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壁虎
大壁虎别称蛤蚧、仙蟾、多格、哈蟹、蛤蚧蛇等,是一类体型中小型的蜥蜴,全长300毫米,尾长与头体长相等或略长,是最大的一种壁虎,多栖息在悬岩峭壁的洞缝,个别也居住在树洞里,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河南、香港、福建及云南等地。
2、侏儒壁虎
侏儒壁虎为壁虎科壁虎属动物,于2006年在圭亚那中部地区被发现,因身材矮小、反应迟钝而得名,多生活在茂密的热带雨林地区,身长只有1.5厘米,而且还是把尾巴算在内的情况下,是世界上最小的动物之一。
3、多疣壁虎
多疣壁虎别称四脚蛇,身体背腹扁平,长达10-12厘米,背面暗灰色,有黑色带状斑纹,常栖息于树林、沙漠、草原及住宅区等,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西至四川,北达陕西,甘肃等地,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4、无蹼壁虎
无蹼壁虎为壁虎科壁虎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不但是农林害虫的捕食者,而且是一种中药材。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常见于暖温带以及栖息在建筑物的缝隙、岩缝、石下及树上。
5、蹼趾壁虎
蹼趾壁虎别称守宫、天龙等,味咸,性寒,无毒。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江西、浙江等地,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无蹼壁虎全长105-132mm,身体扁平,头体长为尾长的0.72-1.04倍。头吻呈三角形。吻鳞呈长方形。鼻孔近吻端,位于吻鳞、第一上唇鳞、上鼻鳞及后鼻鳞之间。无活动眼睑,耳孔小,卵圆形。上下颌具有细齿,舌长。上唇鳞8-12枚,下唇鳞7-11枚,颏片两对,呈弧形排列,外侧一对较小。
无蹼壁虎头体背面被颗粒状细鳞,吻部颗粒状细鳞扩大,背部交错排列成12-14行,胸腹部鳞片较大,覆瓦状排列。四肢具五指(趾),指(趾)端膨大,指(趾)间无蹼,膨大处具5-9个攀瓣。四肢背面被颗粒状小鳞。腹面的鳞片覆瓦状排列。尾略侧扁,基部每侧有肛疣2-3个,雄性较大。尾背腹均被覆瓦状鳞。腹面的覆瓦状鳞较大。中央一列扩展成鳞板。雄性具6-10个肛前窝。
无蹼壁虎身体背面一般呈灰棕色,其深浅程度与生活环境及个体大小有关。头、颈、躯干、尾及四肢均有深或浅色斑。在颈及躯干背面形成6-7条横斑,尾背面形成11-14条横斑。身体腹面淡肉色。
有鳞目壁虎科,尾与头体长几乎相等。头部和体背面覆以细鳞,背部疣鳞交错排列成12~14纵行,胸腹部鳞片较大,覆瓦状排列,尾部中央有1纵行鳞片。尾易断,多能再生。背面灰棕,躯体背面有深色横纹。每年6~9月产卵,卵白色,呈圆形。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和浙江。
无蹼壁虎别名“守宫”。生活在住宅的屋檐下,墙壁和天花板的缝隙处。白天隐伏,夜间活动,行动十分敏捷,常在墙壁上爬行,在灯光附近觅食蚊子、蛾和其他小型害虫。晒干可供药用,有祛风、镇痉等功效。
无蹼壁虎(学名:Gekko swinhonis),是壁虎科、壁虎属的爬行动物。无蹼壁虎身体扁平,耳孔小,舌长,四肢背面被颗粒状小鳞,背面一般呈灰棕色,身体腹面淡肉色。无蹼壁虎夜行性,善于攀爬,遇敌时能断尾自救,主要以小型昆虫为食,栖息于海拔为600-1300m几乎所有建筑物的缝隙及树木、岩缝等处,仅发布在中国。无蹼壁虎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概述图来源:1)
壁虎属于壁虎科,壁虎科的动物有多疣壁虎、无蹼壁虎、蹼趾壁虎。
1,多疣壁虎
多疣壁虎,头体长5269毫米,小于尾长,体背粒鳞较小,圆锥状疣鳞显著大于粒鳞,前臂及小腿有疣鳞。趾间具蹼迹,尾基部肛疣多数每侧3个,雄性具肛前窝68个。
2,无蹼壁虎
无蹼壁虎身体扁平,耳孔小,舌长,四肢背面被颗粒状小鳞,背面一般呈灰棕色,身体腹面淡肉色。
3,蹼趾壁虎
蹼趾壁虎,头呈三角形;吻鳞长方形,宽约为高的两倍;无活动眼脸;耳孔小,鼓膜不显;颏鳞五角形,领片弧形排列,内侧一对较大,六角形,长大于宽。
扩展资料
无蹼壁虎生态习性:无蹼壁虎是夜行性蜥蜴,白天藏身在阴暗的树洞、石下或房屋的墙壁缝隙中,因其趾下有瓣,能爬行于墙壁或天花板上,夜间在厕所或其它有灯光处昆虫较多,其能快步追赶和伸出舌头粘捕小型昆虫,所以无蹼壁虎量亦较集中。
无蹼壁虎一般每日在18时以后至次日7时以前活动,少数个体中午亦偶有活动,有些个体常有固定的捕食场所。遇敌时,急速爬行逃避或自附着处落于地面,落下时,尾部易自断,断尾后能在短期内重新长出再生。
断尾的肌肉还能强烈收缩一段时间,使断尾在地面跳动,以混淆敌害视线,乘机逃脱,这是一种保护性适应。从11月初至翌年3月中旬为冬眠期,3月中下旬出蛰开始活动。4月下旬以后活动旺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蹼趾壁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蹼壁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疣壁虎
外形特征:无蹼壁虎:全长约12厘米,体与尾几等长。头扁宽;吻斜扁,比眼径长;鼻孔近吻端;耳孔小,卵圆形;吻鳞达鼻孔,其直后方有3片较大的鳞。头、体的背面覆以细鳞,枕部有少数较大之圆鳞,躯干部圆鳞交错成1214纵行;胸腹鳞较大,成覆瓦状;尾背面的鳞多少排列成环状,每隔910排为一排整齐而略大之鳞。尾腹面中央的1纵排鳞较宽。指、趾间无蹼迹;指、趾膨大,底部具有单行褶襞皮瓣;除第1指、趾外,末端均有小爪。尾基部较宽厚。体背灰棕色;躯干背面常有56条深宽纹;四肢及尾部有深色横纹。尾易断,能再生。壁虎是蜥蜴的1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在粤西地区叫“勾镰蛇”,因其身体像粤西人常用来割稻、割草用的镰刀(俗称“勾镰”);在潮汕地区称“钱龙”,因为传说钱龙叫7声家主人就要发财了,不过实际上应写作“檐龙”,因潮汕话“檐”与“钱”同音所以常遭误解。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其中壁虎属约20种,中国产8种,常见的有多疣壁虎、无蹼壁虎、蹼趾壁虎。在温暖的地区、丛林、沙漠都有分布,以至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地区的各家各户有檐篷小洞的地方都可以发现其踪迹,但由于壁虎是季节性动物,温度于摄氏11度或以下的环境下仍然活动的话就会死去,所以一般在亚热带地区生活的壁虎,每逢冬季就会躲起来冬眠,故此壁虎比较少见于温带和寒带等寒冷地区。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