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等方法。
1、来源鉴定是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应用矿物学的基本知识,确定矿物中药的来源。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
2、性状鉴定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这些方法在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鉴别经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性状鉴定和来源鉴定一样,除仔细观察样品外,有时亦需核对标本和文献。对一些地区性强或新增的品种,鉴定时常缺乏有关资料和标准样品,可寄送少许样品到生产该药材的省、自治区中药材部门或药品检验所了解情况或请协助鉴定。必要时可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标本,了解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等情况,以便进行鉴定研究。直观的性状鉴定是很重要的,也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3、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显微鉴定常配合来源、性状及理化鉴定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当药材的外形不易鉴定,或药材破碎或呈粉末状时,此法较为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将显微鉴定应用到很多中药和中成药制剂的鉴别中。进行显微鉴定,鉴定者必须具有植物(动物)解剖的基本知识,掌握制片的基本技术。显微鉴定的方法,因材料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4、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统称为理化鉴定。通过理化鉴定分析中药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有无和含量的多少,以及有害物质的有无等。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 查、含量测定等 ,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我觉得你应该是要对药材的性状进行鉴定,鉴定即是直接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即眼观、手摸、口尝、耳听及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感知药材或饮片的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
断面、气味等。
1形状:根据药用部位的不同也会不同,但药材往往外形会比较独特和固定。如党参头部的狮子盘头,川贝母的外形,也称“怀中抱月”
2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
3颜色:其变化与质量有关,若药材色泽不单一,是复合或者略有不同,描述时可以写成“XX色或XX色”或“XX色至XX色”,一般质量好的颜色放在前面。若是把两种色调组合描写则是以后一种为主,如“黄褐色”则是以褐色为主
4表面特征:即药材表面光滑或粗糙,有无皱纹、皮孔即毛茸
5质地:指药材软硬、坚韧、疏松、致密、黏性或者粉性特征
6断面分为自然折断面或者横切面。折断面就是药材折断时的现象,能否轻易折断,有无声响,有无粉尘。观察断面特征,断面是否平坦,或显纤维状、颗粒状或者裂片状,断面有无胶丝,是否可以层层剥离,有无放射状纹理等。对于一些坚硬不易折断的或折断后不易观察的药材,可以削平后观察维管束排列情况、射线的分布等。杜仲断面就有胶丝,银白色且富有弹性;大黄根茎断面有星点。
7气,可以直接闻,有些不明显的可以切碎后用热水浸泡后再闻。
8味:每种药材味道比较固定,由它本身的化学成分决定。如甘草就是甜的,山楂微酸微甜。
9水试利用有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产生的各种变化来鉴别药材,如沉浮、溶解情况、颜色、透明度、有无黏性、膨胀度、旋转与否及有无荧光等。乳香与水共研形成乳白色汁液。
10火试:用火烧,根据其产生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辨别。海金沙易点燃并产生爆鸣声及火光。
以上是一些资料和个人看法结合,希望有所帮助。不过我觉得对于长期鉴别药材的人,比如我们老师,对于基本药材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认识,看见就知道。而且不同的药材简体侧重也不同,长期研究中药的人自然有所体会。
因为山寨的能力太强,好品质的中药少,好坏药价差大。
和翻新的苹果当原装的卖一个道理。
而且更不容易鉴别,所以老字号就是老字号,牌子硬,同仁堂,胡庆余堂,宛西仲景,
中药鉴定学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药鉴定学对药品监督管理的提供关键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临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药鉴定学的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药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的含量测定等。
中药鉴定学注重中药及其标准物质的概念、质量标准的制定.强调了中药鉴定知识的系统性、传承性、科学性、代表性、适用性、指导性等内涵。完善了中药基原鉴定法、生物鉴定法和中药药效组分的科学概念。
注:中药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基原(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简称为五大鉴定法。
扩展资料:
中药鉴定学的其他介绍:
中药鉴定学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含量测定等 ,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
中药鉴定学用来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础。
中药品种有多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 诸 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药鉴定学(医学应用学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药鉴定学(第3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药鉴定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