲜根(不拘多少)捣烂外敷。如无鲜根可用干的一两煨碳,加地榆五钱,共研细末,用鸡蛋清或熟食油调匀,涂患处。(2)肝炎,尿路感染:虎杖五钱至一两,水煎服。(3)腰腿疼痛:虎杖二两放入黄酒一斤内浸泡一周,每次喝一盅,每天三次。
穿山龙
(《东北药植志》)
【异名】穿龙骨、穿地龙(《东北药植志》),狗山药(《河北药材》),山常山(《山东中药》),穿山骨(《中国药植图鉴》),火藤根(《陕西中草药》),粉萆薢、黄姜、土山薯(《中国经济植物志》),竹根薯、铁根薯、雄姜、黄鞭(《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地龙骨、山花啦、金刚骨(《河北中药手册》),串山龙(《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
【植物形态】穿龙薯蓣,又名:团扇薯蓣、穿山薯蓣、爬山虎。
多年生缠绕草本。根茎横走,圆柱形,黄褐色。茎左旋,长达5米,近乎无毛。叶具长柄,互生,卵形或宽卵形,长512厘米,通常57裂,基部心形,顶端裂片有长尖,叶脉9条,基出,支脉网状。花黄绿色,单性,雌雄异株:花序腋生,下垂;雄花序复穗状,雌花序穗状;雄花小,钟形,花被片6,雄蕊6,着生于花被筒上;雌花被6,矩圆形,柱头3裂,裂片再2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具3翅。种子具长方形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林边、灌丛中,或沟边。分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采集】秋季采挖,除去细根,刮去栓皮,晒干。
【药材】干燥根茎,星长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具多数不规则的分枝.外表土黄色,有多数细纵纹及突起的须根残基,全形略似鹿角。质坚硬,断面淡黄色,粉性,可见多数带细孔的维管束散在。气微,味苦。以根茎粗长,土黄色,质坚硬者为好。
产辽宁、古林、黑龙江、山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
【化学成分】含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总皂甙水解产生薯蓣皂甙元。薯蓣皂甙元的含量约1.52.6%。根茎中尚分离出少量25-异-螺甾-3,5二烯。
【药理作用】①镇咳作用
小鼠口服总皂甙、水溶性或水不溶性皂甙、分子筛1号(乙醇回流浓缩液加乙醚即有析出物沉下,析出物的水溶液浓缩后通过分子筛,先后得分子筛1号和2号)或腹腔注射煎剂,都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薯蓣皂甙元无效。镇咳有效部分主要在极性最强的部分,此外甾体皂甙在较大剂量时也有效。
②祛痰作用
小鼠口服总皂甙、水不溶性皂甙,分子筛1号或腹腔注射煎剂均有显著的祛痰作用(酚红法),水溶性皂甙效果不显著。主要有效成分是甾体皂甙类。
③平喘作用
豚鼠口服分子筛1号有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法),分子筛2号及薯蓣皂甙元均无效。煎剂对组织胺或乙酰胆碱喷雾引起的支气管痉挛都有预防作用。平喘有效成分在极性最强的部分及甾体皂甙,但均需较大剂量方有效。
④对心血管的作用
总皂甙10毫克/公斤能显著降低兔血胆甾醇及血压,延缓心率、增强心收缩振幅、增加尿量、降低β/α脂蛋白比例,改善冠状循环,认为对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有效。又有报告,总皂甙3毫克/公斤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之血胆甾醇水平,并无明显降低作用,而对主动脉斑块、肝脏脂肪沉积有减轻作用。400毫克/公斤灌胃3天,第3天再腹腔注射同量药物,能显著增加小鼠冠脉流量(铷示踪法),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脉收缩(兔心电图法),但它对大鼠心肌耗氧量有增加作用,水溶性总皂甙给麻醉犬静脉注射(70毫克/公斤),可引起血压下降,十二指肠给药则无此作用。
【毒性】小鼠腹腔注射煎剂半数致死量第一批制剂为9.9克生药/公斤,第二批为19克生药/公斤。口服总皂甙,小鼠半数致死量为2.210.14克公斤。
【性味】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苦。"
②《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温。"
【功用主治】活血舒筋,消食利水,祛痰截疟。治风寒湿痹,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劳损扭伤,疟疾,痈肿。
①《东北药植志》:"舒筋活血,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
②《山东中药》:"治风寒湿痹。"
③《陕西植药调查》:"制疟,止疼,消肿。"
④《陕西中草药》:"治咳嗽,风湿性关节炎,大骨节病关节痛,消化不良,疟疾,跌打损伤,痈肿恶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鲜品捣敷。
【选方】①治腰腿酸痛,筋骨麻木:鲜穿山龙根茎二两,水一壶,可煎用五,六次,加红糖效力更佳。(《东北药植志》)
②治劳损:穿山龙五钱。水煎冲红糖、黄酒。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大骨节病,腰腿疼痛:穿山龙二两。白酒一斤,浸泡七天。每服一两,每天二次。(《河北中药手册》)
④治闪腰岔气,扭伤作痛:穿山龙五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⑤治疟疾:火藤根三钱,青蛙七、野棉花各二钱。发病前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⑥治痈肿恶疮:鲜火藤根、鲜薴麻根等量。捣烂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⑦治慢性气管炎:鲜穿山龙一两。削皮去根须,洗净切片加水,慢火煎二小时,共煎二次,合并滤液,浓缩至100毫升。分早晚二次服,十日为一疗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应用穿山龙片剂(每片含原生药2.5克),第一疗程每日2次,每次2片;第二疗程每日3次,每次2片,均以10天为一疗程。治疗26例,第一疗程的有效率为80.8%,显效率30.8%;第二疗程的有效率84%,显效率60%。临床证明穿山龙片对咳、痰、喘、炎均有疗效,尤以镇咳,祛痰作用较强。在中医分型方面,以脾湿型的疗效较高。亦有用穿山龙配合黄芩、桔梗制成复方注射液,每2毫升含上述生药各2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毫升。6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后再行第二疗程,也可连续治疗12天。117例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近期治愈61例(52.1%),显效37例(31.6%),好转19例(16.2%)。复方穿山龙注射剂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一般在用药后12天即可使痰变稀,随之痰量显著减少;但镇咳作用不够强。治疗中有部分病人食欲增加,睡眠好转,未发现不良副作用。实验证明此注射液对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都有抑菌作用。
②治疗急性化脓性骨关节炎
取穿山龙根洗净、切片、晒干。成人每天3两,小孩每天2两,早晚各煎服1次。治疗8例,5例痊愈。其中有6例并发脓毒血症,血培养阳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抗菌素未能控制,经加用穿山龙后获得比较明显的疗效。
③治疗甲状腺瘤和甲状脓机能亢进
取穿山龙根茎干品20斤切片或研粉,以60度白酒100斤浸泡1周后过滤,滤液减压蒸馏,每1000毫升浸液中蒸出白酒600毫升后即成穿山龙浸膏(每毫升含生药0.5克)。日服3次,每次1020毫升。观察甲状腺瘤8例,有效7例,无效1例。服药20天左右开始显效,瘤体缩小,原有憋气感者均消失;连服2个月左右,瘤体进一步缩小,质地变软;一般服药3个月,外观不见肿瘤。甲亢5例,服药后突眼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以至消失,心悸,食欲亢进、手汗多、手颤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对基础代谢率和吸碘率的改善不显著。开始显效时间在服药1月左右,连续服药23个月后突眼症状可以消失。副作用:个别病例有腹痛,停药后即消失。
提醒您:穿山龙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穿龙骨别名穿地龙,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以根状茎入药。有舒筋活血、祛观止痛的作用。能治疗心绞痛、心肌硬塞、心力衰竭、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等疾病
你好:
穿地龙:【性味】苦,平。【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麻木,跌打损伤,积食饱胀,消化不良。【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或泡酒服。如果有更多问题,可以点击ID咨询。
要真是 在 农村 遇到 “穿山龙 ”,那可 真是 太幸运 了 ,也许 它 真的 能让你 一身轻松 ,究竟 这 “穿山龙 ”是 什么 东西 ?看完老邪 的 介绍 ,答案 自然 就 出来了 。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就常听到老人提到某些俗语了,那些话不是乱说的,而是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成一些道理,有时能给我们提供很大帮助。
穿山龙为何能让你一身轻松呢?回答这问题之前要先认识穿山龙,穿山龙也是一味农村药材,它生长于林边或河谷灌丛中,在湖南、四川、贵州以及江苏等地均有分布,它的药用价值很高。
其实 “穿山龙 ”是个 统称 ,中药上的 穿山龙 包括穿龙薯蓣和柴黄姜两种植物,前者 分布 的 地方 海拔 较低 ,后者海拔 较高 , 以 其 根茎 入药 ,采挖 后 先 去掉 外皮 后和 根须 ,切段 晒干 后 就 可以 入药了 。
之所以叫“穿山龙”,原因是它们都是缠绕型草本植物,就像龙一样穿过丛林,根据植物特点来命名。
我们又回到老话本身,我觉得这句话重在突出穿山龙的价值,民间很多野生草药无人采,识药的人并不多,通过这句老话来提醒我们,利用好中药资源,它们可以为我们解决病痛,价值很高。
穿山龙 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 ,是 祛湿 良药 。被 湿气 缠身 的 人 常常 无精打采 ,头重脚轻 ,就拿 风湿 病的人来说 ,他们 手脚 不麻利 ,甚至 有 疼痛感 ,用上 穿山龙 或许 能 减少 湿气 ,自然 一身轻松了 。
穿山龙对于那些有风寒湿痹,关节炎的人来说帮助很大,知道价值的人就编出老话来给后辈记住了。
不仅如此,穿山龙还有化痰止咳之功,治咳嗽的时候不单单只有紫菀,枇杷叶这些药了,适当时可用上穿山龙。遇到穿山龙,一身都轻松,它能将身上的风寒湿痹消除掉,还你一身轻松,我认为是这意思,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看法吧!
“遇到穿山龙,一身都轻松”,是一句流传在农村的中草药谚语。穿山龙,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是我国各地都有生长的植物,这种植物可以用作中草药。
穿山龙,在我国各地农村有不同的名称,有的地方叫穿地龙,还有的地方叫穿龙薯蓣、穿龙骨、柴黄姜等。我国境内,北到东北地区,南到长江流域,都有这种植物生长,只是品种不相同而已。
穿山龙是缠绕草质藤本植物,通常爬到树上,并紧紧缠绕绕着树干和树枝。一般生长在半阴半阳,土地比较肥沃、水分、阳光比较足的地方。一般生长在灌木山上,一些树木不太茂密的乔木林内也有生长。
对山区人来说,穿山龙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一些懂草药的山民,见了就挖一些,以备不时之需,而对不懂草药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没有用的藤蔓而已,不予理睬。
不过,对山里的孩子来说,穿山龙并不是一无是处,它结果的果壳是孩子们的玩具。穿山龙的果实呈三棱形,未成熟时是绿色的,成熟后就成枯黄色,一串一串的,在风中飘荡,像蝴蝶飞舞,非常漂亮。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孩子特别喜欢这东西,每当我们上山砍柴时,她们就交待我们给他们带几串回来,给她们玩耍。她们喜欢把穿山龙的果壳,悬挂在卧室的窗口,或者门上、床前,当清风吹来,果壳发出细碎而清脆的声响,类似风铃声,但声音要微弱多了,要仔细听才能听得出来。
过去农村,穿山龙说是中草药,却没有地方和人来收购。记得小时候,乡里供销社收购市部专收山货,山里很多草药都可以到这里换油盐钱,比如钩藤、鳖甲、杜仲皮、狮子藤等,品种有几十个,但是,穿山龙却一直不在收购表格之列,即使有人挖了,也无处可卖。
只有一些乡村老中医经常使用到穿山龙,但他们都是自己上山去挖,挖出根,拿回来洗干净,切成片,晒干后备用。至于怎么用,据我们村里的老中医介绍说,穿地龙的用处很多,可以止咳、活血、跌打损伤、治痈疽脓肿等多种疾病,但老中医告诫人们说,穿地龙用处很多,但不可乱用,否则会出问题。
因此,穿地龙这种草药,在村民中用得很少。山里草药多的是,到处都有,可以替代穿山龙的草药多。一般来说,山里人大多都有一点草药常识,对没有十足把握的草药是不会乱用的。
穿山龙,也叫穿地龙,并不是说这种植物像穿山甲、竹鞭那样有强大的掘土和钻地力量,不可阻挡,而是其根的形状,弯弯曲曲,有点像龙,尤其像器皿中抽象画中的龙。又因为穿山龙作为中草药,主要是用地下的根茎,其根生长在山里,所以叫穿山龙,有的地方则认为是长在土里,故称为穿地龙。
农村中草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用药经验积累和智慧,富于哲理,使人从中增长了中药知识。农村中草谚语,与农村其他方面的俗语一样,善于调动多种修辞手法,较多的是用比喻的手法和夸张的手法。
“遇到穿山龙,一身都轻松”,这句谚语就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主要是穿山龙作为中草药,在中医专家的眼里,可以治疗人体身上的多种病,用处较广,是一种好药材。也是有一些地方,并不像山区那样,中药材资源丰富,穿山龙这种药材只能靠人工种植,野外野生的很少,很难碰到,因此才有了这种夸张的说法。
事实上,我国农村流传很多中草药谚语,同样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里举一些草药俗谚的例子如下:
从以上这些中草药俗谚可以看出,俗谚通常具有泛指性,也就是普遍的、概略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往往与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有很大的距离。
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强调的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治疗思想”,因此,我们对这些农村流传的俗谚,不能用纯中医学的观点去看待和理解,更不能随意应用。
也就是说,中草药俗谚是一回事,具体治病又是一回事,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中草药俗谚虽然是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但是有一定的水分,也可以说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我们不能因为多认识了几种中草药,就把自认为可以医治百病,就把自己当成了医生,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也不可有病乱用药。
总而言之,“遇到穿山龙,一身都轻松”这句谚语中的穿山龙,并不像话中所说的那样神奇,只是一种普通的中草药而已。
很多朋友一听“穿山龙”就以为说的是“穿山甲”。我们说的“穿山龙”其实是一种草本植物。和“穿山甲”没有一点儿关系。
“穿山龙”其实是农村和大山里生长的一种野草。“穿山龙”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市的农村里。
穿山龙一般生长在洼地,山腹河流的两侧。半阴半阳的地方。灌木丛中,稀疏的树林内或树林边缘。在南方很难见到“穿山龙”这种植物。
为什么把它称为穿山龙呢?穿山龙是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藤草本植物。 常常能沿着地面或者树木生长到5米左右的长度。像是一条绿色的长龙,而得名“‘穿山龙”。
还有一种说法。他的根茎长得十分像龙。叶子又像龙鳞。而且串根生长。生命力极其顽强。而得名“穿山龙”。
穿山龙最大的作用是它的药用价值。根可以入药。其根入药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痹。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腰肌劳损和扭伤。疟疾,痈肿,筋骨麻木,腰腿酸痛。闪腰岔气。扭伤作痛。老年性腰腿疼。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症状。尤其是对风湿病症来说 它是一种很好的草药。
穿山龙的根可以在春秋两季采挖。把根挖出洗净。将根切成片晒干即可。可以用来煮水服用。可以泡水代茶饮。可以直接用“穿山龙”的根泡酒服用。常喝“穿山龙”泡的酒,还能强筋健骨。祛风活络。对于老年人比较好。虽然“穿山龙”入药副作用很小,但也要遵从医嘱使用。
高人!
其实就是草药
穿山龙只是民间的传说、忽隐忽现的一种幻觉、传说中的一种精神支柱、每个地方传说不一吧!
是一种少见的药材吧。
穿山龙 药村 珍惜之物之贵也,很难碰到,有一种神话故事般,要是碰到一身运气好。
我们这里叫穿山刺,也叫穿山甲,还叫过山龙!就是一种刺根,两头入土,这种刺根主治跌打损份之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